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勝楠 趙赫 張朋飛 何曉舟
【摘 要】傳統(tǒng)教學課堂首要目標在于將板書與教師口授作為達成教學目的唯一途徑,該過程里老師是教學活動主體。這種教學模式是存在很大弊端的,因為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灌輸式教學。新時期教學技術在我國高中政治教學應用十分廣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政治課教學形式多樣化具體體現(xiàn),同時還大大提升政治課堂教學質量。新課標中指出,政治老師需要合理運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保證學生學習的熱情程度,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基于此,本文采用逐步分析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建構進行研究,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前言
新課改帶出新教學理念,比如像使學生成本課堂主人翁,讓學生變成課堂參與者與活動主體,占據主體地位。新事物要想發(fā)展成熟,勢必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改革局限于形式變革,新框架老內容,也不可以使本質內容被完全打破,將傳統(tǒng)優(yōu)勢完全摒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可以完全以學生占據主導地位,忽視教師主導作用,但也不可以還是照搬照抄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是眾多學者與教育家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事情,就現(xiàn)今而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漸的深入人心,被人們所接受。本文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建構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響
對于人文關懷來說,實際其泛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通過關懷和呵護對其進行關注的一種做法。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人文關懷,教師要做到關注學生,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著更大的存在感與被呵護感,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整體的高校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1]。
相比較人文關懷而言,心理疏導與其存在著一些相通的地方,都是將學生作為整個工作的主體,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但是心理疏導也和人文關懷存在著一些不同點,那就是心理疏導需要教師通過學生的行為、言談以及情緒表現(xiàn)來體察學生的內心活動,進而通過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陰霾進行驅散,并且要灌輸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容,面對整體的高校政治教育活動來說,這樣的一部分是作為繁瑣的工作,因為學生的數(shù)量較多,教師很難做到一一觀察,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育素質以及教育耐心,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最終心理疏導增強教育影響力的目的[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建構的方法措施
1.處理好教師“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用和學生主體關系
只有教師“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主體性有足夠的保證。因此,需要通過教師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用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和完善教師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用,將學生的主體性建立在老師的關懷與疏導基礎上,讓學生明白,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自身的所存在的意義,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學生能夠發(fā)自內心的與老師進行溝通,只有這樣,處理好教師“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作用和學生主體關系,才能夠將思想教育活動更好地進行下去。
2.“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與教學的相互滲入
新課標環(huán)境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內涵能夠總結成教師為高中政治組織者,教師為高中政治引領者以及教師為高中政治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者??梢院敛豢鋸埖恼f,傳統(tǒng)教學教師是課堂的統(tǒng)治者,學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識的承載者。而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教育成功是極為不利的,學生對相關內容也并不會積極配合?,F(xiàn)今的教育觀念普遍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是應該起主導作用的,但是教師只是發(fā)起者,學生才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因此,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滲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相關理念,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思想政治教學有更好的認知,進而大幅度的優(yōu)化教學質量,同時在學生內心當中對思想政治教學形成認可,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的認可[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政治課老師還是應當占據主導的,并且需要掌握有度,讓老師主導恰當合理,適當?shù)剡M行高校學生們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通過這種方式,將高中政治教學難題進行解決,進一步完成高中政治課教學總目標。只要人類從事教育活動,教師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用便有如磐石堅不可摧,假使將這種主導關系淡化,則是違反自然教學規(guī)律的,會造成教學活動走入誤區(qū)。所以,新課標實行后,高中政治課教學活動,教師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用不應被弱化,反而是應被強化的。
參考文獻:
[1]姚念龍,劉穎.簡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07-110.
[2]王世杰.融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視點[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63-165.
[3]韓淑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研究——以黃淮學院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