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井平
【摘要】我也曾經(jīng)疑惑過,是不是像很多“過來人”那樣,把講臺教書看成是你吃飯的家伙,你會輕松很多。然而,我做不到,我還是從心里想把這件事做好。
【關鍵詞】教師;隨筆;心路歷程
【中圖分類號】I266.1 【文獻標識碼】A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每次聆聽宋祖英演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總是不經(jīng)意間心湖里蕩起陣陣漣漪,激起久違的情愫。
記得上了小學后,我開始特別崇拜老師。八九歲時,每到周末或放學后,我常常把弟弟,以及他的小伙伴們召集起來,給他們“上課”。在我家的小院里,我選擇了澡堂的小門當作“黑板”擺一張椅子當講臺。小弟弟、小妹妹們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聽我講課。我是很認真很負責的給他們安排課程:語文課教他們ɑ o e;數(shù)學課教他們10以內(nèi)的加減法;音樂課教他們《賣報歌》;美術課教他們畫大南瓜。有時候我會安排“學生們”大掃除,當然“操場”就是我家的大院子。每人自帶掃把把我家的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
師范畢業(yè)后,我的教師夢圓了。當我滿懷憧憬的擁抱她時:一方古樸的四合院子,低矮的房舍,簡陋的教室,坑坑洼洼、雜草叢生的院子就是操場,看上去搖搖欲墜的木制籃球架……的確感覺幾分凄涼。
鄉(xiāng)村教師的工作繁重,生活清苦。一周二十多節(jié)課(那時鄉(xiāng)村教師普遍較重)的課務,白天上課,晚上備課批改作業(yè)。孤獨、寂寞、單調(diào)的生活使得我無法接受。我苦惱著、埋怨著、彷徨著……難道我的青春就要這樣度過嗎?不想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這樣枯燥無味的日子。
然而,幾天后我有了一個不經(jīng)意的發(fā)現(xiàn):習慣了學生生活的我,每天都起得很早。一連幾天,我都看見:當?shù)谝豢|晨曦灑向校園的時候,“阿嗙”便第一個起來,打開校門,先把校門口的落葉清掃干凈,再到學校旁邊的大口老井挑滿一缸水,然后再到村口的小集市買菜。七點半,“阿嗙”雄渾的吆喝聲“開飯啰……”便準時傳遍校園。對孩子們,“阿嗙”也視如己出,每個孩子都是他最親近的人。學校有十幾個住校生,“阿嗙”要負責給他們做飯,照顧他們的吃喝。有一次“阿嗙”病了,早上起來的有點晚,眼看就要下早自習了,早飯還沒煮熟,“阿嗙”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不耽擱孩子們上課,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著,他只好自己掏錢到外面買了一大袋包子、饅頭分發(fā)給孩子們吃??粗⒆觽兂灾蚪蛴形叮业木匆庥腿欢?。
我還清晰地記得,我第一個教師節(jié)那天,早早地,我房間門口來了一群孩子。一枝兩枝的將手中的花兒送上來:有小巧的塑料花,有信手拈來的野花,也有帶著露珠的玫瑰。他們仰著花一樣鮮嫩好看的小臉說:“祝劉老師節(jié)日快樂!”“祝劉老師生日快樂!”真可愛,有一個孩子居然以為今天是我的生日呢!摸著一個個的小腦袋,不停地說著“謝謝”,這一刻我心里流過一股又一股甜蜜……
時間久了,年逾半百的工友“阿嗙”的無私與大愛觸動了我!艱苦條件下的樂觀向上、默默工作的同事,激勵著我!孩子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召喚著我!在教師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面前,我開始除去浮華心里,靜心思考,潛心教學。慢慢地,我愛上了學校,愛上了那群天真爛漫的孩子。
還記得,當年我班有一位偏遠的鄉(xiāng)村來住校的小女孩。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單獨離開過家,離開過親人,顯得很怯生:課堂不管有多熱鬧她都是旁觀者,課下幾乎不和同學交流,見到老師就低頭走開,考試成績連續(xù)幾次不理想。一個月以后,我開始對關注她,從熟悉她的老師那了解到:她是個單親孩子,爸爸長期在外打工,長年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年紀大了,身體不是很好,但她很懂事、孝順,人又乖巧。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開始主動接近她,從生活上關心她,找些學生時代穿過的衣服給她,吃飯時把她叫到身邊,分些新鮮菜給她吃;晚自習時常輔導她……慢慢地,她變了,變得愛和同學交流了,會主動問老師好了,課堂上也敢舉手發(fā)言了,人也變得自信了,學習慢慢進步了。在農(nóng)村,這樣的孩子還很多,看著他們的變化,心里幽然升起一股欣慰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付出艱辛,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一個夏天,剛懷孕的我,身體素質(zhì)差,晚上睡不好,白天還要上三四節(jié)課,工作甚是忙碌。一天上午因缺氧差點暈倒在講臺上……短暫地休息了幾個小時后,想到“當老師一個蘿卜一個坑”,感覺還能上課,下午我又回到了教室。至今還記得教室當時的情景:一張張稚氣的小臉掛滿了焦急神情,水靈靈的眼睛里充滿期待。講臺中間赫然端放著一張雙人凳子,兩個學生直直地站在最后一排,黑板上用紅色粉筆醒目地寫著“老師早日康復”六個歪歪扭扭的大字……我當時一陣心酸……真是造孽呀!他們?yōu)榱瞬蛔屛以俅螘灥?,寧愿自己站著上課。誰說小學生不懂愛,這是最真實、最純樸的愛!因為這份愛,我還有什么資格抱怨,有什么理由苦惱呢?每個教師節(jié),收到鮮花;每次小考那天,都有孩子早早地買好牛奶、飲料悄悄地放在了我的窗臺上。面對學生們時刻裝著別人的濃濃愛,我很溫暖,很貼心,更加堅定了我做教師的神圣使命感。
十年后,我調(diào)入縣城小學任教。離開了曾經(jīng)的工友“阿嗙”, 離開了熟悉的校園,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同事,離開了淳樸可愛的孩子們,離別的傷感阻止不了時光列車滾滾前行的腳步,但我深深地知道,同事間、師生間的點滴早已化為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永恒。如今,每當想起初做教師,激情高昂卻又無從下手時,同事幫助了我,是孩子們成就了我,從心底里充滿延綿不盡、發(fā)自肺腑的感激。
時光飛逝,一晃二十七年過去了,很多都變了,唯一始終不變的是我對孩子們的那份愛與責任:為了每個家庭的希望,多少次我在萬家燈火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多少次在哄睡孩子的深夜起來備課、鉆研教材;又是多少次帶病堅持工作……當職業(yè)倦怠心生疲憊之時,我終于明白:“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或許,或許我永遠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但我仍義不容辭繼續(xù)漫漫征程,實現(xiàn)我心中那個美麗的教師夢!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