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淑鳳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學困生歷來都是每一位教育者極為關注也極為困擾的問題。然而作為一名有著高度責任感的教育者,不能夠因為學困生的存在而放棄對整體教學質量的追求,應該給予學困生以高度重視,在教學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扭轉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局面,為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掃平障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學困生作為一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無數的一線語文教育者。本文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對于學困生問題有著很深的感觸。很多學困生之所以在學習中存在困難,不僅是來自于自身智力因素的問題,很多學困生還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原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教師應該深層次剖析其中的原因,要盡到作為教育者的責任,盡自己的教學努力來轉化這些學困生,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提高認識,改變教學態(tài)度
學困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提高的障礙,很多教師采取了諸多教學策略,但是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刻分析這些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的根本原因。教學策略流于形式,沒有在教學態(tài)度上做出相應轉變,這就造成很多學困生轉化難的局面。因此,為了有效轉化學困生,作為教育者首先應該從自身入手,提高認識,在教學態(tài)度上先做出轉變。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內在的進取意識
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在智力因素方面并不存在著明顯的學習缺陷,而往往是學習態(tài)度或者是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造成其學習困難的問題。這也就給我們的轉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喚起學生心底潛藏已久的進取精神,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會甘愿低人一等成為學困生,教師要深度剖析學困生身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有的放矢地解決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不斷樹立起學生迎頭趕上的自信心,為其主觀意識的轉變鋪平道路。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給予學困生問題以正確的認識,不能一味采取放任或者是表面化的處理方式,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學困生的原因,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來解除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觀和客觀障礙,喚起學生心底的進取精神,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迎頭趕上,通過不斷努力來換取質的飛躍。通過學困生的轉變不僅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同時還能夠為學生現階段乃至未來更高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衛(wèi)先.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J].文理導航,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