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國
(重慶市萬州區(qū)長灘鎮(zhèn)泉水村小學)
農村小學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李榮國
(重慶市萬州區(qū)長灘鎮(zhèn)泉水村小學)
教育是我國的重中之重,小學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小學教育處于一個落后的時期,其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師資力量落后、教師的素質不高、教育資源無法滿足教育的需求等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意見以及建議。
小學教育 班級管理 問題 對策
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fā)展?jié)摿吹氖墙逃?,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社會,什么制度,這個國家向那方面發(fā)展,教育是不可忽視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學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一個人的遠大志向,做人的道德準則。一個人的成功,良好的小學教育占居著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在不斷的發(fā)展之中,我國農村小學教育較過去已經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在教育經費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的一輪課程改革正在進行之中,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開始滲透在實際的教育過程,那么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教育的現(xiàn)狀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以及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本文將做進一步的探討。
1.教學意識落后、教育方式單調
我們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教學目的還是“應試教育”,小小年紀的小學學生背負死記硬背大量客觀性知識的重任。老師們在教學中為了自己教的班級學生獲得高分,在課堂上不去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是以填鴨的方式機械地傳授科學知識,而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思維品質、文明意識、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持放縱狀態(tài),不顧學生的承受能力而對學生的學習橫加干涉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行為簡單和粗暴地進行否定。
2.教學資源缺乏、阻礙全面發(fā)展
雖然現(xiàn)在農村小學教育條件較六七十年代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還是存在教學設施不足、陳舊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學校教室不夠用,多個班級學生共同擁有一間教室。有的學校教學設施不完善,沒有圖書館,學生們除了上課的課本外無法進行課外閱讀,知識面停落在單純的課本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無法打開,沒有體育教學器材,上體育課就是單純的進行走、跑、跳,甚至連籃球、足球、羽毛球這些基本的教學器材都沒有。有的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學生們小學課程都學完了都沒有摸過電腦。教學資源的缺乏將嚴重阻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師資流失嚴重、教師素質低下
第一、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新生力量嚴重不足。年輕教師剛在農村鍛煉兩年,只要有機會就會竭盡所能去鄉(xiāng)鎮(zhèn)、縣、市任教。第二、農村教師待遇較低,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師對學生教學越來越不負責。第三、教師崗位上很少有經過專業(yè)學習的教師,例如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等專業(yè)化教師嚴重不足,往往是一個教師跨好幾個專業(yè)代課,又要教語文又要教音樂還要教美術,教師的本身知識儲備就是有限的,還要跨學科教學,試問怎么能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素質呢。
4.留守兒童教育、教育問題主體
家庭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給學校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1.轉換教學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教師在深入鉆研文本后要把課堂主動權留給學生,要讓學生在趣味中進行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多向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發(fā)散性思考問題。一方面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對不止一個可以采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同樣需要教育學生應該用最優(yōu)化最有效率的辦法解決問題,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加大教學投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小學蓋新校舍的經費和基礎教學設施的經費投入,設置專項資金來維護農村小學教學設備,及時購入新設備,完善教學設施。必要時可以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將生源少的學校合并到周邊大的學校當中去,統(tǒng)一配置完善教學設備,加大在多媒體教室、圖書館、室內體育館等方面的建設。
3.提高教師素質、完善教師隊伍
專業(yè)化分配不能僅僅只招聘語文數學英語專業(yè)的老師還應該吸納更多的音體美各個專業(yè)的老師。打破常規(guī),讓農村老師和縣城老師互換位置一段時間,搭建農村與城市的對接平臺,拓展教師教學思路,讓農村教師“走出去”,把優(yōu)秀經驗“帶進來”,使得新鮮的血液不斷注入到農村小學的教育中去,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建立教師考核制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們教學的積極性,鼓勵年輕有為的教師走進農村,為農村小學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定期對教師教學方法和理念等進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
4.關注留守兒童、提高教育質量
教師根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跟蹤調查切實的關注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困難的“留守兒童”要實實在在的進行幫助。學校應當通過召開家長會、座談會、電話交流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工作,實現(xiàn)家庭、社會與學校合力育人。
5.滲透人文關懷
班主任工作面對的是幾十人活生生的生命,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我在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的同時,也經常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以國家助學金的評選為契機,我與二十多名學生進行了一個一個的單獨面談,主要是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情況。從中,我了解到有些學生是單親家庭,有些學生家在山區(qū),家境貧寒,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經常詢問學生學習以外的其他情況,加深對學生的理解,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利用班會時間,結合學校、學生情況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對全班同學進行思想教育、禮節(jié)教育和社會知識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6.平等對待每位學生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不僅僅是應用在物質分配方面,而應該是應用在各個方面。對于一個集體,一個幾十個人組成的集體,如果不能做到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那必然導致怨聲四起,矛盾重重,軍心渙散,形不成強大的集體凝聚力。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包括平等對待班干部和其他學生;平等對待男生和女生;平等對待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平等體現(xiàn)在人格尊重、人文關懷、班級懲戒、班級任務等各個方面。
7.家校聯(lián)合,共同育人
班主任和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期中考試后,年級組織了第一次家長會,提供了一個家長和班主任及代課老師交流的平臺,整個家長會由學生來組織、策劃、實施。通過本次家長會,家長們對學校的情況和學生在校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及代課老師對學生在家情況及成長經歷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平時,學生有什么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形成了與家長溝通的長效機制。
教育是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有關部門和各位老師要提高對此認識,要從全局考慮,改善和發(fā)展好農村小學教育,使得農村小學教育得到真正的發(fā)展,讓農村的孩子們真正學到更多的知識,為我國的長遠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1]杜琳琳.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王聰華.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及建議[J].文教資料,2013,(10):112-113+150.
[3]韓靜.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