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本榮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種感性教學,要求學生以形象、情感等心理特征為主要方式參與學習。本文論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結合感性與個性特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感性;個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幫助人們掌握聽說讀寫漢語的學科。由于學生具備漢語能力,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高。而且語文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特征,與數(shù)理化等學科對精確性要求不同,語文對精確性無多大要求,只求“達意”。這一特點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不重視,缺少深入學習的興趣和意愿,學習積極性不高。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也過于呆板,缺乏特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語文教學是一種感性教學,要求學生以形象、情感等心理特征為主要方式參與學習,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結合感性與個性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感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人是具有思想情感的感性動物,感性對人的思想行為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了人的思想行為。根據(jù)人的特性,感性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活動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語文課程本身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一門感性色彩十足的課程。語文學習過程不僅是掌握語言工具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欣賞和感悟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欣賞、感悟的過程感受語文的感性魅力。例如《望江南》教學,依據(jù)傳統(tǒng)語文詩詞教學方式,教師通常先提出教學問題:“梳洗罷”“日晚倦梳頭”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態(tài)?“聞說”“ 也擬”“只恐”等詞說明了什么問題?作者通過哪種方式表達情感?提出問題后,再通過個人默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教學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認識作者的情感,但是情感認識并非來自學生的個人體驗,學生沒有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情感共鳴,也無法真正體會作者的情感。根據(jù)語文的感性特點,教師采用以下方式安排教學。(1)教師播放相關背景音樂,并以音樂為背景,做簡短的教學導入。(2)導入課程后,教師范讀詞作,并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閱讀體會詞的內涵、作者的情感。(3)讓兩位學生帶著情感閱讀詞作,閱讀后要求學生談談閱讀所傳達的情感以及從詩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通過這種教學安排,教師可以利用語文的感性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要求朗讀的熱情,增強學生對詞作的感情把握。
三、個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的“不精確性”不僅使語文具備“感性”特征,語文教學也具備“個性”特征,并且“個性”特征也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要具備個性特點。個性化教學在其他語言學科有應用,例如“瘋狂英語”。 “瘋狂英語”的主要學習方式就在于要求學生大聲喊出內心想法, 用慷慨激昂的朗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語文同樣作為語言學科,也能以通過“喊”的方式朗讀文章,營造激情似火的課堂氛圍,抓住學生的心理,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并應用個性化方式完成學習。因此,個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利用“個性”抓住學生的心理,總結經(jīng)驗,使語文課堂成為發(fā)揮個性的課堂。
形成個性化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主位,教師的氣質、風格、情感等個性品質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具有深遠的影響。具有個性魅力的教師更容易獲得學生的歡迎和喜歡,并將對教師的歡迎和喜歡遷移到教師所教授課程,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基于教師個性魅力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個性魅力的塑造,增強個性魅力的塑造,增強個人魅力。并將個性魅力融入于課堂教學中,用個人魅力感染學生。教師的個人魅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自身對語言、人生的獨特感悟。許多教師僅參照課本教學的原因不僅在于教師對“新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不熟,還在于教師對語文缺乏自己獨特的感悟,缺乏對語文課程、對教材內容的自我體驗,對生活也缺乏發(fā)自內心的詩意追求。第二,教師個人缺乏語文特長。語文特長包括朗誦、書寫、寫作和表演等多個方面能力,語文特長是教師吸引學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具備朗讀特長的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將個人情感融入課文內,使課堂韻律和諧、美妙動聽的“詩歌”,通過個人情感感染學生,并將學生帶入課堂教學中。而提高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在于將學生融入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學習。如若教師能將學生帶入課堂,將學生引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內,課堂教學也將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教師的個性魅力有益于課堂教學,但是教師無須刻意改變個人風格或刻意培養(yǎng),否則反而會讓學生產(chǎn)生“別扭”情緒。教師的風格由教師個人性格習慣決定,不同的個性魅力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因而教師也無須刻意模仿某種“個性”教學,教師應根據(jù)個人特點自然地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個性教學。如年輕教師與學生更加“親近”,因而教師可多從“幽默風趣”方面形成個性魅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年長教師則具備更加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因而年長教師則可從“廣博的學時”“精湛的教學技巧”等方面培養(yǎng)個人魅力。
四、結語
將感性和個性融入初中課堂教學并非對教學方式或教學形式的改變,而是從教學思想方面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師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學生心理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學習方式,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讓“感性”和“個性”支配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將感性和個性融入初中課堂教學理念仍處于不斷探索階段,感性和個性教學雖然仍存在許多問題。新事物發(fā)展道路是曲折而光明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應用增多,“感性和個性”教學也將不斷完善,為學生真正營造精彩紛呈的初中語文課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