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征稿啟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在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積極發(fā)揮就地脫貧與異地搬遷脫貧等精準扶貧新機制的作用。李克強總理在會議中也指出要發(fā)揮新型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對脫貧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攻堅階段。為使“精準扶貧”匯集更多寶貴思想和成功經驗,《新絲路》雜志(中旬刊),特面向全國征文。
征文選題:圍繞“精準扶貧”主題,自由選題;講述身邊扶貧相關故事、事例皆可。
征文要求:全國各政府機關、科研工作者、廣大教師、教育管理部門領導、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員、科教領域管理人員、各大院校的在讀博士生、研究生及社會各界關心科教工作的人士踴躍投稿。論文不必強調理論文章所要求的格式,不一定使用理論文章的名詞術語,但是要求從本地實際出發(fā),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找準問題,尋求對策;或者描述現(xiàn)狀,講好故事。請務必寫清楚作者姓名、年齡、學院、QQ、聯(lián)系電話等個人資料。
內容要求:(1)文章結構嚴謹、論述清晰、文字簡練、語言流暢、論文要素完整,字數(shù)2000~5000字。(2)稿件嚴禁抄襲,本刊歡迎社會學各分支學科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等;不刊登時評和國內已公開發(fā)表的文章。
格式要求:(1)本刊取舍稿件重在學術水平,為此將逐步實行匿名評審稿件制度。本刊發(fā)表的稿件均為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編輯部的意見。本刊的稿件實行三審定稿制。凡涉及國內外版權問題,均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法》和有關國際法規(guī)執(zhí)行。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經授權,一律不得轉載、摘發(fā)、翻譯,一經發(fā)現(xiàn),將追究法律責任。(2)隨著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fā)展,本刊擬定加入網絡系統(tǒng)。與此同時,版權問題日趨凸顯。為此,本刊鄭重聲明:如有不加入網絡版者,請在來稿時注明,否則視為默許。(3)稿件請勿一稿數(shù)投,如出現(xiàn)重復刊登,將采取嚴厲措施。本刊概不退稿,投稿3個半月未收到刊用通知者,請自行處理。您收到編輯部“用稿通知”后請按要求及時匯款,以便盡快安排版面。
投稿方式:將稿件以電子郵件形式發(fā)至征稿郵箱xslzzbjb@163.com;xslzzbjb@sina.com,郵件標題注明“精準扶貧”專題投稿”字樣,郵件內容為作者姓名、所在單位和聯(lián)系方式(含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附件為投稿稿件(作品為word文檔,文件名命名規(guī)則:“姓名+作品題目.doc”)。
郵箱:xslzzbjb@163.com;xslzzbjb@sina.com熱線:029-87553067;15202968689咨詢QQ:2957448682
聯(lián)系地址:陜西省西安市666號信箱《新絲路》雜志社編輯二部(中旬刊)(岳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