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里斯特利散文選》是英國著名作家J.B.普里斯特利的第一本散文中譯本。他的散文繼承了英國散文所具有的特點,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風趣幽默,筆調辛辣的味道。本文嘗試從該散文選的語言風格角度入手,淺析其語言風格。
關鍵詞:普里斯特利;散文選;社會問題;語言風格
作者簡介:陳龍(1989-),男,漢,湖南祁東人,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2-0-01
導言:
J.B.普里斯特利是英國20世紀有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涉及散文,小說,劇本以及文學評論等?!镀绽锼固乩⑽倪x》摘錄了普里斯特利所寫的一系列散文,通過閱讀這些文字,得以窺探20世紀的英國社會的風貌,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和領略到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文字魅力。
一、風趣幽默,亦莊亦諧
普里斯特利的文字雖然幽默風趣,但是又不失莊重。如“世界上所有的罪過都是由那些孜孜干個不停而又不知道何時應該干或應該干些什么的人造成的”。[1]作者在《論無所事事》這篇文章中,開宗明義地提出“人應該重新定義無所事事”的觀點。隨后作者以風趣幽默且略帶嘲諷的口吻,細數(shù)了蕓蕓眾生,從首相到普通百姓,整天都忙忙碌碌。在別人看來無所事事和懶惰是難以接受和可恥的,而在作者看來,這是人類再一次靜下心來,在忙碌中重新審視和思考人生的意義。
“發(fā)展”和“進步”這兩個在維多利亞時期非常美好的字眼,在經(jīng)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經(jīng)濟大蕭條之后逐漸喪失了昔日的榮耀和光芒。普里斯特利呼吁英國人民,重新審視英格蘭的鄉(xiāng)村,停下匆匆的腳步來閱讀華爾華茲的詩歌,適當適時地做一個無所事事的人。讀完此文,作者那風趣幽默,亦莊亦諧的文字,躍然紙上。
二、針砭時弊,一針見血
普里斯特利一生的寫作都圍繞著社會話題而展開。除了他的散文,這些題材諸散落于他的小說,劇本以及文學評論之中?!拔乙恢奔{悶是不是這二十一萬七千幢新房的大部分都像一路上已經(jīng)蓋好的那種樣子。(71)”在《住房問題》這篇文章中,作者開門見山,針對英國的住房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工業(yè)革命之后的英國城市的建筑,越來越像一個小盒子,丑陋無比,人們已經(jīng)喪失了對于丑和美的評判。
“英格蘭的靈魂在鄉(xiāng)村”曾經(jīng)的英格蘭,無論是在鄉(xiāng)村還是城鎮(zhèn)抑或大都城市,房屋的建筑錯落有致:城市景觀與鄉(xiāng)村景觀相映成趣,花園和草坪分列在馬車道兩旁。而如今的建筑師,將英國帶入了一個水泥鋼筋“盒子式”的社會,房子的外形千篇一律,令人生厭。作者能夠針砭時弊,直言不諱,并且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弊病,從中體現(xiàn)了普里斯特利對于社會問題的關心和憂慮。他不僅關心社會現(xiàn)實問題,而且還擔憂英國的未來的發(fā)展。他認為,英國人正在逐漸喪失自己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鄉(xiāng)村文化和花園景觀。作者深刻反思英國民眾的住房問題,從中折射出英國社會當時存在的一些詬病,可謂文筆犀利,入木三分。
三、筆調辛辣,尖酸諷刺
普里斯特利對于日常交際的問題,也往往都能夠融入他個人獨到的見解和不尋常的批判?!拔覍@種聚會的想法感到有趣,可是對它的實際則興致索然,結果成了既不能躲開它們,又不能享受它們(37)”。作者在《交際性聚會》這篇文章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皼]有勇氣拒絕,參加但又后悔”,這正是作者矛盾心情的體現(xiàn)。作者不愿參加這類聚會,并不是作者不善于交際抑或作者是一個“斯多葛主義”者,而是這類聚會的氛圍讓作者感到壓抑甚至意志消沉。這類交際性聚會,讓人平添了幾分沮喪。一大波平時不認識的人,突然拼湊在一起,陌生人之間要表現(xiàn)出一種熟人的假象,這對于作者而言,卻是一件難事。
英國人類學家凱特·福克斯在她的著作《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一書中曾指出,英國人的“攀談”原則中有一條“笨拙規(guī)則”。英國人對于與陌生人的交流始終存在一些隔閡,而如果硬要裝腔作勢,則顯得過于虛偽。因此,作者對于這種交際性聚會極為反感,他不惜用辛辣的筆調,來對此現(xiàn)象進行尖酸的諷刺。他認為這不僅浪費時間,毫無意義,而且容易使人染上意志消沉的“怪病”。在作者的筆下,字里行間透露出了一種社會百態(tài)的景象,于辛辣尖酸之中透露出一股清涼。
結語:
通過梳理他的三篇散文,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是一個非常善于思考的人。他能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看出背后所折射的重大的文化和社會意義。他的文字或幽默風趣,或針砭時弊,或筆調辛辣,勾勒出普里斯特利散文所具有一種“冷峻的幽默”的語言風格特點。雖然他所關注的都是平常生活中的點滴瑣事,但文字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意境卻頗為高深和悠遠。
注釋:
[1]J·B·普里斯特利:《普里斯特利散文選》,林荇譯,天津:2009年,第14頁。文中所有該小說的引文均出自該書,正文中只標頁碼不再另注。
參考文獻:
[1]艾倫·麥克法蘭,《現(xiàn)代世界的誕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J.B.普里斯特利,《普里斯特利散文選》,林荇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3]凱特·??怂?,《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姚蕓竹,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書店,2010年版。
[4]殷企平,《“文化辯護書:19世紀英國文化批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