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學生” “你要不想學就回去”……9月1日,湖北省教育廳公布教師“十大美語、十條禁語”征集活動遴選結果,引導廣大教師多講“美語”、不說“禁語”,自覺規(guī)范職業(yè)行為。(9月2日《楚天都市報》)
在去年的第30個教師節(jié)主題展上,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钡拇_如此,老師簡單的一句話,可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小宇宙,也可能毀滅一個世界?!傲佳砸痪淙瑦赫Z傷人六月寒”,請不要低估語言的力量,這或許會傷了靈魂的支點,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大禁語曾在多個地區(qū)和行業(yè)出現,真的能管住罵人的嘴嗎?沒有教育機制的改變和法律法規(guī)的依托,恐怕公布禁語也只是讓民眾聽聽看看,淪為一次飯后談資罷了?,F在我國多地都曾將語言暴力加入地方法規(guī),比如北京、浙江等。但是國家的《未成年保護條例》《教育法》卻未對此明確規(guī)定,應盡快將其納入法律體系,明確語言暴力的概念,給禁語禁的理由,方能讓十大禁語不只止于“十”,發(fā)揮其規(guī)范教育的力量。
教師禁語,禁的正是教師們一些常見的傷人之語,大多數學生都耳熟能詳,或許這些過激的話只是一時沖動,也或許只是愛和教育的一種表現方式,但是給孩子們帶去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傷害侮辱,是語言暴力。誠然,批評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懲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兩者的使用卻不能等同于簡單粗暴的體罰或惡語傷人,語言暴力與懲戒教育無關。如何讓批評成為一種藝術,這考驗著每一個教育者的經驗和智慧。批評中應充分考慮批評的方式、效果、被批評者的承受能力等,從而建立一套更有效、也更能讓學生接受的批評體系。
同時,教育部門、學校更應盡快建立懲戒體系和尺度標準,給老師如何懲戒指出明路和邊界。近年來由于權利意識的提高、教育的逐步規(guī)范,體罰、冷暴力等曾廣泛存在于教育中的懲戒體系被打擊或取消,曾有教師寫下《如今教育只剩下“寵”字了》的文章來表達對懲戒教育的困惑?,F實中的確有大量學生不聽管教,和風細雨的規(guī)勸和一味的夸獎并沒有用,反而會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抗打擊能力差,因此懲戒教育必不可少。筆者認為,懲戒可以有很多種,并不一定要傷要痛,比如《哈利波特》中的哈利犯錯后就曾擦獎杯、抄寫、幫老師工作等。我國教育也可發(fā)揮想象力,多樣化懲戒方式,比如讓差生幫老師改作業(yè),不僅變相學習了,又完成了懲戒。
讓禁語在校園中消失,是教師素質的體現,是教育素質的前進,更是學生素質提升的開始。同時,在教師十大禁語的背后,家長們也應反思自己是否曾口出類似禁語(“父母掙錢你就考這幾分、怎么生了你這么個笨兒子”?。?。由于教育知識的缺乏,很多父母的語言暴力更為常見,對此,相關部門可出臺相應教育指導,學校也可利用家長會等開展教育交流,提升父母教育素質,讓教育禁語的傷害徹底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