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敏
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山東 菏澤274000
?
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方法
郭香敏
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山東菏澤274000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需要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與之相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主題式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主題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教學內容,并結合問題的焦點在彼此間展開分析討論,最終找到問題解決辦法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高中教學方法主要是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阻礙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找到全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主題式教學方法被提了出來,它很好地解決了高中數學教學面臨的困境,被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
學生用簡潔性、概括性的語言闡述和說明了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幾何形式,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非常強又非常抽象的一門學科。因為數學的這種特性,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主題式教學方法非常適合。主題式教學模式針對性和現實性的特點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學進行具體化,同時,主題式教學方法的教學過程可以將數學的邏輯性完美地展現出來。
隨著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主題式教學方法中,教師不再是教學計劃的決策者執(zhí)行者和管理者,而是教學課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構建者,在新課改中,教師更注重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課堂的形式化,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整體教學質量。
主題式教學方法是通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的具體教學情境,引出需要討論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合作、探究,最后再由師生共同給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在具體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通過數學知識的反饋和在對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掌握和了解的教學內容,而教師在問題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和發(fā)散,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把握,鍛煉學生更深層次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化的主題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學會教材上的數學運算,還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yǎng),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現象,用數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和原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不解和疑惑,并且可以獨立的思考、分析、歸納、總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化的主題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將生活和數學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教師實際生活問題的引導下和生活化主題情境的熏陶下,用數學思想去分析實際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分析、研討、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主題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生活化的主題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
(二)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構建焦點式主題
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某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問題,或者以數學角度引出日常生活中的具有探究性問題的教學主題,幫助學生不但可以將程序化數學公式和抽象的數學符號轉化為實際生活的應用,而且還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轉化成數學符號去驗證數學公式,展現了數學知識和生活應用的完美結合。焦點式主題教學體現了教師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學生的探究研討精神,教師以生活焦點問題巧妙呈現,引導學生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拓寬了學生的數學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生數學知識問題化和生活問題解決知識化的能力。
(三)教師在課堂上構建活動式的主題教學情境
在數學活動式主題教學中,教師不直接將數學主題展現出來,而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以數學實驗和數學活動的形式,自由合作、分組討論或獨立研發(fā)的數學主題形式。活動式主題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先創(chuàng)設活動式主題的教學情境,引出學生討論的問題焦點,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然后對問題解決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教學活動式主題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優(yōu)化了課程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教師在課堂上構建歸納演繹式主題教學情境
歸納演繹式主題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對數學知識背景的還原,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總結,歸納,演繹,證明等一些教學活動,最終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的教學主題形式。學生在歸納演示的主題教學中,可以親自參與體驗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從而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學會從個體實例推導普遍結論,和從普遍原理驗證個別結論的推理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獨立自主地獲取知識,體現了數學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五)教師在教學中構建反饋矯正式主題教學情境
反饋式主題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地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并且?guī)椭鷮W生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圍繞某一具體的教學主題,將學生容易出現錯誤或誤解,與學生分析講解,讓學生對錯誤有深刻的認識,掌握矯正錯誤的正確方法。反饋矯正式主題教學具有針對性和總結概括性非常強的特點,對提高學生的自我檢討能力和查缺補漏、糾正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效果非常明顯。
總之,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靈活地構建不同的主題式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滿足新課改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沈立國.論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華章,2010.
[2]楊丹丹.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J].現代交際,2013.
[3]平海軍,王永元.試論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轉型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
[4]王德昌.試論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2013.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5-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