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鋒
自從走出校門,教師的稱呼便與我結下不解之緣,并成為我一生的宿命。滾滾的時間無情的耗去,僅剩有限的一點留給我最鐘情的伴侶——書。
隨著教齡的增長,我對教育教學和教研的思考也在向縱深發(fā)展,越來越迫切地感覺到讀書的必須和重要。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時無刻離不開書對我智慧的啟迪,這種需求就猶如饑餓的行乞者對食物的那般亟須。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的道理。
從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警示到陶行知《行知教育論著百篇》的忠告,我明白了教師職責的厚重;從余映潮創(chuàng)意課題教學到王金戰(zhàn)英才的培養(yǎng)與塑造,我懂得了教書與育人的相輔相成;從張愛玲、莫泊桑的小說選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悟出了習作的精髓。是讀書讓我收獲了許多,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一切狹隘與無知只有讀書方可彌補,讀書才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有人曾說:“讀書越多,越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讀書越少,越感到自己懂得很多?!边@話解剖了我的過去,也滌蕩著我的現(xiàn)在。雖然我對讀書的內(nèi)蘊與要義尚處在懵懂時期,但它在我的教育教學和自身發(fā)展歷程中已經(jīng)起了重要作用。
讀書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盡管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教學任務最繁重的:寬廣深刻的課前準備、成山的作業(yè)、棘手的學生問題和各種培訓等,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可我更知道讀書對于一個語文教師是何等的重要。若沒有豐厚的專業(yè)知識積淀、深廣的文學知識儲備,還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習慣,似乎很難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常閱讀、勤思考、肯鉆研、樂吸收,才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不二之法。雖然工作與生活把我的讀書時間擠得少之又少,但是我對知識的渴求與熱度分毫不減。只要執(zhí)著,時間還是有的。
讀書能豐富專業(yè)理論,促進教研。教學工作中的課題研究,讓我感覺到了自己理論知識的不足,倒逼著我加緊讀書、做筆記、寫心得。持久的教學反思、案例分析、課堂點評等,縮小了自己與其他研究者的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專業(yè)能力。
課間閑暇,急尋一處安靜之角,靜坐桌前,手捧一書,凝神注目,是一種享受。耳濡智者的思想,目染生活的智慧,讓人思緒萬千。人生中與其跟人糾結,不如與書糾纏;與其煩事壓心,不如坐看風云。忙時暫入紅塵,閑時與書為伴,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深深地明白,作為語文教師最不該疏懶的就是讀書,經(jīng)常閱讀專業(yè)書刊,能夠讓我們始終關注教育教學前沿,沐浴在無數(shù)智者的學術滋養(yǎng)之中。不僅要閱讀本專業(yè)的書籍,還要涉獵相關學科的書籍,才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更明白語文教師豐富的語言、廣博的知識,對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而且語文教師的話語沒有語文味,重復啰嗦、粗糙刻板,就無法讓學生有傾聽的欲望。教師能把從書籍中吸收的語言知識、聽說讀寫技能和為人立世的經(jīng)驗,融于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成為教育的智慧和情懷,成為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吸引學生熱愛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并為學生的成長指航——這便是語文教師讀書的價值所在。
茶余飯后,懶懶地獨坐一室,面對書頁,忘情于書里,浮躁的心也深深地沉浸在字里行間,感受著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跌宕,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接受著智者醍醐灌頂?shù)慕陶d,仁者濟世情懷的熏染——書浸潤了我的思想,洗濯了我的心靈。
讀書讓我擁有一份絕美的心情,讀書讓我更自信地面對生活,讀書讓我體會到別樣的樂趣。遨游在書的海洋中,讓我在平凡的人生中過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