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 睫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017000)
高師《簡筆畫》學與教之我見
訾 睫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017000)
分析和總結(jié)近些年來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效果,筆者從學生對“教師技能(簡筆畫)掌握的情況入手,探究了相關(guān)的弊端。分別從學生本體知識和教師教學觀念等兩方面解讀造成學生學習《簡筆畫》障礙的主要原因:學生心理因素——畏懼、教師施教——缺陷。提出個人對此不同的解決辦法。
畏懼感;蓄存量;臨??;死記硬背;缺陷;僵化偏見
簡筆畫的應用和發(fā)展可以說都涉及到了各個學科領(lǐng)域教學中,但它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名詞解釋。我們嘗試給它一個說明:是一種形象直觀、簡潔的繪畫形式,通常用簡練、概括的點、線、面、色將物象的基本形體和特征很快地描繪出來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在教學應用上,它屬于實用性美術(shù)范疇。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是教學中簡練、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是師范生必修的專業(yè)課程之一,與三筆(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簡筆畫合稱為三筆一畫)設(shè)為教師基本功考核的一項工作任務(wù)來抓,是否通過教師資格考核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授課教師就不得不面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的不相同情況實施不同的引導和學習方法。筆者試從自己這些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wù)劮抢L畫專業(yè)班級簡筆畫教學中容易產(chǎn)生的共性問題與大家研討。
對事物形象缺乏觀察和體驗?!昂喒P畫物體形象”是生活中常見物的再現(xiàn)描繪。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力和形象的“蓄存量”。而學生大多只停留在文字書面上的描述,而較少地通過點、線、面的描繪,心中沒有夠多的簡筆畫表象存在。表象是一種獨特的心理表征,是外物的呈現(xiàn)方式,是對知覺過程留下的痕跡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的結(jié)果。學生主動地有意識接觸“少”而生畏。因為簡筆畫的課堂教學應用和考核中,形象是客觀對象不在主體面前以手繪表現(xiàn)出來的,在觀念中所保持的客觀對象的形象和客體形象不能很好地在觀念中復現(xiàn)出來;簡筆畫形象的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客體的映象,而且是一種心和手協(xié)調(diào)一致完成任務(wù)的操作,是表象通過手描繪呈現(xiàn)出來的圖象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形象的“蓄存量”起著很大的作用。 “蓄存量”有限,學生就感到表現(xiàn)難,并不是他不會畫,而是難于沒有東西可畫。臨摹就成了我們學習的重要手段。
面對已有的簡筆畫形象不知從何入手,是因為沒有掌握描繪方法。首先是要挑選好臨摹范本,這是關(guān)鍵,它不同程度地決定你學習的效果。在許多教學教材中還沒有找到效為理想的教學用書版本。大多是我們教師東借西湊組成自我體系的教學講義。其中臨摹“對象”是主要的途徑。臨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簡筆畫形象的過程。古人云“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式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摹,謂以薄紙覆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拓之,若摹畫之摹,故謂摹。”“臨”是照著他人的形象描繪,“摹”則是用薄紙蒙在原作上面描。南宋美夔《續(xù)書譜》稱:“初學書不得不摹,亦以節(jié)度其手,易于成就?!庇址Q:“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也?!闭f明了臨摹的重要性。臨摹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掌握形象的特征,加強“讀畫”的能力,掌握簡筆畫描畫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積累學生的簡筆畫形象量。在臨摹中,學生常遇到的問題也就有:(1)照著原形象為依據(jù),不管先后順序和步驟過程,只求能把形象描出來——生搬硬套;(2)臨摹完了還不知道剛才畫的是什么——易忘;(3)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死記硬背。對此,我也通過了許多教學引導,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對于生搬硬套的學生,我們給以對簡筆畫形象的組成部分進行分解分析,讓他們能從中找到形象的主要特征,哪些點、線、面先畫能更容易地抓住形體特征。順序步驟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問題。步驟是事情進行的程序,為進行某活動或過程所規(guī)定的途徑。在簡筆畫的途徑也沒有特定的法則。只不過尋找“歸類”性形象易為好表現(xiàn)的手法,使學生能從中體會到形象分解后的主次結(jié)構(gòu);易忘問題上,除了學生沒有長期堅持練習之外,主要還是沒能把客觀事物圖象以點、線、面轉(zhuǎn)化為簡筆畫形象。其中,是在我們視覺感受物體的過程中,視覺緩沖區(qū)只是一種空間的載體,容量是有限的,只是一種支持表征的工作平臺。要建立起對形象的記憶,還要依靠對簡筆畫形象的譯碼——儲存——檢索等過程。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jīng)驗的印象累積。就對形象記憶以因環(huán)境、時間和知覺來分,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信息處理方式也可分為下列三種:(1)對來自外部世界三維物體的視覺信息加以處理和組合;(2)將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來儲存;(3)能夠檢索到并將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所以學生是要通過:讀畫——對臨——默臨三個過程來完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臨畫不可過于死板,讓形象牽著鼻子走,達到“糊里糊涂”的地步。這樣就失去了臨的主動權(quán),跟著形象的點、線、面亦步亦趨,而只可以將臨畫看作是“磨洋工”,收獲不大。臨簡筆畫需勤,勤是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要有一定數(shù)量上的臨摹就有質(zhì)變的可能;死記硬背不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方法,要有臨中求創(chuàng),“脫胎換骨”。臨摹只是我們學習簡筆畫的手段之一。我們要從臨畫中尋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方法。不能總是圈在原形象里出不來,更不能只單照著老師所教和范本模仿描畫而逐漸失掉了自我。從學習中國書法的臨帖中我們也可以借其為我用:要求做到能入是“臨”、能出是“創(chuàng)”。死臨,即便再下功夫也是徙勞無功,一籌莫展,活創(chuàng),就是要能做到——改畫:能依葫蘆畫瓢、照貓畫虎,歸納總結(jié)、以物類推,尋找物體形象的共同點,稍做局部改變來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考試在我們的考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推進了不少應試教育的現(xiàn)象風靡。簡筆畫考試也不例外,學生為了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好的成績而陷入不健康的受培訓式教育中。高分低能學生的比比皆是。筆者認為是簡筆畫考試模式的僵化造成的。把“簡筆畫”變成單純的學習和應付考試的工具。這模式也有一同程度地使教育模式化。教師和學生都會依前些年的試題為模本尋找考試的出題規(guī)律??荚嚦煽兒脡牟壓艽?。有些學生考的很好,是因為“學到了”。考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教師或自己“沒學到”。從沒考好的學生卷面來看,例如,默畫指定簡筆畫形象“鵝”。有很多學生由于硬背形象,由于忘記了原臨摹過的形象而錯畫成“鴨”。是因為沒有很好的認識到“鵝”和“鴨”的特征區(qū)別。
把豐富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單視為特殊認識活動,沒有實踐性地引導學生掌握方法。還常用鉛筆勾勒外形好后再用鋼筆壓線。很少給學生對簡筆畫形象的歸納認識的講授。教師是有邏輯的講授課程過程,但突視了學生的邏輯學習過程。沒有對簡筆畫形象的概括性用點、線、面加于講解。只顧教師的演示而突略了形象“形成”的幾何形演變。學生沒有踏踏實實、循序漸進地系統(tǒng)學習。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對順利通過應試的需求,全程依教師的教學模式聽講。沒有經(jīng)驗也沒心思對自己學習內(nèi)容進行梳理。普利高津提出了“自組織”的概念:系統(tǒng)諸要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完成自我調(diào)節(jié)和重組,以達到新的、更為理想的和諧秩序,生存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在混沌和秩序的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的。([美國]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xiàn)代課程觀[M]。王紅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沒有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使授課僵硬,沒有趣而乏味?!敖獭背闪酥黧w,“學”成為了客體——失衡;教師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沒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來參照,而是按部就班地機械化教學。加上沒有較好標準教科書的前提下,教師應該是較為的自由選“材”來施教。但也存在一定的偏見危險。從某一情況上來說,教師就同一本教案上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課。這就是專制和偏見。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手段的多樣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借鑒。動畫多媒體、音效仿真等都是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在講授課程中采用與學生進行溝通。但大多都是通過較為間接方式,似乎教師是個播放者。如果教師適當?shù)卦谡n堂教學中直接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教學所必要的簡筆畫形象,筆者相信這與學生的互動就更為生動了,所以教《簡筆畫》的教師更要在本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示范作用。
[1]鄭軍.《圖形與創(chuàng)意》.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2]馬國珺.《用簡筆畫優(yōu)化課堂教學》.(寧夏教育科研總 第十二期)
[3]孔起英.《兒童審美心理研究/學前教育新視野叢書》 江 蘇教育出版社,2004
[4](美)喬治.伯里曼,曉鷗等譯.《伯里曼人體結(jié)構(gòu)繪畫教 學》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8
[5]程明太.《美術(shù)教學論》[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shù)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