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坤
【摘要】目的探討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冠狀綜合征ACS中的臨床檢測效果。方法對該院收治的40例急性急性冠狀綜合征ACS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其設置為實驗組,選擇同期人院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入選患者均檢測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等指標,分析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中的臨床診斷效果。結(jié)果實驗組治療前肌鈣蛋白I為(8.30+1.42)、肌紅蛋白為(594.3+36.7)、CK-MB為(82.9+13.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略高,和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采用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效果理想,能夠為患者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值得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CK-MB;急性冠狀綜合征ACS;檢測效果
【中圖分類號】R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8(a)-0074-02
急性冠狀綜合征(ACS)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其發(fā)病率出現(xiàn)上升趨勢,它是由于不穩(wěn)定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和血栓形成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綜合征。這種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發(fā)病急、變化快等特點,患者如果得不到積極有效的方法將會誘發(fā)其他疾病,威脅患者生命。常規(guī)方法更多的以心電圖、血生化標記物為主,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患者診斷,但是臨床誤診率或漏診率較高。近年來,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冠狀綜合征ACS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為了探討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冠狀綜合征ACS中的臨床檢測效果。對2013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40例急性急性冠狀綜合征ACS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40例急性急性冠狀綜合征ACS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其設置為實驗組,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為(36.4~81.3)歲,平均年齡為(57.7±3.1)歲,患者從發(fā)病到人院治療時間為(1.1~15.9)月,平均病程為(2.2±1.1)月;選擇同期人院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怍為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35.6~80.1)歲,平均年齡為(57.4±1.3)歲,患者對診斷方案、護理措施等有知情權(quán),患者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人選患者均檢測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等指標,采用美國Alere Triage MeterPro熒光免疫分析儀和相關(guān)試劑進行檢測。人院第1天和入院后10d進行1次采血,采用POCT測定,將微量加樣器加入到試劑盤的樣品中,15min白動顯示檢測結(jié)果。采用專用試劑對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進行測定。檢測過程中相關(guān)操作必須嚴格遵循有關(guān)要求進行。不同指標參考值如:CK-MB0-25U/L;cTnl>0.16ng/mL為陽性標準。
1.3 統(tǒng)計方法
搜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行x?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f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前肌鈣蛋白I為(8.30±1.42)、肌紅蛋白為(594.3±36.7)、CK-MB為(82.9±13.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略高,和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其發(fā)病率出現(xiàn)上升趨勢,患者發(fā)病后臨床癥狀顯著,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治療將會誘發(fā)其他疾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年來,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診斷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前肌鈣蛋白I為(8.30±1.42)、肌紅蛋白為(594.3±36.7)、CK-MB為(82.9±13.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略高,和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nl是心肌肌鈣蛋白的一個亞單位,它能夠參與人體鈣離子誘導的肌肉收縮,并且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肌鈣蛋白更多的由不同不同序列的獨特氨基酸決定,因此,cTnl具有組織特異性,通常而言cTnl存在于人體心肌細胞中且含量較低,當患者心肌發(fā)生損傷后將會造成cTnl的升高,該指標能夠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中的獨特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cTnl升高與死亡危險增高有關(guān),其上升水平越高預示預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而CK-MB升高持續(xù)時間較短,若無新發(fā)病灶,早期即恢復正常。肌紅蛋白(Mh)也是臨床上常見的檢測指標,該指標存在于人體心肌和骨骼肌胞漿中,它屬于亞鐵血紅蛋白,并且在平滑肌中并不存在?;颊甙l(fā)病后1-4h內(nèi)肌紅蛋白將會出現(xiàn)迅速升高,并且在6-7h達到高峰值,是心肌損傷的升高最早的生化指標之一。但是,肌紅蛋白并沒有特異性,并且在心肌和骨骼肌中含量比較豐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是,肌紅蛋白很難用于回顧性診斷。CK-MB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最為廣泛的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該指標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并且在心肌梗死發(fā)病后4-6h內(nèi)開始升高,并且在16-24h內(nèi)達到高峰,患者發(fā)病后3-4d逐漸恢復正常,CK-MB指標的增高程度能夠有效地反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臨床上,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采用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的發(fā)揮不同檢測指標的優(yōu)勢,提高臨床確診率,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采用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CK-MB聯(lián)合檢測效果理想,能夠為患者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