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超,周立徹,凌圣嬰,劉蘭心,靳云鵬,于穎彥
(上海交通大學 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 20002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yī)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于2004年組織召開的“中國醫(yī)學教育學制與學位改革座談會”對我國醫(yī)學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紀要指出:“八年制醫(yī)學教育符合21世紀高層次醫(yī)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能夠達到專業(yè)博士學位的要求,應該作為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學制改革的發(fā)展重點。”[1]。2004年以來,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4所大學開辦了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專業(yè)。為了實現培養(yǎng)合格的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的目標,各個大學共同探索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以及系統整合授課教學等。這些探索已經取得了部分成績。但對于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仍需要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學習和吸收新的教學方法,實現培養(yǎng)優(yōu)秀醫(yī)學人才的目標。
2011年,國際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遠程教學方式,它被稱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S),簡稱慕課。一個典型的慕課課程包括視頻、作業(yè)和測評等部分。相比于傳統授課和現有的網絡輔助教學,慕課具有以下優(yōu)勢:可使用互聯網訪問、免費使用、資源共享、非同步學習、互動性使用者論壇以及出具學生結課證明。這種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了極大自由。目前,慕課主要通過網站平臺發(fā)布課程,包括Coursera(www.coursera.org),edX(www.edx.org)和 Udacity(www.udacity.org)[2]。
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參與了coursera網站的課程制作,并聯合國內其他幾所高校在www.cnmooc.org上提供慕課課程。雖然網絡交互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處于發(fā)展和探索階段,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的日臻完善,其將徹底改變大學的組織邊界和結構,形成與大學作為課程供給者有競爭關系的課程市場[3]。本文分析探討了將慕課教育融入八年制醫(yī)學教育的優(yōu)勢、可操作性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zhàn)。
我國高校八年制醫(yī)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旨在培養(yǎng)高層次醫(yī)學人才。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八年制醫(yī)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為例,是要培養(yǎng)具有良好思想品格與職業(yè)道德,較為廣泛的人文、社會和科學知識,擁有終身學習、科學思維、善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溝通交流和社會適應等綜合能力,掌握較為扎實的醫(yī)學理論與基本技能,能解決基本的臨床實際問題,并能適應醫(yī)學新模式的高層次臨床醫(yī)師[1]。這一培養(yǎng)目標對于學校的師資力量、課程配置和軟硬件設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國內醫(yī)學院校現有的資源很難完全滿足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慕課為大學教育提供很好的補充。其作為一種在線、免費、資源共享的網絡教學模式,能夠匯集世界多所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的課程資源和師資力量。如今的主流慕課網站上有很多國內外知名大學入駐,他們精心制作了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供全球學生選擇。慕課提供的課程涵蓋多種學科,既包括學生自身高校相對優(yōu)勢的課程,又包括學生所在高校相對薄弱甚至未開設的課程,非常有利于醫(yī)學八年制學生實現更為廣泛地擴充知識的目的(表1)。
相比于傳統醫(yī)學院校的學生,醫(yī)學八年制的學生由于在校時間長,更加需要自由地分配時間以滿足獲取較多的人文、通識課程以及更加前沿的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然而,國內醫(yī)學院校采取的措施是將這部分課程分配到醫(yī)學院相依屬的綜合性大學,讓八年制醫(yī)學生在特定的時間(主要是入學的前二年)在相應的綜合性大學學習。但其不利因素是學生僅能夠從該所綜合性大學獲得人文和通識教育,所學內容極大地被該綜合性大學的課程資源和師資力量所限制。此外,在接下來的6-7年中幾乎很難有機會再接觸到優(yōu)質的非醫(yī)學教育,而慕課恰恰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表1 世界主要慕課課程提供網站(數據截止2014年8月)
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授課要求學生在同一時間集中起來在教室學習,該教學方式極易受學校的硬件設施所限制,常常需要為不同專業(yè)之間協調有限的教室與教師資源而進行排課。慕課課程的學習則不受此約束,只要擁有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學習,極大地方便了學生,可輕松實現教師和助教、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4],改變了以往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程時間和空間安排的定式,給予了學生極大地自由去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可以提高零散時間的利用率,節(jié)省了往來寢室、教室的時間。故而有人又將慕課的教學模式稱為“翻轉課堂”。學生在寢室里或家里完成網絡在線的慕課學習,而課堂躍升為師生間深度知識的探究、思辨、互動的場所。使得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5]。慕課的教學形式不僅僅有幻燈片和視頻,文本、flash和HTML5等都可以作為慕課的教學課件,因此,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比于傳統網絡教學模式中師生的互動,慕課則擁有相對成熟的、多向性用戶互動論壇,供授課教師、助教與學生之間開展討論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不僅可以即時向助教、授課教師反映并獲得專業(yè)解答,同時也可以得到來自其他學生不同視角的意見,有利于師生之間就某一專題知識點展開有目的交流。學生還可通過社會化公共平臺(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與學生或者同伴群體展開學習、交流,分享學習體驗[6]。這種開放式多向性的相互討論,可以使學生就某知識點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超過簡單的聽課所得,更加契合對八年制醫(yī)學生培養(yǎng)的要求。
由于慕課擁有基于作業(yè)、考試、論壇這三部分相對完善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相對于傳統的網絡教學就更加具有約束力,慕課課程學習開具的結課證明也就更具有說服力。目前,美國已經有為護理專業(yè)學士學位(BSN)配套的慕課課程,讓工作繁忙的護士不用去學校就可完成護理專業(yè)課程學習并拿到學位[7]。參照美國護理專業(yè)這一授課模式,八年制醫(yī)學院學生如果通過選擇必修或者選修課程并且獲得相應課程結業(yè)證明的話,對拓展慕課教學應用范圍以及拓寬八年制醫(yī)學生的眼界與知識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截止至2014年8月,在慕課的主流網站coursera上已經匯集了全球105所高等教育機構的712項課程,也包括了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五所中國高等院校。在712項備選課程中,中文課程74項,英文課程616項。課程的主題包含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數理科學等近30個大類。而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的臨床八年制課程計劃為例,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其要求學生修滿至少36學分的非醫(yī)學專業(yè)課程和100余學分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必修課程。同時,還要求這些課程的大部分采用雙語甚至全英文教學。顯然,慕課提供的課程基本上能夠滿足八年制專業(yè)大部分選修課程和一部分必修課程要求。例如,計算機語言基礎、生命科學導論、史學綱要、生理學和解剖學等等。最為重要的是,慕課匯集了世界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優(yōu)秀的師資和課程資源,且以英語授課為主,醫(yī)學院校學生通過慕課學習無疑是提高英語水平的一種途徑。因此,在醫(yī)學八年制教育中逐步引入慕課教學是可行的。
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和資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其在線多媒體授課形式需要依賴于配套的硬件設施,包括輸入端、云平臺和接收端。國際多所高校的慕課網絡平臺通過近三年的發(fā)展都日趨完善。我國目前能夠招收八年制醫(yī)學生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fā)達、網絡資源好的地區(qū)。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的臨床醫(yī)學八年制為例,平均每個學生在宿舍所能享有的網絡帶寬在1M左右。問卷調研顯示,上海交通大學2009級、2010級和2011級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的筆記本電腦普及率為99%,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多媒體終端普及率為96%,完全符合慕課網絡教學的硬件設備要求。因此,在硬件配置上慕課應用于八年制醫(yī)學教育是基本可行的。
由于慕課將網絡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主體內容而非輔助手段,這使得其對于學生學習的質量評估顯得尤為重要。慕課現行的評價系統是依據學生的作業(yè)、考試、論壇三方面的完成和參與情況來進行分別打分,然后計算總分并頒發(fā)證書。在評分手段方面,慕課平臺采用包括電子自動評分(標準化考試模塊),學生互評打分和教師打分的方法來進行評分。相比于其他網絡教學方法所采用的在線計時評價和學習完成度評價來說,慕課的評價方式更為全面和客觀。考慮到醫(yī)學教育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醫(yī)學院校在引入慕課教學的同時,也可以采取線下考試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慕課教學推行的初級階段,可以將線上成績和線下成績共同列入對學生最終評價的項目中,并賦予不同權重。與此同時,也可以探索將線上成績和線下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檢驗慕課線上評價結果相對于傳統線下考試評價結果的相似度,從而更好地評估慕課線上評價的可信性。綜上所述,慕課自身的評價機制是較為完備的,醫(yī)學院校在開展慕課教學時可以根據本學科特點加以調整。
當前,慕課在學習結果的認證方面以提供證書為主,僅能作為學完課程并達到一定程度的證明。有些學者提出,慕課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程完成率不高、學習體驗缺失和學習效果難以評估等[8,9]。通過分析已有慕課課程提供平臺的課程設置認為,現階段如果引入慕課教學,尚面臨以下四大挑戰(zhàn)——課程資源問題、學習習慣問題、結果認證問題以及資金來源問題。
在課程資源方面,慕課能夠基本滿足八年制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對于人文社科等非醫(yī)學知識和小部分基礎醫(yī)學知識的學習要求。由于我國高校是從2013年才逐步發(fā)展慕課教育,其網絡課程仍然未建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醫(yī)學相關課程的數量和質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清華大學教授于歆杰提出,交互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抑或是受眾面比較小的課程就不適合慕課化[10]。在醫(yī)學教育中,操作實驗課、中藥材以及緊急救護課等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11]。鑒于慕課教學發(fā)展的不成熟性,現階段在醫(yī)學教育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此外,醫(yī)學院校學生后期主要進入臨床實習也會使慕課的使用率大幅下降。
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國的教育體制導致學生更傾向于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而不是主動地探索和尋找答案。慕課教學在給予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對學生自我監(jiān)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群體討論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慕課使用初期難免會有人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在結果認證方面,中國的MOOCs教育何去何從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課程認證制度的建立[12]。目前尚沒有高等教育機構承認慕課的結課成績,怎樣將慕課的線上評價和現有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融合在一起,并且制定出通用的評價規(guī)范是慕課可否逐步應用于醫(yī)學教育的關鍵。
由于慕課教育的課件前期制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由誰來出是現實問題。目前主要采用政府支持、高校主導和企業(yè)參與的模式[13],參照國外這幾年慕課發(fā)展歷程,慕課教育可能會是一種多渠道投入、開放性競爭的模式[14]。
[1]富冀楓,張君慧,姜敘誠,等.八年制醫(yī)學教育培養(yǎng)方案的構建和教育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8(z1):25-28.
[2]Stark C M,Pope J.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How Registered Dietitians Use MOOCs for Nutrition Education[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4.
[3]李明華.開放教育的本性:教育家的解放與學習者的自由[J].開放教育研究,2011(5):20-28.
[4]王忠惠,朱德全.MOOCs:希望與挑戰(zhàn)并存[J].四川教育,2014(5):26.
[5]黃 震.慕課及其給上海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世界科學,2014(3):22.
[6]賀志輝.慕課(MOOC)初探[J].時代教育,2014(7):222-223.
[7]Goldschmidt,K.and J.Greene-Ryan.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n nursing education[J].J Pediatr Nurs,2014,29(2):184-186.
[8]李 艷,張慕華.國內外代表性MOOCs項目比較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3):53-62.
[9]高 地.MOOC熱的冷思考——國際上對MOOCs課程教學六大問題的審思[J].遠程教育雜志,2014(2):39-47.
[10]周 蓮.慕課熱潮下的“冷思考”[J].學園,2014(4):200-201.
[11]張男星,饒燕婷.“慕課”(MOOCs)帶給中國大學的挑戰(zhàn)與機遇——訪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J].大學(學術版),2014(1):4-15.
[12]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3):11-29.
[13]焦建利.MOOC:大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國教育網絡,2013(4):21-23.
[14]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