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
摘要:目的:探討周圍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的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方法:對周圍靜脈留置針輸液患者針體留置時間觀察分析。結果: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延長率提高30%,平均留置時間為5.4天。結論:通過提高靜脈留置針的干預措施,有效延長了導管留置時間,提高了留置效果,減少了患者持續(xù)輸液的穿刺頻率,減輕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 留置效果 留置時間 影響因素 護理措施
外周靜脈留置針(vein detained needle)操作簡便,適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應用,在減輕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的同時也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近年來已被我國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其留置時間一直存在爭議,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規(guī)定套管針留置時間不超過96小時[1],Powell J[2] 等認為沒有臨床癥狀時可以留置10天,Bregenzer[3]提出質疑:常規(guī)更換留置針是否需要?孟慶慧等[4]則認為留置針流暢且無炎癥跡象時沒有必要更換導管,我國衛(wèi)生行政部門及留置針廠家主張留置時間為3-5天。參考眾學者理論依據(jù),本科室在使用靜脈留置針中通過改進留置時的護理防范措施,跟蹤觀察3月,得出結論:留置時間平均為5.4天,較衛(wèi)生部門及留置針廠家主張留置時間延長率提高30%?,F(xiàn)將有關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延長周圍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影響因素
2.1臨床上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常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患者的依從性不夠、穿刺部位不妥、留置針的質量、穿刺技術、固定方法和封管、藥物性質和滴速等。
3 護理措施
3.1 置管前做好健康教育
置管前向患者解釋置管的目的、意義及常見的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告之使用中適當限制肢體活動,避免碰撞、按揉,以免留置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致靜脈損傷及血流不暢影響留置時間。如需要洗臉或洗澡時應用塑料薄膜將局部包裹好避免進水??蔁岱蟠┐虃戎w以修復血管壁,增強局部的抗炎能力,延長置管時間。
3.2妥善選擇穿刺部位
穿刺前仔細詢問患者有無四肢外傷史、穿刺禁忌疾病史。根據(jù)輸液的基本要求,我們避開關節(jié)處,選擇無靜脈瓣、血管彈性好、血流快的上肢大靜脈穿刺,如肘正中靜脈及貴要靜脈,同時避免穿刺靜脈上方衣服過緊,保持局部血液回流。確需在關節(jié)處穿刺者輸液時肢體應置外展位,保證液體滴入順利,延長留置時間。對于那些因病情特殊必須在下肢靜脈穿刺的,我們將下肢抬高20-300,以加快血液回流,縮短藥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的滯留時間,減輕其對下肢靜脈的刺激,延長了針體留置時間。
3.3 選擇合適的穿刺針
靜脈留置針針體與血管壁的距離與靜脈炎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血管越細、留置針型號越粗,靜脈炎的發(fā)生概率越高,出現(xiàn)反應的時間也越早。我科手術病人較多,為病人穿刺時一般選擇直徑>3.0mm的血管、和相對較粗型號(18-22G的)的留置針。這樣既滿足了輸液速度的需要,又使套管部分與血管之間有一定量的血液流通,避免因留置針型號過大對血管產(chǎn)生機械性摩擦造成血管內壁損傷,降低了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延長了留置時間。
3.4 規(guī)范護理操作
3.4.1 據(jù)觀察: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不佳大部分是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引起的。所以對護理人員,我們注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護理人員對安全使用靜脈留置針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定期舉辦靜脈留置針護理知識講座和穿刺技術操作考核,幫助護理人員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技術。指導她們依據(jù)不同的血管情況,把握好進針角度,力爭一次性穿刺成功,減少因反復穿刺引起的血管內壁的機械損傷誘發(fā)靜脈炎縮短靜脈留置時間。
3.4.2 在進行置針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消毒范圍宜8cm以上,安爾碘消毒兩遍,消毒液不宜過多,一定待干后穿刺。以免消毒液侵入血管,造成化學刺激,以致短期內穿刺周圍出現(xiàn)靜脈炎癥狀。穿刺過程中套管脫出部分切不可再送入血管內,以防止表面細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縮短留置時間。操作中保證軟管進入靜脈的長度,盡量將軟管全部刺入血管內,避免肢體活動較劇時液體自穿刺點緩慢溢出,引起炎癥反應,縮短留置時間。
3.5 雙層貼敷加彈力繃帶固定
留置針的妥善固定直接影響著留置針的脫出率及留置的時間。通過比較研究得出2條膠布外加敷貼的雙層固定法可以有效的防止Y型留置針脫落。根據(jù)他們的理論,我科在直型留置針的固定方法上也進行了改良。即:穿刺成功后先用一根輸液貼遮蓋針眼處、一根膠布固定針體與肝素帽銜接處,再用無菌3M貼膜做封閉式固定,最后用彈力繃帶進行環(huán)繞式將整個無菌貼膜覆蓋固定在里面,避免了因摩擦引起的無菌貼膜邊緣卷起、受力面積減小而導致留置針滑脫。對于年齡較大,皮膚干燥脫屑者,我們在穿刺前幫病員清洗皮膚,涂抹少許潤膚露,以保持皮膚滋潤,使無菌貼膜與局部皮膚緊密貼附。
3.6 合理安排藥液輸入
通過觀察總結,以往輸液量較大(>1500ml/天)或輸入血管刺激性藥物(如高滲液20%的甘露醇、營養(yǎng)液脂肪乳、氨基酸等)時,易引起管道堵塞、靜脈炎等一系列癥狀,其留置時間較短,一般在1-2天。經(jīng)我們改變輸液方式和順序后,輸液時間較前明顯延長,最長可達7天。主要改變方式有:當輸液>1500ml/天時,根據(jù)臨床需要分兩次間斷輸入。在輸入血管刺激性藥物時避免首瓶和末瓶,穿插在輸液中間,不連續(xù)輸注,并且輸注前后用生理鹽水沖管。此舉有效的降低了堵管和靜脈炎的發(fā)生率。
3.7 改良封管方法
正確封管是留置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方法得當,可延長置管時間,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據(jù)觀察分析,導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封管方式或封液量不夠引起。通過研究比較肝素溶液封管效果高于其他溶液,研究發(fā)現(xiàn)封管針的針頭斜面進入套管針內比封管針頭2/3進入套管針推注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數(shù)明顯提高,所有學者都認為封管液量必須充滿肝素帽方可有效。綜合上述理論:我科對于一般病人選擇1:50的肝素溶液3-5ml,將針頭斜面進入套管,正壓封管。而對于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我們使用輸液器內原液壓力封管亦取得較好的效果。
4 結論
隨著護理技術的日夜發(fā)展,靜脈留置針已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然而在臨床中靜脈留置針常因多種因素影響,致留置效果不佳,時間縮短,不能充分發(fā)揮留置針的優(yōu)點。所以,護理臨床實踐中要求年輕護士加強工作責任心,從靜脈留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不斷總結和創(chuàng)新,做好預防和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充分延長留置時間,減少患者的穿刺頻率,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首先在操作前要告知患者此項操作的目的與意義,做好健康教育。操作中選擇合適的血管及留置針,嚴格無菌操作,盡量一次穿刺成功,減少不良反應;輸液時注意控制好藥物濃度及液體滴速,輸液后選擇適當?shù)姆绞椒夤懿⒓訌娋S護。在整個留置時間認真交接班,加強生命體征及局部情況的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并處理。
參考文獻: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s for the prbeb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J],MMWR(RR-10)
[2]Powell J,Tarnow KG,Perucca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indwell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J Infus Nnrs. 2008 Jan-Feb,31(1)
[3]Bregenzer T,Conen D,Sakmann P,et al.l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necessary? Arch Intern Med.1998,158(2)
[4]董靜靜, 韓瑜, 李蘇萌, 崔麗麗.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研究[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4,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