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桃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的化學素養(yǎng),同時為學生以后學習打下必備的知識基礎,并培養(yǎng)其應有的學習能力。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教育要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是促進學生探究化學世界的內在動力,對學習過程和效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進入高中之后,化學學習的難度突然增大,有很多學生喪失了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的探索與幾點體會。
一、精心設計教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堂課尤為重要,把第一堂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要想上好第一堂化學課,首先要精心設計。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把教學難點定在激發(fā)興趣和樹立信念上。例如在高一新學期里我拿到課本第一節(jié)課不是學習課本的內容,而是從展示化學家阿佛加德羅和數(shù)學家高斯的一場辯論開始的。爭論的焦點化學到底是不是一門自然科學?高斯認為數(shù)學是一切自然科學之母,而化學只是一門使用技術,算不上真正的科學,而阿佛加德羅卻認為化學也是一門自然科學,他舉出一個例子,在數(shù)學上“2+1=3”,但在化學上這樣的結論不一定是對的,如2mol的氫氣和1mol的氧氣完全作用只生成2mol的水蒸氣,于是學生在感受化學神奇魅力的同時,油然而生了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中,質疑、反思是每個人與生俱有的思維能力,但由于過去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不僅沒有使學生的這些原生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自由發(fā)揮,進而得到必要的發(fā)展和提高,反而使其被限制。其實從教育的本意來講,學習是一個質疑和釋疑的過程,掌握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固然重要,但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則更為重要,因為發(fā)現(xiàn)問題的前提是主動、自覺、全身心地投入,而這恰恰是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缺乏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質疑、反思是課堂教學必須突破的壁壘。
二、巧妙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
我們知道,哪里有物質,哪里就有化,可以說化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提出問題,引起爭論,教師可以順勢用化學知識來做解釋。如結合圖片,讓學生討論平谷縣的溶洞是在怎么形成的?這時教師可在學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釋,這是難溶的碳酸鈣與可溶的碳酸氫鈣之間互相轉化形成的。另外,結合生活中水壺里邊的水垢,講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壺和鍋爐里能形成水垢,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鈣等沉淀的緣故。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對生活和生產都有危害。通過這一番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對碳酸鈣與碳酸氫鈣間轉化這一知識印象更深刻。還有利用目前很熱門的環(huán)境問題引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溫室效應的原理、臭氧層空洞、汽車尾氣、土壤改良等問題,學生聽說過,卻很少認真思考過。舉出這些實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穩(wěn)定學生的興趣
無論怎么說化學原理和計算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為了鞏固化學實驗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興趣,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快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對抗等多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通過幻燈片、多媒體把學過在知識編成題目,組與組之間進行對抗,看誰答得又快又準確,在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反復做題、講題所無法達到的??傊?,這種方法能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使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的應變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學習興趣濃厚,知識掌握得牢固。另外,這種方法還適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學計算的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還需要不斷學習,刻苦鉆研,積極探索,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鞏固下來。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其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四、規(guī)范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演示實驗生動、鮮明,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保證課堂演示實驗的成功,教師每次實驗前都做好充分準備,努力做到操作規(guī)范,速度適中,便于觀察。為避免學生只是看實驗,覺得好奇、好玩而忽視學習,學生每次觀察實驗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觀察提綱和真實詳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逐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如在講鐵時,為了揭示鐵生銹的原因,可以首先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思考鐵生銹的各種情況。如在通常情況下,鐵制品放在空氣中就會生銹,可涂了油漆則不會生銹,而干燥的鐵制品則不會生銹等。然后經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幾種假設:
(1)鐵制品生銹是因為在與空氣接觸時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化合。
(2)鐵制品生銹是因為水分子的存在,鐵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
(3)鐵制品生銹是水和空氣對鐵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推論,然后再根據(jù)不同推論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推論是否正確,最后由實驗得出結論:即鐵生銹是鐵和氧氣、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fā)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這樣不但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效果甚佳。
通過生動活潑的化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但這種興趣還不夠穩(wěn)定,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便容易喪失信心。為了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一方面要通過學科滲透德育來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如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故事,使他們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功夫。
總之,在高中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上還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打造幽默的課堂氛圍,做學生眼神的知音,用表情和身體語言去感染學生,努力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走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