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等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正處于變革關鍵時期。打破傳統(tǒng)國立大學一家獨大的格局,辦學主體和學校性質(zhì)都在發(fā)生變化。民辦高校、職業(yè)教育和應用型綜合大學在摸索中不斷發(fā)展。不同類型和不同教育目的的大學,其教育方式不同,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有差異,教學對象在性格、學歷、經(jīng)歷等方面也會不同。
本論文從應用型大學的教育對象入手,研究和探討其心理狀態(tài)和需要,為應用型大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教育;學生心理;教學方法
Abstract:at present,higher education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change.Break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university a dominant pattern,main body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re changing,teaching objective and teaching content are different,the teaching objectin character,qualifications,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 will be different.
This paper from the start with the applied university education object,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eed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work.
Keywords:Psychological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Type University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應用型大學教育的發(fā)展是“倒逼迫”型的,也就是最先嘗試應用教育并非國立綜合型大學,而是一些國立職業(yè)學院或者民辦院校。
因為早期,在國家還沒有關注職業(yè)教育時期,這些非綜合型大學在資金支持、師資力量、生源等方面都處在劣勢;同時由于競爭激烈,他們的生存現(xiàn)狀較為艱難。為了繼續(xù)生存,必須在教學方向上作出改革和創(chuàng)新。故而走“實用”路子,培養(yǎng)“應用型”學生,一方面符合國家政策方針,另一方面可擴展生源,再者也順應企業(yè)的實際需要,一舉三得。
2.研究對象
基于上述原因,絕大部分民辦應用型大學的生源較為廣泛和復雜。生源中既有高中畢業(yè)生通過高考后進入大學的,又有中?;虼髮.厴I(yè)生,甚至還有初中畢業(yè)生。這些學生除了在學歷背景上有很大差別外,家庭經(jīng)濟狀況要比普通高校兩極分化更嚴重。所以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很大不同。
本文主要對應用型大學中性格比較個性或者說有些不合群,思想意識不交獨特的,人際交往圈比較封閉的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和研究。因為雖然這知識一小部分人,但是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對整個班級甚至整個學生群體都會產(chǎn)生影響。
3.研究目的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研究,把握這一部分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為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心理教育甚至整個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秩序的維護提供建議。
4.研究內(nèi)容
4.1研究對象的日常行為
作為教師,在對學生行為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和普通學生不同。他們的行為與普通學生相比有以下不同。
(1)上課位置最經(jīng)常做的地方是教室的四個角。普通學生一般會選擇前面靠近講臺、中間或者后面。二我們的研究對象卻喜歡坐在教室內(nèi)最不能被教師和同學們事項觀察到的四個角落里。
(2)課上表現(xiàn)呈現(xiàn)兩極化。要么默默蜷縮在角落中從不說話或者回答問題,也不關注課堂進程,伏案睡覺或發(fā)呆。要么表現(xiàn)的特別興奮,玩手機、說話或者對老師的講課提出非常尖銳的挑釁的問題。
(3)冷漠,不關注他人感受。研究對象最常出現(xiàn)的表情便是冷漠,不管你跟他說什么,誰跟他說話,課堂上發(fā)生什么事情,其臉上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除了同學或教師的某些行為或話語觸犯其自尊心時。
(4)情緒控制能力差。這些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不關心,但是卻非常關注大家對他們的看法。內(nèi)心很敏感,易怒,情緒上來部分對象,甚至會甩手離開教室。
(5)不喜歡與人直視。教師或同學在與之交流過程中,其眼神總是漂移,或者低頭,表現(xiàn)出反感之意,有的甚至不回答溝通者的任何問題。
(6)喜歡獨來獨往,班級內(nèi)幾乎沒有朋友,朋友是別的班的同類型同學。上課遲到或早退現(xiàn)象嚴重,而且從不解釋理由。
(7)喜歡讀網(wǎng)絡小說,玩游戲,而且特別依賴。
4.2研究對象的心理及原因
行為學和心理學都曾提過:人類的任何外顯行為都是與其內(nèi)在心里有關系的——或者是心理活動的直接體現(xiàn),或者是與心理活動正好相反的行為表現(xiàn),要么就是用冷漠的行為掩蓋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研究對象有著與普通學生不同的心理活動,從而導致上面的外顯行為。而且他們的這種心理活動往往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1)害怕被拒絕,故而封閉自己。這種心理狀態(tài)和他們之前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因為民辦應用型大學所招生的很大比重的學生學習經(jīng)歷較為坎坷,因為他們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成績較差。而中國的高考制度或者傳統(tǒng)觀念里,對于學習好的孩子大家都喜歡,也樂于主動與他們交往、溝通;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會被粗魯?shù)膭澐值健安槐幌矚g”的行列,甚至被認為是“壞孩子”,會被孤立。這種遭遇會對這一部分學生的身心產(chǎn)生不利影響,處于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會把自己包裹和封閉起來。
民辦院校的招生對象中很大一部分是此類學生,所以其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
(2)內(nèi)心想要被關注,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關注,所以其外在行為會顯得比較奇怪,要么挑釁或搗亂,要么冷漠。每個人在內(nèi)心生出都有被別人關注的渴望,但是有的同學他們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獲得關注。用他們的理由來說:學習不好、長得不帥或不美、沒有特長、家庭狀況也不好,沒有一點可以引起關注的,想來想去還是惹事更為簡單直接。
(3)曲高和寡的孤獨感。有一部分學生,總覺得自己的思想比較獨特個性,想法較為高深,老師和同學都無法理解他,或者都不能與之比肩,久而久之就有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孤獨感。
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上課時手中拿的書永遠都不是課本,而是他自己比較喜歡的、寫得比較好的課外書。而且,他主動跟授課教師談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上課他絕對不搗亂,會安安靜靜的,保證期末考試通過;但老師不要管他,不要提問他,不要不讓他看自己喜歡的書。經(jīng)過了解得知,該生高中時間學習較好,對升學抱有極大期望,但是最終結果是高考失常,只被一個普通民辦二本院校錄取,迫于家庭壓力又不能復讀,進入學校后又覺得周圍他的同學無法在精神上與之比肩,所以內(nèi)心比較失落和抑郁,最后導致了他現(xiàn)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
(4)自卑。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同學都上了比較好的公辦院校,而自己卻上了普通的民辦院校;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是長相不好;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家庭比較貧困;有的是因為自己性格本身比較靦腆懦弱,又遇到比較強勢的同學或室友,受到過打壓欺負等等。自卑的心理促使他們不愿說話,不愿關注別人的“美好”而揭露自己的“傷疤”。
5.對策研究
針對研究對象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結合日常教學過程中與此類學生的交往經(jīng)驗,戰(zhàn)隊教師或?qū)W校該如何對待和幫助此類學生提出以下建議。
(1)必須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民辦應用型大學往往或運營壓力,所以在人力成本方面盡量減少開支。但是,這種行為得不償失,沒有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單憑教師在課堂上例行公事般的勵志根本不起作用。
(2)對待不同心理原因造就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比如,對那些確實不想被關注,只想安安靜靜呆著的學生,建議教師不要在課堂上當眾批評或者經(jīng)常提問題,而是私下里跟其談心,了解其內(nèi)心真實想法后作出對策。
對于本身就像獲得關注,但是其獲得關注的方式可能會比較極端如挑釁老師和同學,擾亂課堂秩序,故意遲到早退等等。教師要有耐性,除了不能當面給予過于嚴厲的批評以外,還應該在課堂上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經(jīng)常用目光關注他們、或者拿他們開一些無關緊要的玩笑(中間一定牽涉上另外一名同學,以免該生多想)、請他們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當全班的面予以適當表揚等等。
(3)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應該經(jīng)常找他們聊天。因為一些民辦應用型大學有一個特點就是一些專業(yè)的收費比較高,無意中給某些家庭困難的學生造成物質(zhì)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這些學生敏感又自卑,課堂上最好不要拿他們開相關的玩笑,課下有多交流,幫助他們聯(lián)系一些兼職,或者幫助。在學業(yè)上予以指導,提高成績,獲得獎學金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6.總結
總之,應用型大學的部分學生因其經(jīng)歷不同,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不同,其在心理和行為上會表現(xiàn)出自身特點。作為教師,不管面對什么學生,既要做到具體學生具體分析,又要有做夠的耐心、技巧和智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并付諸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斌.《應用型高校專升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教育對策的調(diào)查研究.教育與職業(yè)出版社.2010.
[2]康健.馬俊紅.《應用型大學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狀況研究》.中外教育研究.2010.
[3]顧志良.《應用型大學教育的改革實踐與創(chuàng)新》.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9.
[4]張澤寶.《高等學校特殊學生群體行為研究及管理對策》.電子科技大學.2006.
[5]殷乾亮.姜紅仁.《論貧困生心理行為及對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
[6]林琴,徐勇.《網(wǎng)絡成癮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