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珍花 孫月華 胡士林
?
中專生認知狀況調查報告
■范珍花孫月華胡士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專生的認知狀況與思想狀況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給我們的管理與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了全面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的認知與思想狀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對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采取匿名問卷方式,對本校2010級中專牧醫(yī)專業(yè)的156名學生的認知狀況與思想狀況進行了調查。
中專生對時事、社會熱點的關心程度;社會道德評判趨向;自主支配時間的活動內容;自我規(guī)劃意識的覺醒程度;學習的動力來源,等等。
(一)關注社會熱點,但社會認知存在一定偏差。通過對問卷的匯總分析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專生對時事和社會性熱點問題比較關注,92.3%的學生知道奧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及排名次序。從他們對摔倒老人誣陷幫扶青年一事的回答可看出,認為那個老人做法不應該的,只占29.5%,12.7%的人認為這是老人一時糊涂,而認為這種現象很正常、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的卻占到56.6%,甚至有1.2%的人認為老人的做法應該、不賴白不賴,這說明現在的中專生受社會輿論、特別是負面消息的影響比較大,雖然已有自己的判斷和主張,但認識上存在一定偏差,他們的價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影響,人生觀尚未完全確立。
(二)大都富有同情心,充滿正能量。當被問到“假如有一個行走在你前面的老人突然摔倒,你如何做”時,只有8.1%的中專生表示“就當沒有看見,走自己的路”;29.5%的表示“會主動扶起他”;40.5%的表示“打救助電話”;22%的中專生表示“不確定”。盡管56.6%的中專生認為“社會就是這樣存在欺詐”,但還是有70%的選擇“主動救助”,22%的在幫扶與否之間猶豫。這說明他們大都是非清楚、愛憎分明,大都擁有扶危濟困的同情心、幫助他人的仁愛之心,身上充滿正能量。同時,40.5%的人選擇打救助電話來幫扶,在當前社會現實生活中是一種比較恰當的處置方式。當然,22%的猶豫者需要得到鼓勵,使他們轉向助人為樂;而8.1%的冷漠者缺乏同情之心,也可以說是選擇了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導。
(三)對所學專業(yè)和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認識,但又缺乏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對“是否需要有一技之長”的回答,94.1%的人認為“需要”,認為“不需要”的只占1.2%,回答“還沒考慮過”、“不清楚”和“其他”的總共只占4.8%。對“畢業(yè)后從事畜牧獸醫(yī)行業(yè)首先要在工作環(huán)境比較艱苦的條件下打拼,你對此是否有了解”這一問題,有81.6%的人回答“有所了解,打拼幾年后可以到工作環(huán)境好的崗位”;而2.4%的人“有所了解,畢業(yè)后即轉行”;5.5%的人“毫無了解,來上學是遵父母之命”。這說明絕大多數中專生看重專業(yè)技能,對未來從事的行業(yè)職業(yè)有所了解,并充滿信心和希望。
但當被問到“再過5年或10年,你將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或者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時,只有33.7%的人回答“考慮過,有明確的目標”;而回答“考慮過,但目標還不確定”的人占到了63.3%;另外有2.4%的人“沒考慮過”、0.6%的人回答“沒必要考慮”。這說明,我們的中專生大都沒有職業(yè)和學業(yè)規(guī)劃,這與他們所處的年齡段是相吻合的。
(四)學習動力來源不足。中專生尚處在人生的自我覺醒的初級階段,學習的原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而不是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調查結果也證明了他們大都沒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學業(yè)規(guī)劃的事實。很難證明課程、老師、靜謐的教室等等因素誰是最能提起中專生學習興趣的原動力,但老師的影響力最強,如果學生對教自己的老師有消極情緒,注定會成為其學習的阻力。在面對“你遇到過自己喜歡的老師嗎”這一問題時,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沒遇到過”或“遇到過,只有少數幾個喜歡”,由此說明中專生學習原動力不足。這種學習動力的缺乏,可能是造成他們在學業(yè)成績上落后于那些順利升入高中學習的同學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可能是目前他們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不能親其師,怎能去信其道?
學生為何沒有自己喜歡的老師或者說不喜歡教自己的哪個老師?一種可能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好,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也可能是因為某個事情挫傷了學生的情緒,導致學生不喜歡老師,以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再就是因為學生注意力和興奮點不在課堂學習上,而學校和教師受集約化教學模式所限不能因材施教。前者屬于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問題,后者則與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有關。課程設置受專業(yè)教學所限,相對固定;可變度大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與其在初中階段接受的課堂教學并無本質差別,有些課程的教學甚至完全與初中雷同,又如何能提起中專生的興趣呢?怎樣讓我們學院的老師成為學生們喜歡的老師,使學生不再重蹈初中之覆轍,是擺在我們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務。
(五)課余時間支配不合理。暑假的主要活動是什么?答案如下:27.2%的人打工;40.5%的人跟父母一起勞動或做家務;19.7%的人玩——上網、看電視等;選擇“其他”的占12.7%。說明大多數學生假期在幫父母勞動或打工,時間安排較為合理。但校內課外時間,在圖書館、教室或宿舍看書學習的占11.9%,在學生社團工作的占5.1%,在運動場上鍛煉身體的占2.8%,而選擇在宿舍內和同學一起聊天、打牌等的卻占到46.9%,選擇“其他“的占到了33.3%。說明校內課余時間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用在了與學習和鍛煉無關的事情上了。同時也印證了另一問題的回答,即當被問到“你有沒有最喜歡的奧運比賽項目”時,有26.9%的人選擇“沒有”。
學生們?yōu)楹螌幵付自谒奚醿攘奶臁⒋蚺?,也不愿到運動場上去打球?問題出在哪里?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原因,勿需去找;要找原因,就找我們的主觀原因。我們認為,學生們不是天生就愿意或者說喜歡蹲在宿舍內聊天打牌這種生活方式,更不會是他們唯一喜歡的活動方式,而是缺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的活動。退一步講,即使他特別喜歡打牌這項活動,又有何不可?打牌是不是一項有害無益的活動,關鍵在于如何組織。蹲在宿舍內打牌,難免發(fā)生抽煙、粗話連篇等不文明行為,不利于學生文明素質的養(yǎng)成,那就是有害的;打牌這項活動本身有益智作用,若能讓打牌這項活動變成學生文明素質養(yǎng)成的訓練場,就是有益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請他們到更明媚、更寬敞、有更多欣賞者、更能激發(fā)斗志、能收獲更多自豪感和成就感的環(huán)境下來打牌。同樣的道理,讓學生放棄打牌跑到運動場上,也需要我們改變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運動方式,賦予運動新的意義。
(一)尊重和認識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我們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去了解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認識和承認學生在智力水平、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生理特點、性格氣質、能力水平及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的事實,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途徑,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二)完善課程設置,改革課堂教學。我們調查得知,學一種有用的技術與技能是中職生選擇職業(yè)學校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學生剛入校時也對在中專階段學好技術、將來找個好工作充滿了期待,但由于他們在初中階段對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沒有能夠很好地掌握,甚至基本沒有掌握,又缺乏一定的學習方法,導致其學習能力普遍比較低下。進入中專之后,由于課程多,學習內容過難,聽不懂、學不會,體會不到學習的收獲和樂趣,繼而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在課堂上,面對教師的講授或提問,大多數學生反應冷淡,甚至沉默不語,缺乏應有的應答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有的干脆玩手機、睡大覺,不學了之。學生的厭學表現反過來又影響到教師的教學,造成教師教學情緒不高,缺少激情,課堂氣氛沉悶,沒有生機和活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完善中職課程設置,改革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掌握住是關鍵,比如適當縮減英語、應用文寫作、化學等基礎課的教學時數,把過多過難的教學內容去掉一些,只學習一些和實際生活、專業(yè)學習聯(lián)系密切的知識。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時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多增加一些現場課、實習實訓課,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練結合、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開發(fā)適合中職專業(yè)特點的校本教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貼近生產、生活等。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中專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好奇心強,但自控能力較差,充裕的課外活動時間,他們很容易沉迷于宿舍打牌聊天、玩手機或網絡游戲中,甚至走出校園,做出一些違規(guī)違紀的事情。多開展一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社團或班級文體活動,如成立美術、音樂、書法、朗誦、舞蹈、武術、小記者團、動物標本制作等課外興趣小組,充分利用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館等現代體育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把他們的課余生活從宿舍引向廣闊的校園,從玩手機、上網、打游戲、聊天、玩牌等引向多彩的文體活動。這樣做,不但可以培養(yǎng)中專生對校園生活、團隊合作的興趣,而且可以豐富生活,陶冶性情,對其身心健康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還可以鍛煉社交能力、強健體魄,學得一技之長。
(四)有計劃地開展職業(yè)指導工作?,F在的中專生,絕大部分是在中考落榜后免試入學的。一般來說,這些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積累較差,綜合素質較低。另一方面,中專生選擇就讀學校與專業(yè),大部分是聽從父母、親朋好友的意見或與同學結伴而來。從調查結果來看,他們中絕大部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以后從事的行業(yè)、職業(yè),包括對自己的性格、興趣與能力、未來發(fā)展目標等基本是一無所知,這也是導致其學習興趣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們中專畢業(yè)后,除少部分進入高職繼繼深造外,大多數將直接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就需要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開展職業(yè)指導工作,要制定職業(yè)指導工作專題計劃,把職業(yè)指導工作貫穿到各年級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而有所側重,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近、中、遠期目標要求,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職業(yè)觀、形成良好的職業(yè)品質與教學工作、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如適時邀請一些明星校友(就業(yè)之星、創(chuàng)業(yè)之星、求學之星等)來學校與學生座談、對話、作專題報告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這些優(yōu)秀明星校友的現身說法,使他們樹立信心、明確目標、提高學習興趣。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山東濰坊26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