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切其克
摘 要:朗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注重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學好課文的關鍵。
關鍵詞:朗讀訓練;朗讀教學;朗讀興趣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教學中朗讀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務。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一段好的導語,也能引起學生朗讀的極大興趣。如,我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哪些動物的尾巴?各有怎樣的特點?學生個個精神抖擻地搶著回答。接著我激趣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園看看一群小動物比尾巴的活動吧?!痹捯魟偮?,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小學低段的朗讀教學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因此,我們要在朗讀教學中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一年級的朗讀教學中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能說清楚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就足矣。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對三年級學生的要求就要高一層,不僅要讀懂一段話,一篇文章,還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朗讀教學,應以“讀”為本,體會情感
要讀好一篇文章,讀得有感情,必須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小女孩每擦一根火柴時內心的情感變化適當變換語氣、語音、語速,這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因此,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
四、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引導學生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閱讀課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再做適當?shù)狞c撥。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總之,朗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理想的途徑。
參考文獻:
李桂蓮.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教材與教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