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劑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較
馬維軍
(張掖市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甘肅張掖734000)
摘要〔〕目的比較兩種劑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均于晚飯后2 h 服用,連續(xù)用藥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血脂、心功能、頸動脈斑塊指標變化,并比較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結果兩組治療后白細胞介素(IL)-6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均P<0.05)。兩組治療后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TC、TG、L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均P<0.05),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治療后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11.1%(5/45),對照組為31.1%(14/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1,P<0.05)。結論相比20 mg/d,40 mg/d的阿托伐他汀能使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獲得更大的臨床益處。
關鍵詞〔〕阿托伐他??;血脂正常;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R541〔
第一作者:馬維軍(1970-),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內(nèi)科臨床研究。
試驗證實〔1,2〕,血脂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他汀類藥物對血脂異常冠心病患者的預防效果已得到公認,其機制不僅在于其調(diào)脂作用,還有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非調(diào)脂作用〔3〕。但近年臨床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多數(shù)量的冠心病患者并不具有血脂異常,不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對于這類患者的效果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比較兩種劑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入選標準:(1)65~79歲;(2)均符合陳灝珠《心臟病學》(第5版)中冠心病診斷標準〔4〕,近2 w有典型心絞痛癥狀或心電圖有明顯心肌缺血表現(xiàn),并經(jīng)冠脈造影術證實,三支主要冠狀動脈中至少一支狹窄度≥50%;(3)經(jīng)血生化檢查證實為血脂正常,LDL-C 2.06~ 3.10 mmol/L,甘油三酯(TG)0.28~1.80 mmol/L,總膽固醇(TC)2.6~6.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76~2.1 mmol/L〔5〕;(4)近3個月未服用降脂藥物;(5)臨床資料完整,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治療藥物過敏、心肌梗死、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近期重大手術、風濕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腫瘤、感染、嚴重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酗酒或吸毒史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65~79歲,平均(69.4±2.5)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3.4±0.5)年。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65~79歲,平均(70.1±2.7)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3.2±0.7)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確診后均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低脂飲食及健康教育,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原使用藥物及劑量不變。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公司生產(chǎn),批號:J110119)20 mg/d,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40 mg/d,均于晚飯后2 h 服用,連續(xù)用藥6個月。治療期間常規(guī)服用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及抗血小板藥物,不再使用其他調(diào)血脂類藥物,當出現(xiàn)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如肌痛、肌無力、肌酸磷酸激酶(CK)超過正常值10倍以上、血清轉氨酶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等立即終止治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原使用藥物及劑量不變。
1.3觀察指標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IL)-6;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TC、TG、HDL-C和LDL-C;采用超聲心動圖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采用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測量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分別測量距離雙側頸總動脈分叉處2、2.5、3 cm的各3處頸動脈IMT,取其平均值)及斑塊面積(分別測量每個斑塊的3條直徑,選擇數(shù)值最大的兩條徑線作為長、寬相乘);記錄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hs-CRP及IL-6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IL-6及hs-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均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TC、TG、HDL-C、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TC、TG、L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LVEF、LVEDD比較兩組治療后LVEF、LVEDD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均P<0.05),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2.4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比較兩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兩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組別時間IL-6(pg/L)hs-CRP(mg/L)觀察組治療前23.6±2.221.6±4.4治療后12.0±1.91)2)11.4±2.21)對照組治療前22.2±2.120.5±1.2治療后17.0±2.21)17.0±2.01)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組別時間TCTGHDL-CLDL-C觀察組治療前5.08±0.611.32±0.421.39±0.432.90±0.53治療后4.32±0.781)2)0.71±0.371)2)1.64±0.421)0.92±0.461)2)對照組治療前5.09±0.601.28±0.391.32±0.322.81±0.45治療后4.87±0.731)0.96±0.241)1.51±0.331)1.52±0.591)
組別時間LVEF(%)LVEDD(mm)觀察組治療前28.3±3.257.3±4.2治療后46.3±4.01)2)46.3±2.21)2)對照組治療前28.6±3.357.6±4.3治療后40.1±3.81)50.1±3.81)
組別時間IMT(mm)斑塊面積(cm2)觀察組治療前1.41±0.520.81±0.21治療后1.01±0.311)2)0.42±0.121)2)對照組治療前1.40±0.460.82±0.20治療后1.27±0.431)0.69±0.231)
2.5兩組心血管事件比較觀察組出現(xiàn)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死亡1例,心律失常2例,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11.1%(5/45);對照組出現(xiàn)心肌梗死5例,心源性死亡3例,心律失常6例,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31.1%(14/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1,P<0.05)。
3討論
冠心病的發(fā)病因素十分復雜,血脂異常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全身性炎癥、免疫,促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目前臨床研究及臨床醫(yī)師很重視血脂升高的患者,往往忽視血脂正常者冠心病發(fā)病危險性。研究表明〔6,7〕,冠心病發(fā)病后TC和TG水平不一定總是升高的,血管粥樣硬化和心肌重塑與血脂的高低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董軍等〔8〕報道血脂正常與血脂升高患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陳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病率并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對于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絕不能忽視,應同對待血脂升高的冠心病患者一樣重視。
阿托伐他汀是羥甲基戊二酸甲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能減少內(nèi)源性膽固醇合成,減少斑塊內(nèi)的脂質(zhì)沉積,延緩甚至逆轉斑塊的形成,是目前臨床最有效的降脂藥物〔9〕;通過減少血中LDL-C水平縮小斑塊內(nèi)脂核減少斑塊表面張力增加內(nèi)皮細胞穩(wěn)固斑塊纖維帽,從而最大限度穩(wěn)定斑塊〔10,11〕;另外,能夠降低患者體內(nèi)炎性細胞水平,并且調(diào)控免疫調(diào)節(jié)細胞,從而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12〕。目前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劑量仍存在爭議,多數(shù)會因擔心大劑量使用帶來的毒副反應而使用20mg/d以下劑量。動脈斑塊形成和IMT增厚是早期動脈硬化發(fā)生的標志性改變〔13〕,本研究結果說明40 mg/d劑量組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穩(wěn)定并逆轉斑塊及降低炎癥反應方面作用更強。Om等〔14〕報道他汀類藥物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構和心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劑量阿托伐他汀能使患者在心功能上獲益,逆轉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
4參考文獻
1耿家峰,包宗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17(15):2311-2.
2何昕,劉智勇,劉景艷,等.冠心病與血脂異常的相關性〔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1(6):575-8.
3常純,馬蘭.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721-3.
4陳灝珠.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203.
5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4-19.
6錢凈.昆明地區(qū)部分人群血脂水平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11(21):122-3.
7喻茂杰,劉曉華,劉甲辰,等.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與臨床檢驗學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87-8.
8董軍,孫根義.122 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5;10(2):119-20.
9宋洪喜,李貴雙.他汀類藥物的應用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5):419-20.
10李炳棋,李鳳荷.他汀類藥物輔助治療腦梗死108例療效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0):1470-1.
11王長華.他汀類藥物的抗炎效應〔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04;31(4):227-9.
12袁云波,任海贏,周紅堅.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人頸動脈粥樣斑塊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9;20(1):21-2.
13李偉霞,周宇.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冠心病診斷的初步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2;36(9):841-1.
14Om S,Manhenke C,Squire IB,etal.Plasma MMP-2,MMP-9 and N-BNP in long-term survivors following complic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ion to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s of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J〕.J Card Fail,2007;13(10):843-9.
〔2013-10-29修回〕
(編輯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