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珂(西北大學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7)
剪下一段月光,書寫愛的離殤
——淺析王實甫《西廂記》之斗爭成就的凄美愛情
劉珂(西北大學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7)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抹奇彩,它將我國戲曲藝術(shù)推向了新的高峰。它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和純熟的表現(xiàn)技巧,使它在我國古典史上和文學史上贏得了美譽并久久流傳?!段鲙洝纷詥柺酪詠?,被拍成各種劇種,在舞臺上久演不衰,深受廣大人民歡迎和喜愛。它之所以家喻戶曉,久演不衰,除了它沖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姻主張之外,還大膽地高舉反對封建宗法禮教制度,反對封建倫理觀念的旗幟。作品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偽善及野蠻殘酷,歌頌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
封建禮教;愛情;斗爭;藝術(shù)魅力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代漢族戲曲劇本,王實甫撰。其書處處表現(xiàn)了道家的哲學閃光。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它極大地影響著作為"人學"的"文學"?!段鲙洝分袩o不體現(xiàn)出道家哲學上善若水、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艷優(yōu)美,富于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對后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
這部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經(jīng)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jié)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shù)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shù)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zhì)的認識。
有人說愛情是“鏡中花水中月”,從古至今的文人都爭相書寫有關(guān)愛情的課題,從詩到詞,從散文到小說,而愛情這個東西卻是虛幻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們現(xiàn)代的愛情是尊重個人的意愿和選擇,而在古代,封建禮數(shù)、門當戶對都對愛情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而他們對于愛情的追逐與抗爭也越發(fā)的不易,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愛情,有悲、有喜、有結(jié)合、有分離,我們不僅為悲慘的結(jié)局唏噓,也為無法得到愛情的人悲嘆,但每一個人都在演繹著屬于自己的愛情故事,愛情不分國別,不分朝代,《西廂記》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可是它與唐宋的才子佳人纏綿的愛情故事有所不同,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大膽的對封建禮教說“不”,對世俗眼光說“不”,他們用斗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王實甫的《西廂記》沖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姻主張,還大膽地高舉反對封建宗法禮教制度,反對封建倫理觀念的旗幟,這在那個時代是極為不易的,整個社會都遵從的制度,作者卻敢于大膽的打破,不僅為渴求自由愛情的人發(fā)聲,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燦爛的一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偽善及野蠻殘酷,歌頌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訴說著人們無法逃脫的命運,也提出了對整個社會制度的不滿。
它創(chuàng)作于崇尚“尊天理,窒人欲”的元代,社會上宣揚的是“三綱五?!钡膫惱淼赖?,婦女遵從的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婚姻禮法,在這樣的封建禮教下,崔鶯鶯和張生沖破禮教的束縛,堅持斗爭,排除萬難,勇敢去愛,成為愛情戲曲中的一摸奇彩,縱觀歷史,像他們這樣的愛情也可嘆稱為絕唱。
《西廂記》展現(xiàn)的是一見鐘情式的愛情,正如作品中所言,“風迷了張解元”指的是崔鶯鶯驚為天人的美貌,而崔鶯鶯傾心相向的則是張生“外貌風流,臂春年少。內(nèi)性聰明,冠世才學?!钡牟徘?,一個典型官宦家庭的大家閨秀,一個求取功名的書生,在那樣一個青年男女根本沒有機會相互接觸、相互了解的封建時代,他們的偶然邂逅,一見鐘情,埋下了愛情的種子,然而戰(zhàn)爭的序幕也慢慢地拉開了。
1.崔鶯鶯——鳳凰涅槃
崔鶯鶯,崔相國之女,她家是當?shù)氐拿T望族,崔老夫人更是嚴格按照封建禮教教育女兒,精心教育女兒“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睂ε畠旱墓芾韯t是“輕則呵斥,重則懲罰”。甚至為了維護家族利益,不在乎女兒的感受,和當時的望族鄭家聯(lián)姻。然而鶯鶯并不滿意這件父母包辦的婚事,從“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可以看出,她的斗爭就是從最初與老夫人的對立開始的,她并沒有遵從在當時理應步入的人生軌跡,遵從父母的安排,開始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背道而馳,崔鶯鶯的這個人物形象在這個作品中極為突出,她對于自由愛情的追逐,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都有自己的主張,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
作品另一個主人公張生的出現(xiàn),打破了“寂寞僧房人不到”的壓抑沉悶,張生俊朗的容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崔鶯鶯,對才子的仰慕之情使她背棄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封建禮教,愛的種子開始在她心里發(fā)芽,開始打破她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更是加固了崔鶯鶯的叛逆性格,從而愛情的戰(zhàn)爭開始了。
盡管封建禮教“固若金湯”,卻禁錮不了人對自由幸福的追求,鶯鶯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她渴望愛情,渴望自由,當愛情的種子一旦發(fā)芽,情勢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位大膽的姑娘開始為自己的愁緒輾轉(zhuǎn)反側(cè),思念及渴望在她心里生根發(fā)芽,她在后花園里焚香禱月,“心間無限傷心事,盡在深深兩拜中。”接著嘆息道:“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這幾句詩格外生動的將情竇初開少女的羞澀、欲言又止的心態(tài)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內(nèi)心澎湃的閨中少女得知張生對自己的愛戀后,更加堅定了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
斗爭在持續(xù),戰(zhàn)火在蔓延,崔鶯鶯放下少女的矜持,一改禮數(shù)“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的被動等待,勇敢地約會張生。她邁出的不僅是她幸福的一步,也為之后她的叛逆轉(zhuǎn)變埋下了伏筆。
而壓迫越深,反抗越烈,母親百般阻撓都無濟于事,面對崔鶯鶯竭力的反抗,母親心生一計,“你明日便上朝應試去,我與你養(yǎng)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崔鶯鶯的母親讓張生去應試,將考取狀元作為迎娶女兒的條件,此計一箭雙雕。成功,女兒嫁得如意郎君;失敗,從此了斷兩人的往來。然而這并沒有讓兩個相愛的人知難而退,反而使鶯鶯對母親的怨恨更深了,叛逆之心更加強烈了。
“長亭送別”,兩人互訴衷腸,她不在乎張生是否能夠考取功名,她在乎的是和張生長相廝守,“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可以看出崔鶯鶯對張生的感情與功名利祿無關(guān),一切只關(guān)乎愛情,她認為被世人追捧的名利、官爵,在她看來只不過是空中樓閣一般,她對愛情的專一,對名利的淡泊,無一不彰顯著那個時代,那個環(huán)境下的特別。而正是她的勇敢,她的執(zhí)著,她的專一才為兩個人愛情的延續(xù)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2.張生——忠誠勇敢
再說張生,父親官至吏部尚書,由此可見他也算名門之后,他自幼飽讀詩書以求金榜題名,只可惜他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參加多次科舉考試,卻屢次失敗,所以就開始了他的“書劍飄零,游于四方”的生活??梢哉f他既渴求功名又向往至真至純的愛情,然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當愛情降臨的時候,他自報家門,“小生姓張,名珙,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并不曾娶妻”,這種沖動、大膽、熱烈、真誠的求愛方式,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傳說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人智商為零,這句話在張生身上很有體現(xiàn),數(shù)年寒窗苦讀,屢中不第,都在偶遇崔鶯鶯的那一瞬間,被他拋到九霄云外,崔鶯鶯驚人的美貌宛如仙女下凡,于是他開始大膽地追求,為自己的愛情孜孜不倦的奮斗。
他時而風雅時而粗俗。他可以即興高歌《油葫蘆》《天下樂》,展現(xiàn)他風流才子形象,有時又粗俗不堪,張生隨紅娘去佛殿時,隨口就說“偌大一個宅堂,可怎生沒別個兒郎,使得梅香來說勾當”,這話和他的書生身份極為不符合。
他時而勇敢時而懦弱,說他勇敢是在他初遇鶯鶯時,放棄了多年追隨的夢想,轉(zhuǎn)而拜倒在鶯鶯的石榴裙下,不論是傳書傳簡還是越墻私會,都表現(xiàn)出了他在愛情面前大無畏的斗爭精神,他對愛情的追逐不含雜質(zhì)。說他懦弱,主要體現(xiàn)在當兩個人的愛情受到重重阻礙時,他的可憐祈求和崔鶯鶯的執(zhí)著勇敢又相差甚遠,崔鶯鶯勇于面對任何困難險阻,而他卻略顯懦弱,不過他的真誠和活力是鶯鶯堅持抗爭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張生對鶯鶯的追求,歷經(jīng)重重磨難,然而他卻百折不撓、迎難而上,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甚至不顧禮法,是當之無愧的“忠誠”。
3.紅娘——“關(guān)鍵人物”
紅娘是《西廂記》中最活躍的人物,她深受百姓喜愛,也是鶯鶯與張生愛情道路上的一位至關(guān)重要的人物。她是一個俠肝義膽,至情至性的小丫鬟,她雖是相國小姐身邊的使喚丫頭,但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牽線紅娘,她為了促成小姐的愛情,始終奔走于兩人之間,為他們傳信捎話,是他們的戰(zhàn)友、同盟軍,又是兩人愛情的催化劑。她的正義感被張生稱之為“擎天柱”,紅娘站在正義的立場上,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鶯鶯和張生與老夫人作斗爭,成功地挫敗了老夫人妄圖賴婚的陰謀,既對老夫人曉以利害,對鄭恒的爭婚迎頭痛擊,同時又對鶯鶯和張生予以善良的嘲諷,最終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
斗爭缺少哪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失敗,愛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亦是如此,既有崔鶯鶯和張生兩人的堅持執(zhí)著,不離不棄,又有紅娘的從中協(xié)助,最終一對才子佳人成就了一段佳話,為這場戰(zhàn)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回頭再看《西廂記》整個作品,這樣的結(jié)局在當時封建社會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扒椴恢穑煌樯睢?,我想一切都是天意,一世等一輪回,張生與崔鶯鶯的偶遇,驚鴻一瞥擦碰出愛情的火花,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在最合適的時間遇到了最合適的人,然而現(xiàn)實卻將兩人阻隔在高墻之后,張生從此難解相思,鶯鶯的心中不斷重復相遇的畫面,兩人沖破禮數(shù),勇敢為愛情抗爭,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文中的詞句,惟妙惟肖的展現(xiàn)出兩人的內(nèi)心獨白,愛情獨有的韻味都描寫的淋漓盡致,古往今來,愛情是最讓人幾許相思幾許愁的話題,我們見過太多的結(jié)局,期許每段故事都有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
作者王實甫大膽的賦予作品中人物戲劇性的形象,并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姻主張,作品本身就是一部反禮教、反教條的作品,封建禮教倡導的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在這部作品中都被拋之腦外,如此之多的叛逆主張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不難看出,其實作者是借主人公之口開始向封建禮教發(fā)出了挑戰(zhàn),這樣的民主思想迎合了廣大民眾的需求,同時大團圓式的結(jié)局意味著自由的婚姻愛情終將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戰(zhàn)勝封建婚姻制度,也正是人們期望看到的,作品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shù)的完美性使它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后代世人推崇為元劇的壓軸之作,對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西廂記》王實甫撰 張燕瑾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國古代文學史》郭預衡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元明戲曲》李簡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