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大
摘 要:以生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自我提升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宗旨之一。采用學案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教與學的模式。而只有學案設計精當,導入有效,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享受學習。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案導學的模式設計與有效應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學案導學;學習能力
在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當下,我們在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反思和革新后,基本形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讓他們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提升的教學思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采用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主導為抓手,師生合作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成為一種比較好的教與學的思路。但是,如何發(fā)揮學案導學模式的最大效率卻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踐行的問題。
一、學案設計要處理好幾方面的關系
學案,顧名思義,是讓學生課前或是課堂自主學習所用的學習材料。那么,我們課堂學習的重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目標的達成都與其有緊密聯系。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學重難點和學生語文學習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設計學案是提高質量的前提。如“民俗風情”專題《端午日》的學案,我們設計好自學導航的內容應主要是課文中出現又需要掌握的字詞、對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認識。之后是“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自主預習中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問題設計可以有:(1)本文介紹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2)當地人為什么對賽龍舟風俗格外重視?(3)聯系下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有什么作用?(4)課文重點是賽龍舟的精彩場面描寫,運用了哪些描寫,是怎么描寫的?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說既基本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也是我們課堂交流互動學習的重點。
就一份學習任務清楚、能力提升點明確的學案設計而言,我認為要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給學生提供自學自問、自做自練、自探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機會,還要清晰呈現課堂教學中老師引導的重點。也就是要處理好雙基的鞏固問題——學生的深入學習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應知應會基礎上,又要讓學生知道學會掌握知識之后還要獲得能力發(fā)展——會學。當然,這樣的學案,還要設計與學生生活聯系的問題,如我們家鄉(xiāng)端午日有哪些風俗,我們是怎樣度過的,它有什么意義?這就能體現出實現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統(tǒng)一的問題。
可見,一份高質量的學案要處理好雙基,處理好課堂師生的教與學的和諧,要能讓學生有個性地學習,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
二、學案運行要遵循原則與學習規(guī)律
初中語文學案一般需要學生課前預習完成,也是我們課堂教學要沿用的底案。因此,我們在學案設計與運用上要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難點和預期達成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構建知識體系,知道和懂得一些可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如,在“人物風采”專題的《童年的朋友》的學案實際運行中,我們要讓學生有重點地閱讀,能夠感受童年時外祖母給予“我”的愛,會對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和細膩而飽含深情的語言有認識和體會。如“在文中找出描寫外祖母頭發(fā)、眼神、聲音、動作的詞語和句子,簡要分析其描寫方法和好處”,思考外祖母“她今天的樣子很兇”的原因等,這種問題的提出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方向上的指導性。當然,我們在課堂教學,也就是學案的應用中,要從學生的視角,讓他們從文中“我”的視角觀察,獲得對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的把握,從而感受到外祖母的偉大與慈愛——雖對生活不滿,但對我既有長輩對孩子的和藹關愛,也有朋友般平等的理解、寬容和幫助。
我們在使用學案導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使學生養(yǎng)成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閱讀教材的重難點的習慣,形成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初步把握內容適當概括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聯想思維,提高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中同化吸納構建知識的素養(yǎng)。
三、以生為本,優(yōu)化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教無定法,但是我們在學案導學教學中要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要力求教學的優(yōu)化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如,在《最后一課》學案導學的課堂實施中,我們在解決字詞之后,可采用誘導方式讓學生質疑討論這篇課文“寫了什么”,讓學生不斷提升概括歸納能力。在突破重難點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開放式的小組合作,如《最后一課》的課堂情形怎樣,作者是怎么寫的,這樣寫的目的何在?學生討論之后,讓他們有意識地在《最后一課》的課堂與以往課堂的對比中,感受到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在老師、村里人等形象的描寫中體悟時代特點,感受其中含有的愛國情感。在這一小說的學習中,人物形象分析也是學習的重點,我們在學案運行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作品對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等探尋人物性格。另外,小說生動的場景、細節(jié)、心理描寫以及對比、烘托、反復的手法運用等都是學習的重難點,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能夠發(fā)揮想象力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和批判精神。
另外,學案重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而導學重在老師方法的指導。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通過一定的示范,進行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傾聽,給學生中肯和積極的評價,還要設計一些鞏固、提升和拓展的習題來幫助學生比較好地提升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總之,學案導學方法是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一種好方式。只要學生能夠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學會遷移,在思考、傾聽和交流辯論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那么,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就能提升。
參考文獻:
[1]甘紅元.“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建構策略[J].教育,2014(27).
[2]邵滿宏.學案導學模式下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誤區(qū)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