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榮
【摘 要】新課標下,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教師首先要學會建立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堅持貫徹快樂的教學理念,多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愛上數學學習。其次是多研究教學技巧,夯實學生數學基礎。其三是設立可行性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高效教學;策略
高效教學即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基本原則,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來,并產生較高效率的教育教學活動。高效教學理論與新課標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完全吻合,從一定程度上講,探討高效教學實質上就是探討新課標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探討新課標也絕對繞不開探討高效教學。本文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在初中教學數學學科的教師,在本文中擬談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高效教學的問題。
一、轉變師生關系,實踐快樂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教師處于主要地位,學生處于次要地位,教師完全主宰課堂,嚴格控制著教學的進程與學生的一舉一動,學生的行為都要合著教師的法度,否則就會被視為異常舉動,而受到教師的指責。處于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對學習并沒有心理與情感上的認可,只是在教師的威嚴下進行機械而被動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可以說是勞累的,是一場苦難之旅?,F代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與情緒,提出快樂教學理念。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學生只有在緊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币虼?,我們必須要轉變這種對立緊張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認同感,對數學學習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與積極的學習行為,以正面的情感與情緒來引發(fā)學生一系列積極的學習行為,讓學生愉悅而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讓數學學習成為學生一次愉悅之旅,成為一種需求、一種享受。一是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是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個體,他們有著獨立的人格與尊嚴,他們需要得到成人一樣的尊重與認可。我們要尊重學生,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學習體,而自己則作為平等中的首席,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激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動意識。二是信任學生,對學生充滿期待。學生有著巨大的學習潛能,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有這個實力與能力,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預留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釋放,潛能得以挖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加強雙基教學,夯實學生數學基礎
素質教育更為關注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既是現代教育形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新課程形勢下,我們要為學生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空間,鼓勵學生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限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有這樣的認識當然是正確的,但是許多教師片面地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雙基教學對立起來,認為傳統教學的雙基教學過于重視書本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向一些高難度的題目挑戰(zhàn)。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是無法取得成效的。傳統教學的雙基教學在任何教育形勢下都是必需的。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地基是關鍵。在數學這座大廈中,基本的數學概念與定理就是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數學這座大廈是根本無法豎立起來的。因此在新課程提倡創(chuàng)新教育的背景下,加強雙基教學仍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只是在進行雙基教學時,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過于強調學習結果忽視探究過程,強調記憶忽視運用的教學法,而要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再現數學真理發(fā)現的全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學生達到對這些概念與定理的深層理解與全面把握。這樣在以后的解題中,即使遇到題目復雜、富于變化的題目,學生仍然能夠透過紛繁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正確選用與整合知識點順利解題。
三、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全新方向與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與操作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來解決教材上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運用活動,達到活學活用,知行統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數學教學與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既要使學生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定理,同時還要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與現實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題目的生活氣息,增強教學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將學與用結合起來,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這對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掌握、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的過程、思維的過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要加強學習與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總結,以總結出更多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全面推進數學教學改革,讓數學教學更富有活力、魅力,更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吳永剛.淺談初中數學案例在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5,(1):202-202
[2]關小林.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未來英才,2015,(1):15-15
[3]王再彬.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