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老年人孤獨感與情緒認知關系研究
楊慧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老年人孤獨感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試采用2011年“中國老人健康長壽影響因素研究”(CLHLS—2011)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二分Logitic回歸的方法對影響老年人孤獨感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控制人口學變量和生活狀況變量的前提下,老年人的情緒認知對孤獨感的影響具有顯著作用,其中積極情緒對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有負向作用,而消極情緒對孤獨感水平則有正向作用。
老年人;孤獨感;積極情緒;消極情緒
早在1997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便超過7%,這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在老齡人口繼續(xù)增加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孤獨感問題便是其中一個熱議話題。本文采取定量研究的方式,旨在探索老年人孤獨感與情緒認知之間的關系,以期對老年人的孤獨感研究有所助益。
關于孤獨感的定義,不同學者的說法不一,但大都認同孤獨感是一種由于個人社會關系缺失(個體認為現(xiàn)有的人際關系與期望中的有所差距)而導致的一種消極的主觀體驗,一般可以分為情感孤獨和社交孤獨兩種類型。
本文關注的情緒認知主要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關于它們的定義,學者們談論的較多,一種比較公認的定義方式是將情緒用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分別是效價(valence)維度和喚起度(arousal)維度。在效價的維度上,效價由負到正,愉悅度依次上升,其中在正效價這端,有愉悅感受的情緒稱為積極情緒或正情緒,而在負效價這端,有不愉悅感受的情緒為消極情緒或負情緒。
關于老年人孤獨感的研究,國外研究得比較充分,分別從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婚姻狀況、社會支持、居住方式、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經濟狀況、認知和人格、社會文化事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對孤獨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1]國內眾多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較低[2]、身體健康[3]、有妻子并一起居?。?]、未空巢[5]、教育程度高[6]、家庭經濟條件好[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7]經常使用網(wǎng)絡社交平臺[8]以及擁有宗教信仰[9]的老年人孤獨感較低,反之,則較嚴重,但有關情緒認知對于老年人孤獨感影響的實證研究卻相對較少,國外學者進行過相關研究,Hazer O等(2010)發(fā)現(xiàn)老年人感到孤獨的原因在于他們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消極的想法上,這容易產生焦慮、壓抑、悲傷、無用等消極情緒,從而產生社交不良,導致孤獨感的加劇,[10]而Rius-Ottenheim N等(2012)發(fā)現(xiàn)經常體驗到積極情緒的老人孤獨感較低。[11]綜上所述,本文旨在關注國內老年人孤獨感與情緒認知之間的關系。至此,提出以下兩項假設:
假設1:積極的情緒認知與老年人孤獨感水平呈負相關:遇事樂觀積極的老年人孤獨感較低;感到快樂的老年人孤獨感較低。
假設2:消極的情緒認知與老年人孤獨感水平呈正相關:感到緊張和害怕的老年人孤獨感較高;感到難過和壓抑的老年人孤獨感較高;感到老年無用的老年人孤獨感較高。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是“中國老人健康長壽影響因素研究”項目(CLHLS)2011年的調查數(shù)據(jù)。CLHLS基線調查和跟蹤調查涵蓋了中國31個省中的23個,數(shù)據(jù)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經過對變量的篩選,進行缺失值處理之后,最終進入分析模型的樣本數(shù)達到6717個。
本文所要研究的因變量是老年人的孤獨感,在問卷中的呈現(xiàn)是“你是不是經常覺得孤獨?”,對該問題的有效回答分別為“總是”“經?!薄坝袝r”“很少”“從不”五個等級,為了研究的方便,采取二分策略,將回答前三項的老人認作為有孤獨感體驗的老人,即感到孤獨,回答后兩項的老人認作為是不孤獨的。在控制變量的選擇上,基于已有的文獻與研究設計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了兩組控制變量,第一組為人口學變量,其中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戶籍四個變量,第二組為個體生活狀況變量,其中包括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健康狀況自評四個變量。針對所要研究的自變量(情緒認知變量),除了“感到難過和壓抑”這一變量
為二分變量以外,其他均是五分變量,分別是“總是”“經?!薄坝袝r”“很少”“從不”五種回答,由于變量分布較不均衡(有偏),在這里采取三分處理,回答前兩項的歸為“是”、后兩項歸為“不是”,保留“有時”不變。
本文采用二分Logistic統(tǒng)計模型來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分別建立3個模型:第一個模型為只關注情緒認知變量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第二個模型是在第一個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人口學變量;第三個模型是在第二個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個體生活狀況變量。第二個與第三個模型是用來檢驗在加入其他控制變量之后,情緒認知變量是否始終會對因變量產生影響,即這種影響是否穩(wěn)健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孤獨感及情緒認知變量分布。
從表1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是較少或者沒有感到孤獨的,但是也有將近1/4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感到孤獨的,而且閆志民等(2011)通過橫斷歷史的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在逐年上升。[12]在“積極看待事物”方面,老年人的回答與孤獨感的分布比例類似,但在問及“是否像年輕時一樣快樂”時,回答“是”以外的占到了50%左右,說明老年人的快樂程度可能要比其年輕的時候低。總體而言,有消極情緒體驗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較低,回答“感到緊張和害怕”為4.02%,“感到難過和壓抑”為15.99%,相比較而言,“感到老年無用”問題回答為“否”的比例為40.92%,即老年人贊同老年有用觀點的比例沒有過半,這可能與老年退休之后,參與社會分工和社會活動的程度減少,對自身價值評價降低有關。
表1 老年人孤獨感及情緒認知變量分布
2.老年人孤獨感與情緒認知關系。
將老年人孤獨感作為因變量,采取二分Logistic回歸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結果如表2所示。
模型1:積極的情緒認知方面,將“積極看待事物”“像年輕時一樣快樂”變量進行了虛擬變量處理,分別以“不能積極看待事物”和“不覺得像年輕時一樣快樂”為參照組。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回答“能夠積極看待事物”“像年輕時一樣快樂”“有時感覺像年輕時一樣快樂”的發(fā)生比分別是0.709、0.554和0.807,且顯著性水平為0.05(“像年輕時一樣快樂”的顯著性水平為0.001)。這說明了積極的情緒認知對老年人的孤獨感有顯著影響,而且呈現(xiàn)出了負相關的關系;消極的情緒認知方面,在進行虛擬變量處理后,分別以不感到緊張和害怕、不感到難過和壓抑以及感到老年有用為參照組,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回答“感到緊張和害怕”“有時感到緊張和害怕”“感到難過和壓抑”“感到老年無用”“有時感到老年無用”的發(fā)生比分別為3.549、4.681、2.290、3.426和2.583,且顯著性水平均為0.001,說明了消極情緒認知對老年人的孤獨感有顯著的正相關作用。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了人口學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其中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戶籍四個方面。模型2中,可以看出積極的情緒認知和消極的情緒認知對于老年人的孤獨感的影響依舊顯著,并且與模型1呈現(xiàn)出了類似的結果??刂谱兞糠矫妫瑢?5-74組的老年人作為參照組的話,其他三個年齡組的發(fā)生比分別為1.272,1.821,1.670,且均顯著,說明高齡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要比低齡老年人高,這可能與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健康狀況惡化,配偶去世以及活動半徑減小等因素有關。將在農村老年人作為參照組,居住在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老年人孤獨感發(fā)生比分別為0.740和0.848,且均顯著,說明居住在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比農村低,且呈現(xiàn)出農村最高、鄉(xiāng)鎮(zhèn)次之、城市最低的特點。這與國內的城鄉(xiāng)人口遷移的年齡差異有關,從農村向城市遷移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留下的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造成了農村的老齡化程度最為嚴重,鄉(xiāng)鎮(zhèn)次之的局面。此外,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控制變量中的教育程度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不顯著,與張立龍(2015)使用CHARLS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一致。[13]性別變量的影響也不顯著。
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個體的生活狀況變量,包括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健康狀況自評四個變量。這個時候除了“積極看待事物”這個變量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不再顯著以外(這可能是因為“積極看待事物”這一變量與新加入的個體生活狀況變量之間存在著交互效應)其他的積極情緒認知和消極情緒認知對老年人孤獨感產生的影響依舊和模型1的情況類似??刂谱兞糠矫妫梢园l(fā)現(xiàn)這時性別變量開始顯著,以老年女性作為控制變量,發(fā)現(xiàn)男性的孤獨感(發(fā)生比為1.246,且顯著)要比女性高,但關于性別對老人孤獨感影響的爭議較多。相比于獨居老人,與家人居住的老年人孤獨感較低(發(fā)生比為0.629,且顯著),但住在養(yǎng)老院則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有差異。此外,以其他情況作為參照,有配偶且在一起居住(發(fā)生比為0.343,且顯著)的老人孤獨感較低;以身體不健康作為參照,老年人身體健康(發(fā)生比為0.543,且顯著)的孤獨感較低;經濟狀況好壞對老人孤獨感的影響不顯著。
表2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1.結論。
在加入人口學和生活狀況的控制變量之后,除了“積極看待事物”這一變量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不再顯著之外,其他相關的積極情緒認知和消極情緒認知對于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均有穩(wěn)定的顯著意義,總的來說,除“遇事樂觀積極的老年人孤獨感較低”這一假設不再成立以外,其他假設均是成立的。具體來說,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覺得像年輕時一樣快樂的老年人孤獨感水平較低,經常感到害怕和緊張、感到難過和壓抑以及覺得老年人無用的老年人孤獨感水平較高。
本文關于情緒體驗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只停留在效應的作用方向上,但具體這種作用是直接效應還是間接效應還尚待研究。一種思路是,雖然孤獨感與其他的情緒體驗之間是有著本質區(qū)別的,但是孤獨感本質上也是一種消極情緒,與其他的情緒體驗之間可能存在著心理學機制上的關聯(lián)作用,老年人在同一時刻可能會同時體驗到孤獨感、無用感等多種消極情緒;另一種思路是,有研究表明積極情緒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具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公認的觀點是積極情緒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而有研究表明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通常孤獨感較低;積極情緒能夠降低個體心理疾病的敏感性,使個體更好地應對負面或壓力事件,例如當出現(xiàn)類似老伴離世現(xiàn)象時,積極情緒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較少地體驗到孤獨;在社會適應方面,積極情緒可以增加個體的人際資源(友誼、社會支持網(wǎng)絡等)[14],有助于個體更好地應對生活事件[15],而老年人的孤獨感與社會人際資源是密切相關的,獲得更多社會支持的老年人孤獨感要低一些。同理,消極情緒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也不利于老年人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間接地影響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
2.反思。
不斷龐大的老年人群體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孤獨問題,這或許不應僅僅歸因于個體的心理疾患,而可以說是現(xiàn)代人孤獨的通病在老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嚴重罷了,現(xiàn)在國內甚至出現(xiàn)了眾多老年人“孤獨死”的現(xiàn)象,即生前獨自生活,臨終缺少關懷,死后未被及時發(fā)現(xiàn)。在已經能夠吃飽、穿暖,更加講究生活質量的今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關注老年人,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而之所以要關注老年人的孤獨感,是因為孤獨會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負面效應,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甚至與老年人的自殺意念相關。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措施方面的啟示:政府及相關組織繼續(xù)營造“積極老齡”和“快樂老齡”的社會氛圍;社會組織應對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心理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對有嚴重消極情緒的老年人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社會多為老年人搭建發(fā)揮余熱的平
臺,組織老年人參加各類活動,擺脫“老年無用”的想法;子女親戚多關注自家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通過溝通等方式讓老人保持積極樂觀的遇事態(tài)度。
[1]賴運成.老年人孤獨感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1):2429-2432.
[2]梁秋霞,等.農村老年人孤獨感與生活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09):1259-1260.
[3]吳振強,等.留守老年人孤獨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08):960-962.
[4]陳琪爾,黃儉強.社區(qū)老年人孤獨狀況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05):363-364.
[5]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07):405-407.
[6]劉靚,徐慧蘭,宋爽.老年人孤獨感與親子支持、孝順期待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05): 636-638.
[7]孟慶方,許昭,林勇虎.體育活動參與程度與老年人孤獨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 (03):82-84.
[8]皋琴,等.老年人在線社交平臺開發(fā)的調查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02):303-307.
[9]江求川,張克中.宗教信仰影響老年人健康嗎?[J].世界經濟文匯,2013(05):85-106.
[10]Hazer O,Boylu A A.The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eeling of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9(1):2083–2089.
[11]N R,D K,RC V D M,et al.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loneliness in older men[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2,27(2):151–159.
[12]閆志民,等.日益孤獨的中國老年人:一項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14(07):1084-1091.
[13]張立龍.居住安排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J].老齡科學研究,2015(02):57-64.
[14]郭小艷,王振宏.積極情緒的概念、功能與意義[J].心理科學進展,2007(05):810-815.
[15]王永,王振宏.書寫表達積極情緒對幸福感和應對方式的效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01):130-132.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Emotional Cognition Among the Elderly
Yang Huikang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life quality.By analyzing relative variables from CLHLS-2011 with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factors affected loneliness of the old people.After controll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life condition variabl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otion recogni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loneliness among the elderly,which indicates the positive emotions of elderl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loneliness level,while the negative emotion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elderly;loneliness;positive emotion;negative emotions
B844.4
A
1672-6758(2015)09-0035-4
(責任編輯:宋瑞斌)
楊慧康,在讀碩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研究方向:人口社會學。
Class No.:B844.4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