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英語成績在高中總成績中占有較大比重,對英語學困生的輔導,是高中英語教師非常重要的工作,掌握好的方法,發(fā)掘學困生的閃光點,對英語學困生成績的提高有著顯著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閃光點;途徑
我是一個工作很認真、負責的教師,卻不是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原因是我對學生嚴格有余,總是“恨鐵不成鋼”,對他們的缺點、錯誤絲毫不肯放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學生優(yōu)點視而不見、專挑學生毛病的獨特“教學風格”。盡管這樣做,教學效果不會很差,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被動,師生關系雖然說不上很緊張,但也實在與融洽沾不上邊。直到我遇到幾個英語學困生,才猛然發(fā)現,原來,善于挖掘學生微不足道的閃光點,真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促進了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重大轉變。
幾年前,一個高一新生英語特差,偏偏我教他英語。新課已上了兩個月,他的作業(yè)一次都沒交過,課本干干凈凈,毫無翻動過的痕跡。檢查課堂筆記本,兩個字交差:“沒有?!眴卧獪y驗時,試卷還未發(fā)完,他的答題卡早已涂完了。最后測試成績只有客觀題瞎蒙了19分,主觀題根本沒動筆。
找他談話,他“理直氣壯”地說:“小學、初中的英語比高中簡單些吧,簡單的東西我就沒學好,現在高中英語這么難,我還怎么學啊,能學好嗎?”無論怎么勸導、鼓勵,甚至威脅,他都無動于衷。
也許是那天我心情特好的緣故,居然肯不計較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而是降低要求哄他學習。我讓他每天只抄5個新單詞,每個抄10遍,作為當天的練習上交。他不好再說什么,勉強答應。
當第一次翻開他交上來的作業(yè)本時,我驚訝地發(fā)現他的書寫極漂亮、工整。憑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那似乎不是一個英語學困生寫得出來的字。第二天,我在課堂上故弄玄虛,叫同學們猜班上誰的英語書寫最漂亮,同學們自然紛紛猜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壓
根沒人提到他。最后我把他的練習本發(fā)下去,叫同學們一個個傳看。當同學們看了名字時,都露出不相信的眼神。
于是我宣布,以后全班同學的書寫都要以他的書寫為樣本,只有達到他的書寫標準,才算合乎要求。此時,我發(fā)現他的眼中閃爍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光彩。那是一種自我價值得到發(fā)現、認同、欣賞后的滿足和興奮。從此,他變得認真專注起來,對英語課程表現出從未有過的興趣。
就這樣,我對他閃光點的發(fā)現和肯定,成為他轉化的拐點。他從抄單詞開始,到抄句子,再到能記住一些單詞、一些簡單句型,考試中居然能動筆寫作文。盡管絕大部分段落是單詞拼湊的,但其變化之大已不言而喻。為了不讓他的學習熱情降溫,每次我都特意安排機會讓他回答一些簡單問題,并當眾表揚;發(fā)現他的每一個閃光之處,每一點滴的進步,及時以適當的方式予以肯定。
一年后,這個同學已不需要特別關注,開始把英語學習當成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進步越來越大,而我的擔子越來越輕,他逐漸成了班上那些厭惡英語學習的學生名副其實的榜樣。三年后高考,他的英語成績71分,超出我校英語均分6分,上了當年的第三批本科分數線。因為英語成績的巨大進步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他毅然選擇了重讀。結果次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華中農業(yè)大學。在那年我省高考英語試題較難的情況下,他仍然考出了96分的好成績,相比四年前的他,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現代教育理論家夸美紐斯說過:“沒有不喜歡自己被夸獎的學生。”反思自己“導演”的這個奇跡,感慨良多。從前,自己那么認真負責,效果卻不甚理想,費力不討好;而這一次,自己正是動用了“夸獎”這種特效武器,教育方法暗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規(guī)律,才深深體驗到“四兩撥千斤”之妙。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有句名言:“愛是最好的老師,愛是最好的教育?!蔽蚁耄l(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僅需要一雙慧眼,還需要一顆非同尋常的愛心。自己之所以能發(fā)現這個英語學困生的閃光點,還與自己當時心情好有關。正是因為心情好,才讓自己的愛心有了更大的張力和更好的體現方式,才用寬容替代了原來的苛刻,才一反常態(tài)不追究他兩個月不聽講、不做筆記、不交作業(yè)等嚴重問題,只是提出了他力所能及的學習要求,進而才發(fā)現了他書寫漂亮的閃光點。
于是,我嘗試著將鼓勵、夸獎、溢美之詞刻意而又巧妙地應用到我的日常教學中。課堂上,我不再急著更正學生犯的小錯;即便必須更正,我也略思考一下,該怎樣措辭,才不“傷”到他們。多說一些“好聽”的話,學生愛聽的話,使得那些不愛學英語的學生,逐漸有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我一改往日呆板、嚴苛的教學風格,竟然發(fā)現,無論是教學,還是課外輔導,我和學生的關系,也不再是那樣的水火不容。學生再聽不到我說:“你看看,這題講過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教不會呢?”而是說:“這題是有點麻煩,你要掌握它,恐怕需要一點時間和一段過程。”看到學生取得微小的進步,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視而不見,而是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知道,老師非常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
漸漸的,我發(fā)現,所謂學困生,轉化起來,并不是那么費力。
參考文獻:
邢小林.激勵教育在初中生良好品德形成教育中的研究與實踐[D].蘇州大學,20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