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文萍
摘 要:機器人技術已經(jīng)逐漸走進了小學教學領域中,成為社會普遍認可和推崇的課程,尤其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科學技術綜合素養(yǎng)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學校的條件限制,很多小學機器人課程的開展比較少,甚至只是在幾個班級或者是少數(shù)的年級中,以至于機器人課程很難發(fā)揮最大的效用,影響了機器人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所發(fā)揮的價值。對新形勢下小學開展機器人課程的意義進行論述,希望能夠?qū)σ院蟮臋C器人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啟發(fā)。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教育;機器人課程
在最近幾年,機器人競賽已經(jīng)在青少年活動中廣泛地推行著,當前機器人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1)學校與少年宮等單位合作,組成機器人學校小組來開展學習,并且參加一些相關的機器人競賽活動,這種形式比較有效和直接。(2)將機器人技術教育結合到綜合實踐課程中。(3)學校根據(jù)具體情況開設選修課程,為小學生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平臺,很多學校已經(jīng)將機器人通用技術編寫進教材中。另外,學校還可以考慮小學生的個性化和長期性的發(fā)展。
一、小學機器人課程的特點簡析
我們知道,小學機器人課程教學的特點主要是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綜合性和自主探究性等。這就要求小學老師在開展機器人課程時務必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例如學校的學生多但機房少時,教學任務可以設置在小范圍中開展;或者是在地面上增添標志和障礙等。具體來說,在課前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且向小組提出教學任務,讓小組內(nèi)部自己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親自動手制作一些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qū)镜闹R和原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實驗成功后的成就感與喜悅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討論能力等,為小學生以后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機器人課程在小學教育中開展的意義分析
實際上機器人的學習和制作過程是一個綜合實踐的過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學生既可以接觸新奇的機器人,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能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意識要求人們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不因循守舊,敢于突破現(xiàn)狀,是科學技術人員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之一。舉個例子,在教授“帆的設計”這部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地設計各式各樣的船帆來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般來說,船帆的形狀是三角形直板裝的,但是在學生奇特的創(chuàng)造下,他們設計的船帆有三角形、橢圓形、錐形等多種多樣,這些五花八門的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而是敢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機器人課程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自己。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統(tǒng)籌能力
在機器人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國際性機器人比賽項目中,機器人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10個左右的任務,這對于小學生統(tǒng)籌能力的要求是極高的,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要思考哪些任務需先做,具體行走線路如何設置,突發(fā)事件如何處理等,從而使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面也更加全面,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統(tǒng)籌意識和能力。在進行小組合作時,小組內(nèi)部也要進行分工協(xié)作,對每個成員的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3.有利于強化學的獨立思維能力
雖然機器人課程主要是以小組團隊的協(xié)作來實現(xiàn)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鍛煉了每個小組成員的思維能力。在小組討論與交流的時候,每個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且對其他成員的想法進行評價,通過結合他人的意見來完善自己的想法,小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的發(fā)散,思想相互碰撞、沖擊,有利于強化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4.有利于促使學生手腦的結合
在小學機器人教育中,老師需要不斷地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實驗,把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既可以學習到相關的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各種科學技術知識,又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懂得與人更好地溝通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合理使用和分配時間與任務,這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相當重要的。
總之,在小學教育中開展機器人課程是社會的大趨勢,這就需要老師在開展機器人課程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與時俱進,不斷地探尋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通過校本課程的形式來開展機器人教育。另外,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還可以開展具有個性化的機器人教育,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彭敏霞.小學機器人教育立體化教材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2]王小根,胡兵華,何少莎.基于“任務驅(qū)動”的小學機器人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J].電化教育研究,2010(06):100-102,106.
[3]張新,秦志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開設機器人課程的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4):1-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