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蘭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中并發(fā)心室顫動的急救護理要點。 方法: 急診PCI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過程中發(fā)生心室顫動,立即給予有效的電擊除顫、心外按壓、心電監(jiān)護,保持呼吸道通暢,高流量氧氣吸入,維持正常血壓及水電解質平衡等一系列搶救措施。 結果: 5例患者經及時積極搶救均獲成功并順利完成冠脈介入治療。 結論: 在AMI患者實施急診PCI的過程中,護士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及時觀察冠脈壓力的變化,有預見性地準備好各種搶救器械及藥品,一旦發(fā)生心室顫動,采取及時、積極及準確的搶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室顫動;急救護理
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目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最為有效的手段,能盡早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恢復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1],因此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近年來已成為臨床上緊急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傷的診斷技術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其中以心室顫動最為嚴重,如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患者心跳驟停而猝死,故及時有效地除顫和心電監(jiān)護是搶救成功的關鍵[2]?;仡櫺苑治鑫以航陙硇屑痹\PCI中發(fā)生心室顫動的5例病例資料,總結急救護理經驗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近5年來行急診PCI上百例,術中突發(fā)心室顫動5 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齡41~78 歲;左主干狹窄(>85%)1例,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完全閉塞2 例,近端及中段狹窄(>95%)2例。
1.2 救治方法 所有患者在發(fā)生心室顫動時,均伴不同程度的意識喪失,立即將導管撤出冠脈,即刻給予心前區(qū)叩擊和胸外心臟按壓等措施,并馬上給予200J-360J的非同步直流電除顫,同時給予高流量吸氧,遵醫(yī)囑靜脈應用利多卡因、可達龍、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藥物,加強補液擴容。必要時予以氣管插管輔助通氣。
2 結果
發(fā)生心室顫動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經3次電擊除顫后恢復竇性心律,其余2例均1次電擊除顫復律成功。復律成功后患者繼續(xù)行冠脈介入治療,均完成PCI治療,手術效果滿意。
3 急救護理
3.1 高度重視心理護理,認真做好評估
心理護理貫穿整個術中。術前護士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消除其不良心理并多鼓勵、安慰患者,并介紹同類成功病例,使其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手術,以提高手術成功率。心搏驟停復律成功后,患者意識恢復,護士用親切的語言安慰患者,消除其因胸痛等不適而產生的恐懼感。注意非語言溝通,如一個點頭、一個微笑,或握著患者的手,不僅緩和了室內的緊張氣氛,而且能轉換患者的不良心境,喚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 。
術前對危重患者要認真評估,如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心功能不全以及冠脈開口病變等危重患者在介入治療過程中較易誘發(fā)嚴重室性心律失常,術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具體措施:⑴建立靜脈通道時使用留置針;⑵搶救物品及藥品完好,處于應急狀態(tài);⑶盡量備足各種型號的導引導管、微導絲及球囊和支架。
3.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準確使用搶救藥物
3.2.1 護士要密切觀察手術進程,并對可能引起心室顫動的高危操作進行預測,隨時做好搶救準備;一旦發(fā)現造影劑排空延遲,應囑患者用力咳嗽,以促進造影劑盡快排空;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3.2.2 術中需嚴密觀察并記錄心電圖波型和壓力變化。當出現心動過緩、頻發(fā)早搏二聯律、三聯律、成對室早、短陣室速等有可能導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預兆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以引起高度重視而及時撤離導管。
3.2.3 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重視患者的主訴。術中患者出現的各種癥狀,如胸悶、胸痛、出汗、惡心、嘔吐、氣急等均應及時處理。嘔吐時囑患者頭偏向一側,以防窒息,并防止墜床。
3.2.4 準確使用搶救藥物,如再灌注后出現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冠脈內注射維拉帕米或應用利多卡因靜脈注射;血壓明顯下降時,加快輸液速度,靜脈注射或滴注多巴胺,同時按照醫(yī)囑,準備應用腎上腺素、胺碘酮、阿托品等搶救藥物;護士在搶救過程中對醫(yī)生的口頭醫(yī)囑需復述一遍后方可執(zhí)行,保證用藥及時和準確無誤;在輸注搶救藥物的同時,要及時詢問患者感受,密切觀察病情,關注心電圖和壓力變化, 以確保搶救成功。
3.3 電擊除顫的護理
護士應熟練掌握除顫儀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在緊急情況下做到分秒必爭,避免延誤搶救時機。一旦發(fā)生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應立即行非同步直流電除顫,能量選擇200J-360J,首次電擊除顫未能成功者可加大能量,最大360J。除顫時應注意:充分暴露胸部;電極板上均勻涂擦導電糊以防除顫時灼傷患者胸部皮膚;除顫后馬上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直至恢復竇性心律;保持呼吸道通暢,痰多時及時吸痰。
4 小結
AMI患者在急診PCI中, 由于冠狀動脈血管梗死的部位和程度不同, 以及術者操作技巧和熟練程度等因素影響, 可能會在術中發(fā)生心室顫動, 及時而恰當的搶救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4]。護士術前應做好搶救藥品的準備工作, 保證所有搶救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tài)。同時重視術前心理護理。術中注意力要集中,做到細致、敏銳的觀察;熟悉手術步驟及手術者的意圖, 與醫(yī)生配合默契;嚴密觀察病情,做好心電監(jiān)測和冠脈壓力監(jiān)護,及時發(fā)現室顫前兆,準確及時向術者報告,保證合理及時地使用搶救藥物,及時進行電擊除顫,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另外,隨著急診PCI的廣泛開展,診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導管室護士充分掌握PCI的相關知識、心電圖知識、除顫技術和心肺復蘇技術,熟練掌握心室顫動的判斷及救治原則,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積極應對,配合醫(yī)生正確處理和迅速救治,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Broodie BR, stu的y TD,wall TC, et al. Importance of time to reperfusion for 302day and late survival and recover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primary angiop 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2ol, 1998, 32 (5) : 1312.
[2] 朱麗娟.冠脈支架術后病人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7(19):202-203
[3] 張穎,劉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所致并發(fā)癥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0):1278.
[4] 張貴生,潘桂華,劉彩萍,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并發(fā)心室顫動的搶救[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4):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