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菲
【關鍵詞】思想品德 法律意識 規(guī)則意識 守法觀念 課堂引導 課外延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108-01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是維護社會安定與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基石,人們只有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方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中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更應當遵從這一發(fā)展需要,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手段,從而健康地成長。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談談思想品德教師如何把握思想品德學科特點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進行規(guī)則意識與守法觀念教育,實現法律意識培養(yǎng)由淺入深、循序發(fā)展
法律意識在本質上是一種規(guī)則與秩序意識,學生只有認識規(guī)則、遵守秩序,方能夠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開展規(guī)則意識與守法觀念教育,在課程導入、教學滲透、日常交流等多個方面下功夫,使學生在思想和觀念上重視法律意識。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下冊的《規(guī)則與秩序》,筆者沒有急于進入課堂教學流程,而是隨機抽8個學生上臺,讓每個學生隨意從課文中選擇一段文字以不同的方言、語速、音量和語調同時進行朗讀,臺下的學生聆聽?!捌咦彀松唷笔降睦首x使得課堂一片嘈雜。筆者把握機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如此混亂不堪、嘈雜散亂的狀態(tài)?”學生們陷入了沉思,很快就意識到這是因為缺少“規(guī)則”導致“秩序”混亂。這樣導入課堂,自然地將規(guī)則意識與守法觀念的內容引出,使學生能夠明白遵守規(guī)則與法律的重要性。
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與守法觀念,需要在日常行為中慢慢地滲透,一點一滴地進行培養(yǎng)。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過馬路的過程中,以行人“闖紅燈”的現象為切入點,介紹了相關交通規(guī)則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筆者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還開展了“遵規(guī)守紀向我看”活動。
二、構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
法律知識是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教師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能,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識和提高法律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來構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
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下冊的《法律初探》,在課堂教學之初,筆者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常用的法律知識進行了講解,使學生對其形成基本的認知和印象。接著,筆者用“知識競答”的形式來逐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組織“教師提問,小組搶答”“小組之間競答”“小組內部競答”等多種形式的問答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在學生初步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基礎上,筆者將事先準備好的小品《公交車故事》(偷盜案例)、情景劇《保護自我》(青少年保護案例)、案例演示《我的物品你別動》(物權法案例)等引入課堂,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隨后,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對相關案例進行“審判”,提升了學生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最后,筆者組織“課堂辯論賽”,讓學生圍繞“道德與法律的效力誰更大?”“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法律照顧?”等辯題開展辯論。這樣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了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三、課堂引導與課外延伸并重,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僅要注重課堂層面的引導,同時也要注重課外延伸。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契機傳播法律知識。例如,教學“少年的權利”“自我保護”等內容時,可以引入《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知識和相關案例。另一方面,法律意識的提高要與實踐相融合,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適當參與法律活動,從而豐富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例如,每年的12月4日“普法日”,筆者都會組織學生參與普法宣傳活動,使他們切身地感受和體會法律的威嚴。在進行班級的日常管理時,筆者也會適當引入提高規(guī)則意識、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依法辦事的理念,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總之,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法制社會的發(fā)展,中學生的法制教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筆者認為,思想品德教師應把握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實現日常引導、課堂教學、生活滲透與實踐拓展的多元融合,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