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芳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計算教學 準確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A-
0112-01
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學技能。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學習計算的初始階段,從小養(yǎng)成正確、熟練的計算方法可以對學生產生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的低年級計算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讓學生機械、重復地計算,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計算準確率也不高。怎樣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
一、激發(fā)動機,讓學生想算
在小學低年級,無論教師認為計算教學有多么重要,但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問題,只要喜歡、感興趣,不管花費多大工夫,學生都會想盡辦法去完成。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如能通過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計算動機,讓學生想算,那么,計算教學就會事半功倍,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有余數除法的特點,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在學校組織的跳繩比賽中,教師把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跳繩按順序發(fā)給參賽的同學,你能猜出發(fā)給第17個同學的跳繩的顏色嗎?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們紛紛猜了起來。當學生久猜未果時,筆者把正確答案告訴了他們,他們感到很好奇,紛紛向筆者請教經驗。這時筆者再引入有余數除法的教學。這樣,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激發(fā),想盡快地透過有余數除法的計算去驗證自己猜想的結果。由于學生的好勝心強,又特別想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去計算,學生計算的準確率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材料特別感興趣時,他們的學習動機就很明確,想盡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教學課例中,教師就是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通過猜一猜活動,讓學生想算,這時,學生的精力會全身心投入,為提高計算效果奠定了基礎。
二、講清算理,讓學生會算
對于計算教學來說,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只有理解算理,才能為學生提供正確可靠的思維方向。因此,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計算得又對又快,教師就要講清算法算理,讓學生掌握正確計算的方法要領。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三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法時,筆者以“335-123”為例進行教學,在教學之前,筆者先讓學生復習一位數減法與兩位數減法,然后,讓學生說說對于這樣的計算題應該如何進行計算,自己先試著解決。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三位數減兩位數的算法算理:先把三位數與三位數對齊,從個位減起,再把減得的結果寫在對應的數位上??偨Y完畢后,筆者再結合具體的三位數減法的例子讓學生述說算理。在此基礎上,為了深化學生對三位數減法的認識,筆者就特殊的數字“0”進行提問:在三位數減法中,末尾有“0”可以省去嗎?百位有“0”呢?為什么?這樣教學,學生對三位數減法的算法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自查,讓學生算對
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其根本目標是讓學生算得對、算得快。怎樣才能保證計算正確呢?注重自查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根據計算習題的要求,讓學生采取適合自查方法,養(yǎng)成做一道對一道、題題清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算得對。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讓學生計算“81-27”這道習題,由于退位減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筆者讓學生先計算,再驗算,以此來保證學生計算的準確率。又如,對于《表內乘法》《表內除法》中的相關計算題,在驗算時一般采用讓學生口述乘法口訣的辦法進行檢查、驗算。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明確檢查要求,除了學生由于對算法算理不牢造成的計算錯誤,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書寫的認真程度、計算是否馬虎、丟字、多字等進行檢查,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查習慣,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提供保障。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讓學生養(yǎng)成自查的習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準確計算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自查的方法有許多:驗算、再算一遍、目測、心算、口算等,學生要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采取適合自己的自查辦法,促使學生計算的準確率真正得到提升。
總之,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計算、主動計算、注重自查,長此以往,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必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