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秋雁
摘 要:針對初中英語教學設計來說,主要體現的是教師的思想、教師的思維以及教學的藝術設計等。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實施,新課標對初中英語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即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不斷融入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探討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并將任務型教學模式有效地運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初中英語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運用
21世紀是信息化、多元化、數字化的新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然而,隨著國際化的不斷進入,英語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尤為重要,初中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要想學生能夠順利地在生活中運用英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那么,應該如何促進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提出來的關于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論主要是區(qū)分兩個語言的學習概念,即學習和習得,其中學習主要指的是有意識的學習,進而獲取知識;習得則是通過對語言的運用和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和運用語言。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動力或者是動機,以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任務為主要過程,并通過展示任務成果為主要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和體現學生自身的價值。任務型教學的理論主要是以“輸入與互動”為基礎,強調語言不僅是通過訓練語言技巧和學習語言知識,還要經過不斷的實踐與運用,這樣才能夠充分突顯語言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開展具有“變化性互動”的課堂教學活動,即任務。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技巧。簡言之,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通過英語課堂這個平臺,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讓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和任務化,最終達到新課標對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
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1.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交際性任務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操作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見,英語口語交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言運用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性任務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虛擬的交際中不斷運用英語,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如在商場購物、街上問路、尋找丟失物品等場景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yǎng)。如,在講授“How do you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出國旅游的游客、機場的工作人員、路上行走的行人等等不同的角色,為學生設計交際性任務教學活動,即要求學生完成對話:A:How can I get to...?B:You can get there...進而使學生掌握英語的有關知識和句型結構,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最終促進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教師可以利用話題為主要線索,促進任務型教學的順利開展
目前,初中英語教材的結構與內容在編制的時候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每一章節(jié)都是以話題為主線的模塊,且這些話題大部分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有的與時尚話題相關等,這對教學的順利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出具有任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語言教學活動,同時構建出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基本骨架,有效地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確定任務分類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目前,新課改對初中英語教師的要求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為主要教學任務,使學生從“只聽”中“活”過來。然而,想要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在初中課堂教學中融入任務型教學。其中,在開展任務型教學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從情境中不斷地探索、發(fā)現、思考并獲得學習的樂趣,進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有效掌握英語有關的知識與技巧。如,在講授“How was your week”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有趣的圖片,同時放一首輕松、愉悅的英語歌曲,且這首歌曲是描述This weekend,I went to...,Im...,I did...等,通過這首歌曲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掌握新的單詞與句型結構。
4.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角色動態(tài)化
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想使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能夠順利地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其基本前提條件是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和改變角色,進而實現角色動態(tài)化。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學主體是教師,通過教師不斷為學生灌輸知識,要求學生硬性地將知識記下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死氣沉沉,還將大大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然而,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扮演督促者、引導者、組織者和監(jiān)督者,同時,教師還可以不斷調整師生之間的角色變化,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任務型教學的順利開展。如,在講授“Dont eat ?in class”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組,一組的觀點是:I agree somebody eat in class,而另一組的觀點:I dont agree...,通過在討論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總結和得出結論,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技巧。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任務型教學模式是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新課標不斷改革的必然產物之一。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以“任務”來促使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與合作等多種方式來完成學習中的任務,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技巧,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綜合能力。因此,這種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重點關注的任務,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思想、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并能夠有利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黃正明.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32):1-3.
·編輯 張珍珍
21世紀是信息化、多元化、數字化的新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然而,隨著國際化的不斷進入,英語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尤為重要,初中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要想學生能夠順利地在生活中運用英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那么,應該如何促進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提出來的關于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論主要是區(qū)分兩個語言的學習概念,即學習和習得,其中學習主要指的是有意識的學習,進而獲取知識;習得則是通過對語言的運用和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和運用語言。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動力或者是動機,以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任務為主要過程,并通過展示任務成果為主要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和體現學生自身的價值。任務型教學的理論主要是以“輸入與互動”為基礎,強調語言不僅是通過訓練語言技巧和學習語言知識,還要經過不斷的實踐與運用,這樣才能夠充分突顯語言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開展具有“變化性互動”的課堂教學活動,即任務。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技巧。簡言之,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通過英語課堂這個平臺,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讓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和任務化,最終達到新課標對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
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1.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交際性任務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操作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見,英語口語交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言運用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性任務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虛擬的交際中不斷運用英語,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如在商場購物、街上問路、尋找丟失物品等場景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yǎng)。如,在講授“How do you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出國旅游的游客、機場的工作人員、路上行走的行人等等不同的角色,為學生設計交際性任務教學活動,即要求學生完成對話:A:How can I get to...?B:You can get there...進而使學生掌握英語的有關知識和句型結構,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最終促進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教師可以利用話題為主要線索,促進任務型教學的順利開展
目前,初中英語教材的結構與內容在編制的時候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每一章節(jié)都是以話題為主線的模塊,且這些話題大部分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有的與時尚話題相關等,這對教學的順利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出具有任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語言教學活動,同時構建出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基本骨架,有效地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確定任務分類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目前,新課改對初中英語教師的要求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為主要教學任務,使學生從“只聽”中“活”過來。然而,想要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在初中課堂教學中融入任務型教學。其中,在開展任務型教學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從情境中不斷地探索、發(fā)現、思考并獲得學習的樂趣,進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有效掌握英語有關的知識與技巧。如,在講授“How was your week”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有趣的圖片,同時放一首輕松、愉悅的英語歌曲,且這首歌曲是描述This weekend,I went to...,Im...,I did...等,通過這首歌曲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掌握新的單詞與句型結構。
4.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角色動態(tài)化
在實際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想使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能夠順利地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其基本前提條件是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和改變角色,進而實現角色動態(tài)化。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學主體是教師,通過教師不斷為學生灌輸知識,要求學生硬性地將知識記下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死氣沉沉,還將大大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然而,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扮演督促者、引導者、組織者和監(jiān)督者,同時,教師還可以不斷調整師生之間的角色變化,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任務型教學的順利開展。如,在講授“Dont eat ?in class”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組,一組的觀點是:I agree somebody eat in class,而另一組的觀點:I dont agree...,通過在討論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總結和得出結論,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技巧。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任務型教學模式是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新課標不斷改革的必然產物之一。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以“任務”來促使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與合作等多種方式來完成學習中的任務,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技巧,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綜合能力。因此,這種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重點關注的任務,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思想、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并能夠有利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黃正明.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32):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