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榮 李紅
【摘要】目的:分析探析對腦出血患者采取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后對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藥物飲食、健康教育、腦外科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出血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腦出血;生活質量;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2-0160-01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選擇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 CT 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患者。試驗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齡為20~62 歲,平均年齡為(45.8±2.7)歲,平均病程為(6.9±4.1)h。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為21~60 歲,平均年齡為(44.2±3.1)歲,平均病程(7.1±4.3)h。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1)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監(jiān)測體溫、脈搏、血壓、心率,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積極采取合理的搶救措施;(2)注意分析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觀察患者的表情、神志等,如表情是否淡漠、是否反應遲鈍等;(3)專業(yè)護理,包括體位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通暢、環(huán)境通風潔凈、降低院內感染護理等;(4)監(jiān)測患者的尿量是否正常,準確記錄患者的尿量,鑒定泌尿系統(tǒng)器官有無發(fā)生損傷。
試驗組患者:給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
(1)早期護理:患者入院后,配合醫(yī)師進行急救護理,通過儀器檢查結果、臨床診斷、與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然后進行整體狀態(tài)評估,監(jiān)測臨床指標,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告并及時處理 ,做好安撫工作;
(2)心理護理干預:腦出血患者往往情緒不穩(wěn)定,比較焦慮,為了讓患者平息心情,首先要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個體化,制定不同的護理計劃。與患者搭建良好的關系,取得信任后,引導家屬積極配合,學會運用表情、體態(tài)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重塑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的治療;
(3)康復護理:對語言功能、肢體功能進行恢復性的康復治療,對于發(fā)音困難的患者,首先教會簡單的交流方式,然后進行由易而難的發(fā)音訓練,促進語言、肢體功能的恢復。從臥床開始,然后訓練坐姿、站姿、穿衣、刷牙等日常行為活動,促進患者的感覺、運動功能恢復,提高依從性。此外,通過癥狀、體征進行辨證給食,對實熱者,給予清涼飲食,如金銀花茶等;對體弱者給予健脾益氣的飲食,如茯苓。
1.3診斷指標:生活質量評價:根據Barthel 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上下樓梯、洗澡、大小便、進食等十項內容,每項10分,滿分100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計數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通過t檢驗,結果由均值±標準差(x±s)表示,當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比較:試驗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對于治療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不僅要求挽救生命,更加關注對治療后的預后和生存質量的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重,中老年人群中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發(fā)作腦出血的幾率也增高,高血壓疾病是腦出血的重要疾病因素之一,其嚴重影響腦、心臟、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器官的功能衰退。腦出血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嚴重疾病,若治療不及時,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1]。
護理干預將重點放在可觀察的外在行為,通過學習、教育調整、改變軀體癥狀,建立健康、正確的行為。通過專業(yè)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保持心情愉悅;通過行為干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積極進行功能性鍛煉。研究表明,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試驗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大大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2】。
腦出血的治療效果與預后有著顯著的關系,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較多,臨床研究表明,康復鍛煉、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預后;腦出血患者如果臨床處理不當,則會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其次,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也至關重要,如密切監(jiān)護患者的生命體征,保證呼吸暢通,保障腦部供氧,從而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鳳,鄒春梅,吳翠平等.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1):1241-1242.
[2]劉玲娟.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中旬刊),2012,03(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