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
摘 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聯(lián)系的主要渠道和“鋪路石”。目前課堂提問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現(xiàn)狀;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67-01
當前新的教學理念主張把問題盡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何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功能,如何使課堂提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技能。教師的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價值。結合幾年的暑期專業(yè)培訓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平常教學,我就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淺談幾點意見,與同行商榷。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和作用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聯(lián)系的主要渠道和“鋪路石”。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既是教師素質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xiàn)。
1、啟發(fā)學生思維
學習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思考問題往往會不全面,遺漏某些條件,得出片面結論;或者在學習新知識時,不善于循序漸進,全面把握住要點。如果教師能不斷啟發(fā),追問、質疑、概括、小結;那么,學生就會比較全面、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知識并且培養(yǎng)了能力。
啟發(f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通過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有效思維,獲取知識,練就能力。但是這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思維免不了要受阻。這時候,如果教師直截了當?shù)匕呀Y論告訴他們,那么學生就會形成思維上的依賴性。但是,教師倘能分辨清楚學生思維受阻的原因,及時地以提問方式給予指導,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2、激發(fā)學生學習
開放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強的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同時還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濃濃的探究興趣。譬如,學生注意力渙散時,提一個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往往能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學習受阻時,教師提問點撥,因勢利導,他們會重新振奮起來,繼續(xù)探究;設計適當?shù)膯栴},給回答問題的學生以成功的機會,往往能幫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回答,是一種交流,不僅是個認知過程,也滲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融洽師生感情,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習,有極大的益處。
二、課堂提問現(xiàn)狀
1、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這樣“一問一答”式一般是設計為師問眾生答,如:“答案等于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只關注結果是什么,而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學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齊聲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問題太過于簡單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訓練,顯然喪失了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
2、提問“只顧數(shù)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3、提問后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后提問,學生無時間思考。教師的提問,要求學生能正確地回答,必須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讓全體學生能在這個“時間差”里去動腦思維,積極參與認識活動。這樣的提問,不利于學生冷靜地思考問題,達不到提問的應有作用。
4、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1、提問要抓住關鍵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關鍵問題,也就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破,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會突破。例如:在教小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概念時,其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分數(shù),老師可以拿出一個月餅小麗和小強分著吃,并且問到:你們認為怎樣分才合理?學生答;平均分。老師就把月餅切成大小相等的兩塊,每人得半快。老師問:你們手里的半塊月餅是幾份當中的幾份我們就叫它幾分之幾好嗎?小麗看著手里的月餅說:我的月餅只是兩份當中的一份,是不是該叫兩分之一啊,小強也搶著回答:我的月餅也是兩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兩分之一啊。老師立即答道:對,我們就用1/2來表示。
2、提問要注意啟發(fā)式,不要過于簡單
俗話說“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樣,教師的提問要問在點子上,啟發(fā)到關鍵處。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問學生的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都是學生有益的。
3、提問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
提問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學生思維方式一般是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們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提問時,可以把教材的內(nèi)容與一定的故事或實際事例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
4、要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雖然一節(jié)課中提問次數(shù)沒有確定,何時提問,提問什么內(nèi)容,一般課前應設計好,不宜過多,提問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提問可以在任何時刻進行,但要把握好提問時機,教師必須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學生的表情和反饋信息,及時抓住這些最佳時刻。在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情況下提問后要停頓一會兒。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在提問后環(huán)顧全班,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也可告訴教師,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如學生舉手則表明他想回答這個問題。每當一個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時,他便會嘴微張,身體稍前傾,眼睛也睜得更大一些,或許會抬起頭微笑,這表明他對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有把握;而對聽到問題后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者,則可能他對這一問題不會。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停頓期間,要尋找這些表現(xiàn)。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藝術,也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課堂提問,能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趣味,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思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