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憲發(fā)
(黑龍江省鶴崗十中,黑龍江 鶴崗 154100)
小學音樂教育中愉快教學法的有效性探究
彭憲發(fā)
(黑龍江省鶴崗十中,黑龍江 鶴崗 154100)
愉快教學法是音樂老師為激起同學們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同學們藝術(shù)審美能力所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針對小學生的特質(zhì),在教學當中營造出歡樂的氛圍,使學生們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本文將對該教學法的四個方面進行細致的探究。
小學教育;音樂教學;教學方法
在當今社會,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以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勞為標準,其中,美即是審美的美——藝術(shù)之美。如今,音樂教育已成為素質(zhì)教育中不可割分的一部分,蘊含著其它學科所沒有的特殊意義[1]。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當中,還可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更可幫助學生發(fā)展完善的人格,培養(yǎng)其正確的審美觀等。在音樂教育中,其中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被稱為愉快教育法,包括:游戲式音樂教學法,通過游戲鍛煉學生的音樂聽力;幻想式音樂教學法,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舞姿使同學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音樂;電教媒體音樂教學法,使同學們通過影片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從中領(lǐng)會歌曲中的每一個音符所包含的情感;圖片講解聯(lián)合表演的音樂教學法,通過使用圖片介紹音樂,讓學生模擬并表演歌曲中的場景來使學生們體會到其中內(nèi)涵。下面將詳細講述如何將愉快教學法運用到音樂教育當中。
游戲式音樂教學法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們通過游戲?qū)W習音樂知識[2]。例如在教授歌曲的時候,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們圍成一圈,中間放置一個鼓或其它敲打類樂器,分別扮演成音樂中的角色,比如動物,再各自以不同的旋律作為標記,由教師進行彈奏,彈到哪首旋律,被此旋律標志的學生就敲一下面前的鼓,根據(jù)其所代表的動物體型的大小不同,敲出的鼓聲輕重也有所不同,如果成功則到下一個同學,該同學以上一個同學鼓聲為基準,結(jié)合自身代表的動物敲出一個節(jié)奏,如此依次輪下去,每一個節(jié)奏都不可重復(fù),所有學生成功之后大家可一起合唱該首歌曲,如果失敗則由教師再次進行隨機的旋律彈奏。如此不僅可鍛煉學生的音樂聽力,還可鍛煉學生的節(jié)奏感,使學生在玩耍中掌握到音樂技能及知識[3]。
音樂,可說是通往幻想世界的階梯,它并不像圖畫那樣可以直觀地用眼睛看,卻能在你進行聆聽的時候在你腦海中展現(xiàn)一幅絢麗多彩的卷軸。教師對學生進行幻想式音樂教學法,不僅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還可活躍其思維能力和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
(一)生動的語言
風趣幽默而又生動的語言既可以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又可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減少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所感到的疲累感。同時,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還能提高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活躍其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使教學效率大大地提高。可以肯定的是,風趣幽默的語言不止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因其生動有趣的性質(zhì),使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現(xiàn)化,將晦澀的教材內(nèi)容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生們更容易接受教學內(nèi)容。除了使用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作為愉快的教學氛圍的催化劑外,教師還應(yīng)引導學生投入到音樂的幻想世界中。比如在欣賞貝多芬的《月光曲》時,可先讓學生隨著旋律進行幻想,然后由教師輕聲述說:“夜空干凈清澈,我走到空曠的城市街道上,看著天上繁星閃爍,一輪明亮潔白的圓月高掛其中。我不禁想到,我是否能順著這條長長的窄路走到月亮上頭去呢?”學生們隨著教師的引導,聆聽著音樂,在腦海中勾畫出場景,仿佛罷身于優(yōu)美的夢境中。
(二)形象的畫面
在音樂教育當中,可先讓學生觀看插圖,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充分地發(fā)揮想像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在腦海中播放音樂畫面,然后讓學生進行描述,所描述的畫面越是清晰連貫,越是表明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音樂之美。插圖教學法不僅幫助學生領(lǐng)會音樂內(nèi)涵,而且以較之語言更具直觀性的特質(zhì),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豐富學生的音樂幻想能力。除教材上的插圖外,教師還可根據(jù)音樂,自行繪制插圖,引導學生進入幻想[4]。如欣賞歌曲《粉刷匠》時,教師讓學生先觀看圖片,觀看結(jié)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圖片中共有幾把刷子?都是什么顏色的刷子?這幾把顏色的刷子分別刷的是房子中的哪一個地方?”如此可讓學生們將腦海中想到的房子整體構(gòu)造和搭配的顏色生動地描述出來,很快進入到歌曲所描述的世界當中。
(三)優(yōu)美的舞姿
音樂和舞蹈的結(jié)合可說是最佳的教學方式。在音樂幻想中,舞蹈也是不可忽略的,為了向?qū)W生展示這一點,可在學生歌唱結(jié)束或是聆聽完歌曲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行的領(lǐng)會和感受,編出一支舞蹈。若是在教學過程當中出現(xiàn)了學生熟知的內(nèi)容,可以指導其通過細致的觀察,發(fā)散思維,展開想像力,進行大膽的 再創(chuàng)作。如在學習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時候,教師可配合歌曲內(nèi)容,在播放音樂時隨著旋律扮演背竹筐的小姑娘,模仿采摘蘑菇的動作,讓學生們觀看了解,再讓他們自行設(shè)計《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曲的表演動作。如此一來,學生們創(chuàng)作的舞蹈動作會顯得更為形象和富有感情。教師也可從學生的舞蹈表演中知道學生掌握該首歌曲到何種程度。
電教媒體音樂教學法在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向?qū)W生展示出音樂的背景故事,帶出學生對音樂的內(nèi)在情感,使學生懷著情感感受音樂,深刻體會歌曲所蘊含 的意義[5]。如在教授《紅星歌》時,學生沒有身處過歌曲誕生年代,體會不到在時代背景下歌曲背后的意義,在歌唱時難以投入感情。此時教師可使用電教媒體向?qū)W生們播放《閃閃的紅星》《地道戰(zhàn)》等影視作品,使學生們在觀影的過程中逐漸燃起愛國熱情,再次進行歌唱時,歌聲中充滿學生們熱烈的情感。
小學生正處在從具象化思維轉(zhuǎn)換到抽象化思維的成長時期,在這一時期當中,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社會閱歷淺,閱讀量不高,感受力較低,知識還未累積到一定程度,而要達到正確欣賞、了解音樂的程度,除了需要擁有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外,還需擁有足夠的社會閱歷、感受能力才可體會。要使學生們真正品味到音樂的魅力,領(lǐng)會其中內(nèi)涵,提高審美能力,同時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應(yīng)按照學生思維特質(zhì),通過圖片,以生動活潑的故事形式向?qū)W生進行講解,描述出豐富多彩的故事畫面,引導學生了解其中內(nèi)涵,再通過表演的形式,發(fā)揮想像力,讓學生們在玩耍中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寓教于娛樂。如在教授《三個和尚》的時候,采用圖片講解聯(lián)合表演的音樂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是一首由民間諺語改編而成的曲子,其以音樂的形式描述了一個飽含寓意的故事。歌曲開頭幽默地表現(xiàn)了和尚們爭相推脫挑水工作的有趣情景,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時可先拿出圖片,從一個和尚挑水喝,到兩個和尚抬水喝,至三個和尚沒水喝,循序漸進,使學生們從夸張幽默的人物卡通形象中了解到歌曲中的內(nèi)容,對歌曲產(chǎn)生興趣,教師再行播放歌曲,讓學生們在專注的狀態(tài)下完整地聽完整首曲子。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領(lǐng)會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教師可利用教學直尺,讓學生將之當成扁擔,模仿歌曲中所述的場景表演“挑水”,如多名學生合作進行表演可使學生興致提至更高。在教學當中,學生從教師對圖片講解中對歌曲產(chǎn)生印象,再從之后的音樂欣賞及表演當中深刻體會歌曲內(nèi)涵,領(lǐng)會到音樂的魅力。
[1]焦淑娟.淺談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發(fā)展音樂教育的作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4(13):25.
[2]潘麗.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8(22):80-100.
[3]岳愛環(huán).聞其聲如見其形——淺談音樂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5(13):200-220.
[4]鄧亞麗.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7(33):120-130.
[5]王文敏.淺談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10(24):54.
G6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