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云等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社團作為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建設特色校園的新途徑在高中校園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然而,高中地理社團卻發(fā)展緩慢,鮮有設立。通過分析高中地理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高中地理社團建設的基本思路和實施策略,為高中地理社團建設提供指導。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社團;學生社團
高中地理社團是對地理學有興趣的高中生為實現(xiàn)自身地理需求而自發(fā)組織的學生社團,其在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提高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增強高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高中地理社團作為高中學生社團的一部分,其為高中學生了解社會自然地理環(huán)境、開展社會實踐開辟了新的路徑,同時,也為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增加了一條新的途徑。
1.高中地理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對高中地理認識有偏差,地理社團難受重視
在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下,高考為文理分科考試,在“一切為了高考”的壓力之下,理科學生幾乎不學地理,在文科學生的考試中地理也以文科綜合的形式出現(xiàn),占高考比重不大,地理作為“副科”的傳統(tǒng)思維在人們的思想認識中仍有殘留。很多學校在高一年級文理分科前不重視地理,不利于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又限制了高三年級參與社團活動,很大程度挫傷了學生參加地理社團的積極性。加之課時繁多,學習任務重,學生抽不出足夠的空余時間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使那些對地理社團感興趣的同學也只能望洋興嘆。此外,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加大,很多學生加入社團只為修得一技之長,而地理在培養(yǎng)學生“特長”方面處于弱勢,家長在學生選擇社團時施加壓力,迫使一些同學加入文學、藝術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特長”的社團,降低了地理社團的人氣。正是由于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各個方面對地理不夠重視,沒能調(diào)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使得地理社團發(fā)展緩慢,甚至在一些高中根本沒有設立地理社團。
1.2社團活動單一,缺少生存保障
地理學是一門集綜合性與地域性于一體的學科。因此,地理社團在開展社團活動時往往要結合區(qū)域?qū)嶋H并綜合氣候、環(huán)境、水文等多種自然要素。然而,高中生多為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差,學校出于安全考慮,會限制地理社團的活動范圍。加之高中生與社會接觸少,社會關系簡單,在進行社會調(diào)查和地理社會實踐活動時難以進行大范圍、有深度的研究。
同時,社團經(jīng)費不足也制約了地理社團的發(fā)展。地理社團不像文學社團、書法社團那樣只需要一個活動場地就可以正常的組織社團活動,其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專業(yè)工具和專業(yè)器材,如地圖、地球儀、羅盤等,因此社團建設中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而學校投入少,學生又沒有經(jīng)濟來源,社團活動經(jīng)費大多依靠學生自己拉贊助,社團發(fā)展中經(jīng)費沒保障,財力不足,配套設施差,使社團難以生存。
1.3社團管理水平落后,難以長效發(fā)展
一個組織要想取得長遠的發(fā)展,好的管理是的必不可少的。目前關于高中地理社團的研究比較匱乏,大多地理社團或是自己探索或是照搬其他社團的模式,脫離了地理社團的實際,缺乏地理性。組織混亂,管理落后,必然影響社團的良性發(fā)展,并且社團缺乏專業(yè)的老師提供正確的引導,這也是制約高中地理社團發(fā)展的一大因素。
2.高中地理社團建設的基本原則
高中地理社團要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樹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目標。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做到讓那些對地理學有興趣的學生有用武之地。作為高中校園中培養(yǎng)地理興趣、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載體,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2.1自主性原則
高中地理社團是一群有地理興趣的學生為了其共同目標而自發(fā)組織的學習交流平臺,所以在社團建設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決定社團事務,在相關制度、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學生自主權力的最大化。社團成員彼此之間是志同道合的、有著共同理想目標的同齡人,他們之間的交流會更加順暢愉快,他們之間的合作也會閃耀出更多的光芒。把權力交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敢于嘗試,勇于探索,在探索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進步。
2.2開放性原則
地理社團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打破了地理課堂封閉化的模式,讓學生自我發(fā)展、自主發(fā)展,以突出學生個性,開闊學生視野。地理社團的開放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一、社團成員的開放性。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與環(huán)境、化學、數(shù)學、物理等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要充分利用地理學的這一特征,廣泛吸收學生資源,豐富社團內(nèi)容。社團活動面對的應該是全部在校學生,以吸引更多人自由的參與社團活動。二、社團活動的開放性。地理學同時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特性[1],并且與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地理社團活動時要面向社會,挖掘社會資源,充分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為社團活動注入活力,“開門辦社團”。多與兄弟學校、當?shù)孛耖g公益組織、社區(qū)、工廠等合作,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社團活動,又能提高社團活動質(zhì)量,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培養(yǎng)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三、社團管理的開放性。在管理方式上,地理社團要給予社團成員充足的自由空間,使其得到鍛煉與成長。在管理方法上,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不斷促進社團的發(fā)展。引入地理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對新技術的了解和掌握,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2.3平等協(xié)作原則
地理社團是學生自己組織的學生社團組織,社團成員的身份地位都是相同的,在社團活動中應該平等協(xié)作,一視同仁。社團負責人應該是所有社團成員共同推選的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管理上要以德服人,避免“官僚思想”在社團內(nèi)的滋生。地理社團工作往往需要幾個人或者某個團體共同協(xié)作,因此,尊重每個成員建設性的觀點和建議,大家商量著做,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社團大家庭。
3.高中地理社團建設的實施建議
3.1在高中地理社團的組織方面
首先,在高中地理社團成立之初,應由校團委、校教導處等組織牽頭成立,學生以共同的地理興趣愛好為紐帶,完全自愿的參加和參與地理社團活動[2],確立社團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不斷完善社團章程,規(guī)范社團活動秩序。地理社團成員數(shù)量應該控制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保證社團活動的有效開展,使每個社團成員都能有效參與社團活動。聘用校內(nèi)受學生喜愛的地理教師擔任地理社團的指導老師,還可以在學生和學校的推薦下聘請校外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為社團服務。
3.2在高中地理社團的管理方面
高效有序的管理是一個社團長期發(fā)展的根本保證,高中地理社團的管理一定要強化制度觀念。高中生自治能力相對較差,發(fā)展健全的社團制度體系能保障社團向著科學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但同時也不能失去學生在社團自主管理中的主體性。要以合理完善的評價標準鼓勵社團成員,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為社團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社團指導老師應該是在校任職的地理教師,熟悉學校各項事務和社團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3]。指導教師負責社團日常工作、學習的安全保障,指導社團章程、工作計劃的制定及修改,輔助學生開展各種具有地理特色的社團活動[4],在保證學生不犯重大錯誤的情況給予正確的引導,關心社團利益,關愛社團成員。地理社團要形成由指導教師、社長和社團的主要成員形成的社團管理委員會,負責社團日常事務,對社團成員進行登記注冊,定期召開社團成員會議,組織開展有意義的社團活動。
3.3在高中地理社團的社團保障方面
地理社團要發(fā)展必須要得到學校各部門理解、支持和重視。針對當前地理社團存在的資金不足、活動場地匱乏等狀況,學校應予以大力支持和幫助,給予相應的資金投入,完善相應配套設施。配備專業(yè)的地理教師,指導社團工作,提升社團管理水平。社團活動還必須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高中階段實行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往往“一言九鼎”,因此,社團工作必須得到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可以考慮將社團活動與班級考核的掛鉤,把學生社團活動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把地理社團活動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列入課外活動課表,使地理社團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第二課堂”[5]。這樣不但能滿足社團正常活動的需求,還能促進特色高中的建設,提升學校形象。
除了外部的保障,社團自身也要有完善的內(nèi)部保障機制。地理社團工作要做到有綱可循,做到每次活動都有計劃,活動結束要有總結。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項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地理特色的社團活動,如開展地理課件制作大賽、環(huán)境保護主題宣傳日、專題地圖制作等活動,以保證社團長興不衰。社團成員各盡其職,扎實工作,注重新老成員之間經(jīng)驗的傳承和工作的銜接,以社團章程為依據(jù),定期組織召開社團整頓工作,使地理社團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
4.總結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高中生學習壓力將逐步減輕,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參加社團活動,高中地理社團也必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時期,高中地理社團作為高中學生社團的組成部分,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面都有其存在和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但是,作為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學生來說,其價值取向還未發(fā)展成熟,過多的參與社團活動或過分沉浸于社團活動帶來的成就感而影響學習成績都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教師應給予正確的指導,防止學生偏離學習重心,耽誤學業(yè)。
參考文獻:
[1]杜瑩,陳錫才,高慶彥,徐超.20世紀以來中國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嬗變[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9):64-68
[2]魏曉偉.論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M].山西師范大學,2012
[3]王會軍.當前中學生社團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6):42-43
[4]李偉勝.從活動方式角度看三種形態(tài)的中學生社團[J].思想理論教育,2009(20):12-15
[5]孫忠心,曹炳達.農(nóng)村小學社團建設的實踐研究--以象山縣西周鎮(zhèn)中心小學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5):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