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萬嶺
翻轉課堂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適應性分析*
文 吳萬嶺
在美國興起的翻轉課堂教學,被加拿大的《環(huán)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1]。這種教學模式一般由課前觀看微視頻,課中討論解決問題構成。將淺層知識留在課前學生自學完成,課上進行高階思維鍛煉,實現(xiàn)深度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否適合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呢?由圖1看出,制約翻轉課堂的因素主要有5個。其中,教師因素是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進行相關培訓和學習;而信息技術因素是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持和師生掌握有關技能;多維環(huán)境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師無法掌控的。因此要將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思考和因材施教的是,學生和教學內容這兩個影響因素。筆者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在初中數(shù)學學科中引入翻轉課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可以使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思想、方法。顯而易見,并非所有數(shù)學學習內容都適用于這種教學模式。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這種方式,那么針對不適合的學生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中,有什么補救措施和方法呢?在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哪些環(huán)節(jié)更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呢?
圖1 影響翻轉課堂的要素
經(jīng)過一些課例的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適用于對學生高階思維的鍛煉,因此新授部分內容相對簡單,邏輯關系清晰,不需要太多師生互動,學生自己觀看興趣較高的視頻內容,更適合以微視頻的形式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甚至可以讓學生參與微視頻的制作。這樣便可留出寶貴的課上時間用于師生互動,探討并解決問題,學生有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課例《認識幾何圖形》是初中數(shù)學中幾何部分的起始課,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圓、長方體、圓柱、圓錐等幾何圖形。會計算一些簡單、規(guī)則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周長。知道圓柱、圓錐、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基礎。本節(jié)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他們在生活中能感受到很多幾何圖形。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身會使學生感覺比較親近、簡單。作為起始課,本課是讓學生了解幾何學科本身性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時機。本節(jié)課涉及很多生活中的實例、圖形,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作用是讓學生對初中的幾何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有個大致的認識,不必深入探究,所以筆者認為用視頻的方式比教師面對面的介紹效果會更好。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看,比較適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課例《平面直角坐標系》是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第一節(jié)課,學生第一次接觸用它表示平面內一個點的位置。雖然是一節(jié)新概念的建構課,但本節(jié)課的知識本身并不難懂,學生在之前學習過數(shù)軸的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的知識更多的是一些間接經(jīng)驗的傳授,知識本身不涉及學生的相互討論。而且課前布置的微課視頻可以反復觀看,隨時暫停。所以可以采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課上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討論,給學生交流和傾聽他人看法的機會。讓學生接觸到新知識時,有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深入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識。
內容相對難懂,邏輯關系復雜,新概念的建構,開放性問題、探索性問題等需要教師更多引導、需要更多互動才能完成的內容不適合作為翻轉課堂的主要內容。如幾何學習的難點之一,涉及如何添加輔助線的內容,尤其是較難的部分,不太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再如畫函數(shù)圖像,探索圖像性質等內容,需要親自動手操作、邊動手畫圖邊總結、師生互動較多。這樣的內容不適合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因此,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甄選。在備課時要認真思考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否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爭取做到用比不用效果更好時,再考慮使用。
翻轉課堂教學理論支撐為美國教育家本杰明·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該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學習者在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及適當?shù)膶W習條件下,都能夠掌握學習內容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掌握學習理論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合理的理論支撐。但無疑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中學生能做到嗎?教師怎樣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適當?shù)膶W習條件?到底什么特點的學生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呢?對學生而言,是否所有的學生都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并非所有學生都適用,對于自覺性很強,本身對學生學習充滿濃厚興趣的學生很容易做到。對于那些善于和其他學生交流,喜歡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適合這種教學模式。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獨立學習、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人交流、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對于那些能夠較認真的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任務,并能自覺觀看視頻且能自覺完成觀看視頻后布置的相關練習和討論的學生。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下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為其深度學習提供更多機會。但我們能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前獨立、自覺的觀看這樣重要的教學視頻。有很多學生不一定具備這樣的自覺性,他們可能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在聽音樂、聊天。如果觀看視頻不認真,他們或許不會向教師、同學提出問題。在課上、課下討論時,學生不一定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甚至還有的學生不一定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在課前看視頻,這當然就影響著課上活動的開展。學生的準備不充分,對課上活動的影響很不利。
然而對自覺性較差或自主能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課前獨立看微課視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教師針對這部分情況采取一定補救措施。如當教學內容比較重要,而面對的學生自覺性又較差時,教師在觀看視頻前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一定要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師要檢驗這部分學生是否按要求完成。當面對的大部分學生自覺性都較差時,學校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安排學生課前在計算機教室集體、集中觀看視頻。必要時可在課上播放視頻。此外,要求大多數(shù)學生課前預習觀看的微課視頻,這些內容涉及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對數(shù)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還可以進行反翻轉,即可以要求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結合課上學習,課后再次觀看微課視頻。在一次教學實踐中,筆者就曾要求班中5名學生將介紹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的視頻,在課下再看一遍。而且告訴他們第二天會針對視頻中的內容進行提問,第二天教師要遵守承諾及時檢驗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有正確的定位,以適應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當然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性。
提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家比較認可的方式是,上課前,教師將提前制作好的教學視頻、導學案等學習資源上傳到學校的網(wǎng)絡服務平臺上,學生下載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提前學習,學習完視頻后,學生可以完成相應的測試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留到課上解決。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并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這樣形成了一種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課堂上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關注數(shù)學教學本身、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從翻轉課堂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來看,傳統(tǒng)教學中新課導入、新知識學習等環(huán)節(jié)更適合翻轉到課前。而鞏固練習、特別是提高練習、總結提升、動手操作、師生互動、合作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更適合課上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交流。
例如,在課例《認識幾何圖形》中,筆者在課前要求學生先觀看微課片段1、片段2。微課片段1介紹了一個學生用幾何圖形編制的小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這樣將本節(jié)課的引入翻轉到課前完成。微課視頻2是教師獨立制作的,介紹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部分。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幾何主要研究圖形的哪些特征;二是什么是幾何圖形;三是初中要求掌握的常見幾何圖形;四是對這些圖形進行不同角度的分類;五是初中階段涉及的認識幾何圖形的方法。這樣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部分即新授部分翻轉到了課前。
在課上,筆者請學生們結合課前學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對初中幾何學習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相互啟發(fā),突破自己的思維限制,思考更多的問題。隨后對部分有價值、與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相關的問題展開討論。尋求部分問題的答案。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jié)課重點的掌握情況,筆者請學生利用手中的幾何圖形學具,分小組對常見的幾何圖形進行分類。隨后由2名學生在全班匯報,對講臺上的幾何體模型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依據(jù)。還讓學生親自感受了學習幾何的方法之一畫圖,請他們利用手中的工具畫出一個正五角星。最后請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和感受。像本節(jié)課的這些檢驗練習、提高練習、總結提升、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更適合在課上完成。學生可以在練習、合作、交流中鞏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也會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提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對于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如果我們應用得當它同樣適合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這樣可以完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使數(shù)學教學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從而可以克服傳統(tǒng)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某些弊端,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加深學生思考的深度。但如何將之應用到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它的適用性。鑒于翻轉課堂的影響因素和數(shù)學教學的特點我們需要考慮到:初中數(shù)學教學內容的特點、不同學生的特點、數(shù)學教學中的哪些環(huán)節(jié)適合翻轉等。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我們應該首先明確的是,我們要上的是一節(jié)數(shù)學課,課上的內容是數(shù)學知識,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學生也各不相同。應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到數(shù)學知識,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思想和方法,經(jīng)歷和體驗數(shù)學知識探究的過程。我們應該清楚:有哪些知識適用于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這些內容為什么適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自己的學生有什么特點,哪些學生或學生的哪些特點適合這種教學模式,對不適合的我們要采取一定的彌補措施。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適合翻轉,認真考慮課前、課上、課后中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和教學的組織形式,努力做到翻轉比不翻轉效果更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自己的學生,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適合我們自己的翻轉課堂。
[1] Marco Renchetti.The VOLARE Methodology: Using Technology to Help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Model [J].THCH-EDUCA-TION,2010:134-140.
[2] 規(guī)劃編輯專家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白聰敏.翻轉課堂:一場來自美國的教育革命[J].廣西教育,2013,(2):37-41.
[4]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3.
[5]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6] 張金磊,王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7] 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65-68.
[8] 吳華,叢洋,孫麗梅.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8):136-138.
[9] Randall S. Davies.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oi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3.
[10] Marco Renchetti. The VOLARE Methodology: Using Technology to Help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Lecture Model [J].THCH-EDUCA-TION,2010.
作者信息
吳萬嶺,中教一級,碩士。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100081
北京市海淀區(qū)“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群體課題《海淀區(qū)信息化背景下的學習方式變革》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