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寧
【摘 要】孩子在正式進入學堂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師又是孩子能接觸到的最多的成年人,她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至關重要。針對這一關系,我從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承擔的工作壓力、心理健康狀況和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等角度出發(fā)來研究教師的行為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關鍵詞】教師行為;幼兒;成長影響
一、影響孩子的情緒
是否具有良好的情緒以及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幼師的自我情緒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幼師,能夠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使身處其中的孩子感到輕松愉快,形成滿意、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狀態(tài),促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孩子會有一種“她的課堂好好玩,我再也不怕上幼兒園了?!?相反則可能使孩子產生壓抑、憂慮、恐懼、厭學等不良情緒反應,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孩子的“人格榜樣”,幼師的作用是毋庸臵疑的。
二、影響孩子的行為
幼師的良好的儀表、良好的品行對孩子日后的日常行為的養(yǎng)成具有重大的引導作用。幼師對待某個或某些兒童的行為態(tài)度,不僅直接作用于這個或這些兒童,而且對周圍的其他兒童也會產生潛在而深刻的影響。這會影響到所有觀察到這一行為過程的兒童,從而影響他們的心理與行為表現。正是這種模仿使幼師的行為對兒童的影響具有輻射性的效應。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聽到許多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家里總是模仿老師在幼兒園里的行為,就連說話的口氣也一模一樣。很多的老師也說總是會在無意間發(fā)現孩子們之間交流的方式跟自己行為方式很相象。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語言、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等都對學前兒童的行為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心理健康的幼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步,不斷創(chuàng)造;能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fā)展特點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幼師的這種對教學投入的積極情感,可以促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幼師也因此深受孩子的喜愛,在教學中他們愿意學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與環(huán)境互動,努力去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并有所創(chuàng)新,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位教師,一般都會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而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好。幼兒的厭惡學習、恐懼幼兒園,在每天上幼兒園前哭鬧不肯去,有些情況下與幼師有關。有的幼師忽視孩子的個別差異,使用過激的語言,在課堂上不引入小游戲等環(huán)節(jié),對表現差的孩子冷淡,處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也必然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四、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在試圖傳播和接受某種價值觀念。對幼兒來講,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師,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會被幼師在人際關系、工作態(tài)度、教學風格等方面的榜樣作用所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有些幼師雖然沒有時刻把扮演道德榜樣作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為價值觀內含在教學活動中,孩子決不可能避免幼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這就要求幼師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夠的自信,有明確的目的;才能信賴別人,與人為善;才能重視每一個孩子;才能一貫認真?zhèn)湔n、準時上課,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這些表現最終會通過幼師的表情、態(tài)度、言語和行為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五、影響學生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由于幼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學校所處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其中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對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和諧最突出的表現是:師生之間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互相尊重,愿意溝通。心理健康的教師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能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每個孩子,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與孩子相處時,信任、贊美、欣賞等正面態(tài)度多于厭惡、憎恨、歧視等反面態(tài)度;對孩子以誠相待、關愛有加。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幫助幼師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導孩子健康地成長,尤其在促進孩子的團結與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幼師的這種為人處世的優(yōu)秀品質不是靠說教灌輸給學生,而是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內化積淀為孩子固有的品質,使得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積極、健康、進取的精神風貌。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幼師對孩子粗暴、體罰、沒有愛心;對孩子的教育敷衍了事,無視孩子的差異性。面對這樣的教師,學生們也會行為暴力,爭勇善斗,忘記了做人的坦誠、寬容。由此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影響之大。
六、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作為一名幼師應懂得,獨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階段均應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須要尊重的。心理健康的幼師能以愉快而安詳、沉穩(wěn)而冷靜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孩子,以熱情、豁達、誠懇的人格魅力影響每個孩子,用和藹、真誠的語言解決師生之間出現的矛盾,時時處處使孩子感到親切、溫暖,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無私、互助、誠摯、謙虛、大度、頑強等優(yōu)良品質起著重要作用。
綜上,進小學前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師又是孩子能接觸到的最多的成年人,她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唐曉明.論新形勢下幼兒教師的全面發(fā)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0(12):257
[2]劉會貴.論幼兒教師不幸福的原因[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53~254.
[3]曾玲娟.論南寧市幼兒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特點[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0~102.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