吳勁松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石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科學課中應滲透品德教育
吳勁松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石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科學課可以說是一門實際性較高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則更加注重于實際的應用,是結(jié)合了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生物、物理和化學現(xiàn)象的學科,其目的是為了令小學生對自然、社會、世界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小學科學課也可以解釋為生活科學,而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求學生要用基本的科學認知,還要具有基本的道德準則,因此,在小學科學課中融入品德教育,則可進一步提高其實際應用價值。
小學生;科學課;品德教育
處于孩童時期的小學生,心智仍在剛開始發(fā)育的階段,因此自身的好奇心較重??茖W課正是為了滿足小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一個基本的好奇欲望,同時小學科學課的內(nèi)容又直接決定和影響了學生的日常行為。在明確認識了小學科學課的重要性時,想要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價值,首先要明確以前小學科學課教學存在的與之相關的問題,然后探析滿足現(xiàn)代學生需求的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重視度問題
作為科學生活的小學科學課教學,其實一直存在一大問題,即教學方式不適合。單看小學科學課的教材內(nèi)容,可以看出是一種比較偏向生活,趣味性較高的學科,和其他較專業(yè)和復雜的學科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較高,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多數(shù)人輕視和忽略了其重要性。大部分學校、教師和家長,都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榻逃虒W的核心,這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因為這種不重視的觀點,就容易導致學生沒有實際應用的機會。任何知識只有在學生掌握的同時,擁有較多的應用機會,才能達到的真正的目標,而小學生本身自我學習和實踐的意識與能力都有不足,只有課堂幾十分鐘的學習是不夠的。最終導致學生學無所用,學生自然無法把科學課學到的實際應用的知識實踐化。
(二)學生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因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學生自己在經(jīng)過科學課的教學后,如沒有教師的安排或家長的陪同,是很難自己完成有效的實踐過程的。小學生大致可以分為積極、被動和消極三種類型。積極型的學生首先心態(tài)上也較容易接受科學課教學,與教師的互動也較多,但這類學生少之又少。而被動型的學生,只是在有教師指導和監(jiān)管的情況下才可進行較有效的學習,離開教師則會變成低效或無效的學習。消極型的學生則是因多種原因所造成自身對于學習無興趣,在課堂上只是按照教師的吩咐,敷衍地完成學習任務,課后也不會花費多余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
(一)品德教育與實踐的有效結(jié)合
品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落實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的,而對于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基礎階段的小學生,品德教育融合與科學課是目前教育領域必不可少的,而想要在小學科學課真正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價值,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即思想與行動。在思想上,首先把科學課所教授的內(nèi)容與思想品德相融合,如,教學初期講到的“植物和動物的成長”“生命相關知識”時,則可以把愛護動植物的觀點加入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詳細講解動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和周期的變化,通過復雜化動植物成長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懂得生命延續(xù)的困難,從而達到令小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的目的。行動則是教師可安排學生養(yǎng)育花草,并且花草的選擇要盡量簡單和大眾化,讓學生自己付出行動去令一顆種子變?yōu)榛ú葜参?,令學生更加具體和直接地明白生命成長的不易。愛護花草、動物則是品德教育的基礎所在。
(二)生活化的科學課教學內(nèi)容
科學課教學與品德教育,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上,因此過于理論化的教學是阻礙其教學效果的根本原因。針對這一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制定的教學內(nèi)容,首先應盡可能的生活化,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喜好和生活環(huán)境,從而令科學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結(jié)合。通過把科學課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喜好和生活結(jié)合,則可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令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所學是可以真正地實際運用的,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這就避免了教師空談品德教育,但小學生并不能對品德有一個清晰和明確的認知。品德教育不是一種不明原理的統(tǒng)一性思想,而是具體的行為準則,只有當小學生明白了運用品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從心里接受品德教育。
(三)增加課堂互動效果
課堂上學生的表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而課堂的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教學的效果。只有教師在講,學生靜止的聽的課堂教學,勢必是低效的教學。在給小學生盡可能自由的表達機會的同時,又不影響課堂紀律和教學進度,則可以讓小學生通過把科學課教學內(nèi)容擬人化并進行表演。如,植物、動物、昆蟲、陽光和水。教師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內(nèi)容則以品德教育為核心,讓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元素,進行擬人化的對話。通過把動植物和大自然擬人化,加上教師的從旁協(xié)助和引導,則可以把品德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思想中,最終化為實際的行動。
科學、生活與品德是密不可分的,而對于小學生而言,這兩者又是現(xiàn)階段自身成長最為重要的部分??茖W知識的學習不是用來破壞,而是通過合理的認識到理解,最后到實際的行動。而只有當把學生的實踐、興趣和生活相結(jié)合后,才能真正讓品德教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具象化。
[1]吾永花.對小學科學課教學方法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09(3).
[2]鄧賢模.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現(xiàn)狀及教學方法研究[J].好家長,2016(20).
[3]徐婷婷.淺談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2(1).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