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華
?
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生觀及其轉(zhuǎn)變
徐淑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深入,教師都改變了自身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大的錯誤,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的進行。并且小學教育對學生來說屬于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師教學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生觀及其轉(zhuǎn)變進行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學生觀;轉(zhuǎn)變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期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處理好師生關系,師生只有建立一個平等的關系,學生才能夠?qū)處煯a(chǎn)生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首先對于男教師來說,要充分運用非語言行為,與學生進行溝通,男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要多利用非語言行為,以此來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1]。學生對教師的行為產(chǎn)生興趣,這樣會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的氣氛,因此男教師利用非語言行為,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F(xiàn)今很多男教師教學中很好與學生溝通,情感也較為冷淡,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男教師必須將自身融入到教學中,融入到學生中,并且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微笑,以此來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同時男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游戲來與學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女教師來說,更容易與學生產(chǎn)生親和力,因此女教師必須要與學生相互尊重,經(jīng)常與學生交談。小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情緒問題,這時教師必須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遇到的困難,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入的感受教師的關心。同時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關愛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式交流,從而來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良好的習慣,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感,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隨著教師年齡的不斷增長,教師的認知水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總會主觀的去評價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qū)W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處于成長的階段,對于知識的接收能力不是很高。這就需要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改革,分析學生能否對知識進行消化。同時教師也要分析學生對于知識接收能力的快慢。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設置一些問題中,利用學生對問題的掌握情況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
在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并且學生的學習天賦也是存在差異的,這樣在班級中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優(yōu)等生以及差生。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學生,不能對學生產(chǎn)生歧視的情緒。尤其是針對差生,教師要發(fā)現(xiàn)其身上的發(fā)光點,要采取相關措施提升其信心,使其努力學生,提升自我。
另外,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對學生評價方式,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增長,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避免對學生采取考試評價方式,堅持全方位評價,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對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同時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評價導向,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機會讓每個學生展示自我,引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且教師也要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的信心。若是學生做錯了事情,那么教師不能直接進行批評,必須要了解錯誤的本身,并且針對錯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漸使學生了解錯誤所在,最終進行改正,這樣能夠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基礎上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主要是由整個語文組科室的教師共同承擔的,因此各個教師必須要做好寫作交流工作,以此來不斷完善并提升自己[3]。教師必須做好溝通工作,能夠向他人借鑒相關的經(jīng)驗,利用一些先進的技術(shù)來做好對學生的交流工作。并且語文教師之間相互評課,以此來找出自身的不足,進行改正。有團隊就有競爭,教師可以在團結(jié)合作基礎上實施良性競爭,以此來共同進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那么首要做好的便是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要想做好對小學生語文教學,必須針對不同學歷的教師做好對培訓工作。小學語文教師僅僅是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擁有相關的教育、心理社會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并且能采取正確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來提升教學效率。同時語文教師要做好學科知識的交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此阿里讓學生了解到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從而來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質(zhì)量。
學校要轉(zhuǎn)變辦學理念,學校的辦學理論包含著辦學目標以及學校特色,并且語文教師的教學與辦學理念相互吻合?,F(xiàn)今素質(zhì)教育成為各個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學校的辦學理念必須要與素質(zhì)教育相互融合,從而來充分的促進語文教師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主。學校將新課改教學理念與自身辦學理念相結(jié)合,從而來更好地帶動學校教師教學觀念的改革,提升教學效率。
結(jié)語: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生觀,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并且做好與學生的溝通,為學生解決一些疑惑,從而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大林.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J].前沿,2011,(01),:15-16.
[2]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02):25-26.
[3]周杰.恰當運用多媒體,讓教學收到實效——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03):30-31.
(作者單位:吉林省磐石市煙筒山鎮(zhèn)雞冠山小學)
作者簡介:徐淑華(1966.3.23-),女,漢族,籍貫:吉林省磐石市,職稱:小學高級教師,學歷:大專。
前言:教師的學生觀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看法以及觀念,學生觀是教師教育觀的重要組成之一,對學生的教學觀念有導向作用。良好的學生觀能夠充分的促進教師教學中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氣氛,并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完善學生的個性化品質(zhì)。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充分改變自身的學生觀,能夠降低自身的教學中的地位,堅持以學生中心,做好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