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偉
摘要:我校實施新課改已經(jīng)有近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教師都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模式,在探索過程中,我??偨Y(jié)了一套互助式教學模式,即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模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真正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有趣。
關鍵詞:新課改 分組教學 合作學習
伴隨著新課改大潮流的不斷推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中,在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教學效果的成效也較為顯著,那么什么是分組合作式學習,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是怎樣的?下面筆者就分組教學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原有的被動的、單調(diào)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個體的差異性,在課堂上,配合教師的引導,主動地、充滿興趣地去學習和探究。分組教學作為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的運用,好多教師在教學過程存在諸多的疑慮:把課堂交給學生后知識點是否真的能完全掌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限制內(nèi),怎樣有效地進行分組教學?如果進行分組教學的話,學習小組的劃分應該怎么樣為宜?在這些疑慮下,新課改下的分組教學在許多教師的課堂上都是流于形式,在課堂表面上,學生互相討論、探究,似乎是很熱鬧,但是當真正走進課堂時便會發(fā)現(xiàn),這份熱鬧實際是學生與教師配合的一堂表演課,好多學生不去真正動腦筋,而是濫竽充數(shù),變成了學習過程中的南郭先生,原先的學習小組也成了偷空聊天、嬉戲的小集體。
一、分組形式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卑嗌衔迨麑W生,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每個人的心理感受、學習興趣點都不一樣,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將鄰座的四人或者六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那么這樣的學習小組就會問題頻出,要么有的學習小組很積極,與教師配合得十分融洽;要么有的小組不遵守課堂秩序,不積極主動地探究,不積極思考;還有的小組可能會出現(xiàn)偏向某一課的現(xiàn)象,所以,鑒于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該多動腦筋,把學習小組多樣化。學生的個性,對每一科目的興趣以及對每一位任課教師的心理感受都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科特點、學生的個體差異等方面綜合考慮,應該做到盡可能讓分組式學習面向每一位學生,使全班學生都能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多方面、全方位的發(fā)展,下面筆者就怎樣將學習小組多樣化談幾點我的認識:
1.依據(jù)科目進行分組。每一位學生都是各有所長,對待各學科的興趣點也是不同的,所以學科發(fā)展并不是完全均衡的,我根據(jù)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差異將學生劃分成三個層次,每一個學習小組中,每個層次的學生各占兩名,平均六人一個學習小組,以這樣的形式進行劃分,小組內(nèi)的學生在某一學科上是可以互相幫助的,每一個學科的不同又讓小組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就調(diào)動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互相分享、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2.依據(jù)學生的性格進行分組。雖然將全班學生劃分成了三個層次,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仍然存在,尤其是性格差異,學習小組的劃分應該是學習上能夠互相幫助,性格上也是能夠互補的,這樣一旦學習任務分配下來,學習小組內(nèi)的學生就能很好地互相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最后分享學習成果,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3.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學習小組的劃分也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平時成績或者考試成績進行,把成績相近的學生分成一個學習小組就能在小組內(nèi)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由于彼此能力相差不大,互相就會出現(xiàn)競爭高潮,討論問題的熱情也會高漲,但是依據(jù)學生成績劃分還應該注意后進生和差生小組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xiàn)差生積極性被打擊的現(xiàn)象。
分組教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班集體的特點創(chuàng)在發(fā)揮出更多的分組依據(jù)和方式,在這里我不再進行贅述。
二、分組利弊
新課改下,如何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在分組教學的模式中,有許多教師也對此種教學方法存在疑義,就分組教學而言,我對其利弊做一簡要的論述。
(一)有利的方面
1.在分組教學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探討、互相交流、互相分享,這無疑提高了學生之間以及班級之間的凝聚力,凝聚力的增強也有利于完成班集體制定的共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讓全體學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
2.利用分組教學,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小組內(nèi)每個學生都有各自明確的學習任務,依據(jù)各自的學習層次的高低,學習任務也有不同,在分組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分配到的學習任務積極準備,最后展示交流和探討成果,這樣,不論哪一位學生,都可以感受一定的成就感,最終達到調(diào)動積極性的目的。
3.利用分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分組學習和探討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組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和動力,從而充分讓學生自己挖掘自身的潛能,每一個學習小組內(nèi),成員之間互相競爭,互相吸取彼此的優(yōu)缺點,取長補短,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4.利用分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內(nèi)的成員共同制定學習目標,細致分工,自由表達、探討所遇到的問題,在互相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自我感受和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真正地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去認真對待,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積極主動地翻閱資料,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大家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二)不利方法
當然,分組教學也有其不利的方面,比如教師不好掌握教學進度;有的學生利用課上交流的時間開小差等,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取利去弊,合理有效地掌握教學進度,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伴隨著新課改大潮流的不斷推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中,在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教學效果的成效也較為顯著,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該多動腦筋,把學習小組多樣化。
學生的個性、對每一科目的興趣以及對每一位任課教師的心理感受都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科特點、學生的個體差異等方面綜合考慮,應該做到盡可能讓分組式學習面向每一位學生,使全班學生都能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多方面、全方位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原有的被動的、單調(diào)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個體的差異性,在課堂上配合教師的引導,主動地、充滿興趣地去學習和探究。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