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教育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習慣,習慣成自然,正向習慣即正向能力。因此,從規(guī)范學生習慣入手,抓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是我們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切入點。在養(yǎng)成教育具體落實中,如何把握方法,如何把工作做到學生心里,如何收到切實的效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實課題。在養(yǎng)成教育落實工作中,我把握“中庸之道”,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案例一:雷霆萬鈞與春風化雨
曹陽是我班的一個問題學生。從開學分班那天起,就表現(xiàn)出好動、自控能力差的特點。開學第一周,就經(jīng)常違反學校紀律,課間打鬧,上課隨意說話,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第一周的周末,就打了一次群架。學校政教處根據(jù)違紀處理規(guī)定,給予曹陽警告處分。受到處分后,曹陽情緒低迷了幾天,隨后又“活躍”起來,不斷地違紀,頗有“破罐子破摔”之意。
針對曹陽的情況,我決定采用“潤物有聲”的方式,嘗試打開他的心扉。我找他談心,和他談生活,談人生,談理想。我發(fā)現(xiàn)他有了一定的變化。后來,我又嘗試給他“寫信條”,不斷地鼓勵他,激勵他。
學校開展最美班級建設時,我鼓勵曹陽,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正向轉化”的榜樣,并讓他參與班級管理,激勵他做班級“管理星”。曹陽開始嚴格要求自己,不但自己在紀律上表現(xiàn)優(yōu)秀,還幫助老師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當然,他有時還會犯錯誤,我對此也絕不姑息,仍會“懲罰”他,但會注意藝術性。如結合我校八年級“雅言誦讀”活動,“懲罰”他給同學們誦讀勵志故事,并讓他給大家講解故事的內(nèi)涵。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對曹陽的長期教育,他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前一階段的單項星評比中,曹陽被學校評為“管理星”,受到了學校的表彰。
案例思考:
《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四書”之一。《中庸》第一章說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宋代理學家朱熹一語道破“中庸”的精髓,就是“不偏不倚”,即,“適中,無過,無不及”,也就是“恰到好處”的意思。
根據(jù)中庸之道,我認為,教育所謂的“問題學生”,既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壓態(tài)勢,也不能一味地和風細雨,而是要把“雷霆萬鈞”和“春風化雨”有機結合起來,選取恰當?shù)姆椒?,嚴愛結合,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案例二:君子慎獨
我校實施養(yǎng)成教育后,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行動起來,除了在思想上動員外,更是人人嚴加看管。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在看管之下還有戒懼,在失去看管時便“反彈”,這就是沒有做好“慎獨”。有一天上晚自習,老師有事晚來,班內(nèi)學生很亂,我就給他們講了講“慎獨”。他們懵懵懂懂,但相當一部分學生懂得了一些,便安靜了。以后,我又讓學生寫?zhàn)B成教育日記,讓他們每天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每天的好與壞,得與失。并且,每天早上舉行“晨評會”,由小組長或班主任進行點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是“做好人人”“人人做好”,班級井然有序,充滿活力。
案例思考:
《中庸》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抓好每一個個體,是抓好整體的基礎和保障。我把握慎獨思想,教育每個學生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門藝術,德育更需要智慧。打破空洞的說教和機械的“嚴看死守”,向“經(jīng)典”學習,在實踐中反思,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