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煌
【摘要】按照文化主體的不同,文化交際可以分為文化輸出和文化輸入,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日漸頻繁。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我國大有入侵的態(tài)勢,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為此我們從語言和符號角度出發(fā),分析其在文化輸出中的價值和應用。
【關鍵詞】文化輸出 文化交際 語言和符號
人的思想活動離不開語言和符號,而每一種文化的都有一套獨屬于其文化特點的語言和符號系統(tǒng),盡管這些語言和符號在語素、句法以及發(fā)音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可操作性、能指性和可感性特點。這些特點也成為文化交際,乃至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和媒介。特別是文化輸出中,語言和符號也攜帶者不同文化群體的習慣和行為方式等,從而達到文化對外輸出的效果,所以研究語言和符號的應用就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語言和符號的文化特點
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文化的交流分為橫向交流和縱向交流兩種情況。文化輸出自然是不同民族以及文化之間的交流活動,問人類的語言和符號在這個過程中就有著重要的價值,其作為承載信息的重要載體和媒介充當著關鍵性的角色。例如北京奧運會中的“和”的展示,顯示中國博大精深的漢文字演變和歷史。而語言和符號的價值體現(xiàn)和其本身的特點也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要實現(xiàn)文化輸出自然是有不同形式的,而語言和符號所展現(xiàn)出的價值集中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語言和符號的可感性應用價值,所謂的可感性就是的語言的聲學特性,指語言交際中集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言流的媒介刺激。人能夠通過語言和符號的可感性來傳遞自己的思想和表達的信息;
2.能指性應用,即語言和符號能夠指稱和替代來自于客體的各種信息內容。交際雙方使用語言和符號也能在第一時間的信號刺激下獲取對應的表象和內容指證,而這種與信息相關的特點和語言的編碼有直接關系。嚴格的語言和符號編碼規(guī)則也使得信息能準確無誤的傳導到被傳播的對象中,表現(xiàn)出文化交際的穩(wěn)定性;
3.可操作性,語言和符號的可操作性是指人類動態(tài)的思維對客觀主體在概念上的把握,并能夠對某一特定概念實現(xiàn)表達功能。語言符號的可操作性特點不僅著重表現(xiàn)了人類思維同軌的直接對應關系,而當人類對新的文化內涵和概念進行解讀是,也能夠去分析更加高級和復雜的信息,從而通過語言和符號系統(tǒng)捕捉新的思想和信息。這個過程也體現(xiàn)了語言和符號的不斷更新和進步,而這種更新以及不斷的填補空缺的特點,也在跨文化交際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語言和符號的這三個典型特點是最基本的,同時語言和符號也存在著其他的特點,例如生成性、可換性、學習性和可變性等特點,這些符號也承載著不同文化人群對世界的認知和態(tài)度,不想其他的符號系統(tǒng)是例如交通標志、手勢等,語言和符號是的特點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應用到人類文化交際活動中,成為文化輸出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媒介和信息傳輸?shù)妮d體。
二、文化交際中的語言和符號的應用價值
1.語言和符號是文化輸出的過濾器。人們對于思維活動的清晰性以及簡潔性表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某一類文化的語言和符號。Franz Boas在1987年的文化傳輸和交際中對于語言和符號的應用提出了這樣的解釋“人類對于語言和符號的理解和駕馭并不像源文化中的成員之間的和諧,因為文化交際雙方往往來自于不同的文化群體,而不同的文化其深層次的結構自然也是不同的”。而文化也處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可以說是特定環(huán)境下人類情感、思維、行為的總和。那么人類在文化輸出時,就必須對文化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而文化及時一系列高級認知行為的總和。所以在文化輸出中,被輸出的國家可能對于同一句話的理解是不同的,因為他們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不同導致對事物的認知也是存在偏差的。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也是對文化認知能力的直接反應,人們常常按照各自民族的文化模式來完成語言交際的過程,通過語言和文化的感知來理解彼此回話的不同意圖和含義。
2.語言和符號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xiàn)。首先文化輸出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產生了相對應的語言和符號,這套符號就是他們的主體文化符號。那么相對于主體文化符號來說,跨文化交際的另一方自然就是客體文化符號。當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將主客體的語言和符號達成共識時,也就代表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中和相似的情景下,對自己的文化語言和符號做一定的開放。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語碼選擇,尤其是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交際者、主體文化和客體文化的不同對于對方的語言和符號運用和理解也是不同的。
三、結語
總之,語言和符號是文化交際的重要載體,我們從理論的角度分析了語言和符號的特點,并就其在跨文化交際的價值進行了闡述。而語言和符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文化交流活動的日漸頻繁,文化將依賴語言和符號進行廣泛的傳播,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文化差異下語言和符號系統(tǒng)對于人類思維方式、行為特點的不同反應,從而更好的向外界介紹和傳播自己的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陳崗.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語言符號敘事——基于景區(qū)營銷、文化傳播與旅游體驗文本的比較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21-127.
[2]梅小華.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符號的認知過濾與語用推理[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5:765-768.
[3]潘玲.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文化語言符號的模因現(xiàn)象[J].考試周刊,2009,3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