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茂娟 范淑霞
主題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
文 朱茂娟 范淑霞
主題學習是指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習形式。主題學習圍繞特定主題展開,注重學生在有意義的任務中進行實踐與探索。學生開展主題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既包括學生對已經(jīng)學習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包括學生對未知內(nèi)容的探索與實踐。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巧妙的讓學生開展主題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在完成信息技術主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身信息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我校自2013年下半年開展的“主題學習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是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而做的一項大膽嘗試。下面筆者圍繞“主題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的幾個方面即主題確定、主題研究、經(jīng)典案例、主題反思等進行介紹。
1.統(tǒng)一設計單元主題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將相近的學習內(nèi)容設計在一個單元中,如Word,PowerPoint等軟件的學習都自成一個單元,這就為單元主題的統(tǒng)一整合提供了可能。但是,線性編排教材的明顯弊端就是每一節(jié)課為了一個或幾個知識點而設計,人為地將整個單元割裂開來。所以,我們積極思考站在整個單元的宏觀角度設計統(tǒng)一主題,然后步步深入,步步分解,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比如在PowerPoint的學習中,我們就統(tǒng)一設計了“我的個人秀”這一單元主題,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開展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超級鏈接等的插入與設置,這樣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學生不再是為了學某一個知識點去學習,而是為了完成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任務去學習,這樣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2.分節(jié)設計小微主題
信息技術的學習貴在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小微主題為學生大展拳腳提供了用武之地。每節(jié)課的單元主題分解任務完成后,我們都會由于設計一些小微主題讓學生去練習與實踐。比如在ACDSee學習完“圖片編輯”后,恰逢母親節(jié)。我們就設計了“媽媽您辛苦了”的母親節(jié)賀卡主題設計活動。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避免學生因為一直在完成統(tǒng)一的單元主題任務而形成的“審美疲勞”,也可以讓學生真正的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實際問題。
3.綜合設計實踐主題
主題學習的根本宗旨是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綜合運用,所以一個單元結(jié)束或者一個學期結(jié)束后,我們通常都會與學生共同設計一個綜合實踐主題。這通常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內(nèi)容來完成。例如,學生學習完Word中的內(nèi)容,提出制作一期關于“水污染”的板報;學生學習了Excel后,想著當一把家里的“財政顧問”,分析研究一下這一個月家里的收支情況為父母提供參考。這些綜合實踐主題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另一方面也檢驗了學生開展主題學習的效果。
師生共同確定主題后,下面就是圍繞主題進行學習與研究,我校開展的“主題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主要包括自主探究主題、合作研究主題、展示主題成果三個環(huán)節(jié),如圖1所示。
圖1
1.自主探究主題
學生主題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對所研究的主題有所了解,而想要了解,離不開學生的自己探索,所以這里用了“探究”二字。學生首先根據(jù)之前確定的主題了解相關內(nèi)容,然后填寫主題任務單。學生接著自己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自己完成主題單元的分解任務。自主探究主題可以放在課前進行,也可以放在課上的前幾分鐘進行。比如在學習Word中 “漂亮文字我來變”一課時,主題任務是美化古詩,我就讓學生分組探究改變字號、字體、顏色等幾個子主題任務。學生的自主探究,不在于學生能否真的一舉完成主題任務,而在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對主題任務有了深入的了解。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后面才會有的放矢。
2.合作研究主題
合作研究主題分為兩個階段,即組內(nèi)合作和組間合作兩個階段。組內(nèi)合作主要是針對學習小組內(nèi)部而言,有主題學習小組長組織。大家在完成主題任務的過程中有什么疑難問題可以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有什么高招也可以相互學習。組間合作的前提是各組學生代表的展示,大家針對學生展示的主題子任務或者交流的經(jīng)驗與疑難進行交流。例如在學習“LOGO語言樂園”主題單元時,學生通過大量的組內(nèi)合作和組間合作,了解了小海龜?shù)倪\動軌跡,對于一些自己不明白的編程思想也通過同伴的解釋而清楚了。合作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主題任務的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里要作說明的是,合作學習的主角是學生,但是教師不能夠置之不理,而應該適時點撥、引導與總結(jié),與學生一起合作完成主題任務。
3.展示主題成果
展示主題成果是學生對整個信息技術主題研究的一個回顧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梳理總結(jié)整個主題學習的“閃光點”和“小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進行成展示,必然會充分地調(diào)動自己的大腦和雙手,特別是對于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如表達能力、邏輯思維等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自主探究主題是信息技術主題學習的起點,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自己信息技術課堂上“已學”和“將學”的內(nèi)容出發(fā),結(jié)合主題任務,有目的、有方法的探究。合作研究主題是整個信息技術主題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合作完成主題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經(jīng)歷利用信息技術“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組內(nèi)合作與組間合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進而培養(yǎng)自己的合作學習態(tài)度。展示主題成果則通過展示、交流與評價,讓學生能夠總結(jié)與表達自己的“主題歷程”,讓學生能夠體會主題學習的成就感。
1.“成長的快樂”主題畫展
這一主題主要是針對低年級的鼠標操作。單純的練習鼠標的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不僅枯燥無趣,而且也無法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的無窮魅力?!俺砷L的快樂”主題畫展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舞臺。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激發(fā)了學生的無限潛能。學生利用簡單的繪圖軟件繪畫出的作品經(jīng)常讓我們瞠目結(jié)舌,而他們高超的鼠標使用技巧也經(jīng)常讓我們自嘆不如。為了參加主題畫展,學生自主探究鼠標的各種使用方法,相互交流一些高級的使用技巧,并且上臺展示自己的主題作品。在這樣的主題學習過程中,他們忘記了鼠標操作的無聊,收獲了成長的快樂。
2.“百年校慶”主題板報
這一主題主要是針對四年級學生在學習完Word單元后的綜合實踐。學生學習了各種排版技巧,但是卻缺乏一個真正實踐的機會。2014年適逢學校的百年校慶,我們著手讓學生以“百年校慶”為主題開展電子板報的制作。在主題板報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鞏固了前面的圖文混排技巧,更通過相互學習學會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妙招。在主題板報展示時,大家一邊介紹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主題板報,一邊體驗著自己作為百年一小見證人的自豪與榮耀。
3.“舌尖上的臨沂”主題微視頻
微視頻課程開始后,我們共同向?qū)W生發(fā)起了“舌尖上的臨沂”微視頻主題制作活動。具體做法如下:一是確定自己的子主題,如煎餅;二是自主采集視頻資料并使用軟件剪輯制作;三是交流視頻軟件的使用技巧及微視頻的制作技巧,完善自己的作品;四是主題微視頻展示。學生通過這一主題活動,將各種視頻制作技巧進行了綜合運用,而且也在主題活動過程中過了一把導演癮,體會到了創(chuàng)作的艱辛與快樂。
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都處于探索階段,而主題式學習實驗剛開始只是在高年級的主要學科開展,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實踐,不難看出主題式學習活動同樣可以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開展。只要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的主題式學習活動同樣可以開展得有聲有色。畢竟,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同時,大家也形成了如下在信息技術中開展主題式學習活動的共識:
(1)小學生的主題式學習最好選擇具體的活生生的主題,特別是一些小而精的主題,可以從網(wǎng)絡或生活中尋找。
(2)小學生的主題式學習不應該預設結(jié)論,而應該更加關注引導孩子自己去得出結(jié)論,學生在綜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作品的過程中會自己得出結(jié)論。
(3)小學生的主題式學習活動應該注重協(xié)作,畢竟孩子個人的力量有限,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可以提供很多便利。
(4)小學生的主題學習活動要避免喧賓奪主,用自己的田種了別人的地,即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成了主角,信息技術的學習反而不重要了。
[1] 王吉慶,黃綱.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鐘啟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朱彩蘭,李藝.信息技術課程內(nèi)容建設任務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12):18-20,60.
[4] 張久娟.如何把握主題探究式活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4):20-21.
作者信息
朱茂娟,本科,一級教師。范淑霞,本科,一級教師。山東省臨沂第一實驗小學,27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