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洲
摘 要:外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促進國家交流往來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F今中韓兩國的交流往來越發(fā)頻繁,學習韓語的人逐漸增多,遇到的問題也越發(fā)突出。主要對現今韓語教學中存在著的一些突出問題及應采取的科學改進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此有效提升韓語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韓語教學;團隊建設;評價方式
在韓語教學中,一些突出問題頻繁出現,對于韓語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而言,均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加強對韓語教學相關問題的關注探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韓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韓語教學中對教材過分依賴
現今韓語教學中所運用的教材多由專業(yè)教育人士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制而成,教材內容較為傳統(tǒng)化,再加上在我國傳統(tǒng)韓語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備案是將教材作為參考依據的,其創(chuàng)新元素較少。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依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教授內容極為單一。教師將教材作為全部的教學資源,對其依賴性極強,無法更好地滿足現今社會發(fā)展以及學生的切實需求。
2.韓語教學師資團隊結構單一
在大部分高校的韓語教學中,其師資團隊水平高低不等,缺乏良性競爭。在韓語教學中,教師是重點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起導向作用,因此其自身價值觀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現今大多數韓語教師為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生,其實踐經驗幾乎為零,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極為不利。另外,韓語教師數量偏少,其內部競爭較弱,教師的競爭意識及積極性不強,對于教學優(yōu)化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較為不利。
3.教學方式及模式單一落后
大部分高校的韓語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傳統(tǒng)“三中心”,即將教師、教材及課堂三大元素作為中心及被動式、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對于語法教授極為重視,新型教學方式運用較少,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較為忽視。從而致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偏弱,不會聽、說。教學模式無法實行多樣化的改進處理,教學方式的單一傳統(tǒng),對于韓語教學質量提升而言,極為不利。
4.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在韓語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定主要采用筆試的方式,其評定方式極為簡單化。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定較為忽視,過于看重結果。在此教學模式中,教學者無法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有一個充分科學的了解,對其遇到的問題也不是很了解。如此一來,就無法做到結合實際來改進自身所選用的教學方式。現今人們對于評價的定義,僅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相應的學生對于教師教學的評定被忽視,學習者的自我及團隊學習評價也被忽略。
二、韓語教學的科學策略
1.加強符合實際韓語教材的建設
在韓語教學中,需注意密切結合各高校的實際發(fā)展狀況,本著對學生及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來制定、選取適宜實際教學需求的韓語教材。學校需注意有機結合學生的就業(yè)需求,對教材做整合優(yōu)化處理,增強韓語教學內容的實用及靈活性,促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科學且靈活地運用。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韓語教師還需注意結合實踐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自主建設符合實際的韓語教學資源,改變對韓語教材過分依賴的狀況。
2.加強韓語教學師資團隊建設
高校需注意在韓語教學中積極引入一些基礎型的科研師資力量及滿足辦學特色需求的面授型師資力量。如韓語領域的名師名家、開放大學韓語教師等。與此同時,積極引入良性科學的競爭機制,實現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增強韓語教師的競爭意識及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韓語的教學效率及質量。
3.豐富改進教學方式及模式
在韓語教學中,需注意對教學方式及模式做豐富改進處理,運用“立體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此同時,還需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及網絡資源,結合實際,科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拓寬教學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優(yōu)質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件導入中,需注意增強其啟發(fā)性及趣味性,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積極運用網絡指導學生欣賞原聲韓劇,練習會話,對其聽覺、視覺等多方面予以刺激,指導其充分感受韓國文化,自主愉悅地學習韓語。
4.采用綜合化評價方式
傳統(tǒng)單一化的評價方式運用,無法幫助教師科學改進教學方式,把控教學進度及質量。而且此種評價方式的應用,未形成互動,評價效果不佳。另外,此種評價方式的應用會對韓語教學的實用性及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對于高素質韓語人才的培養(yǎng)也較為不利。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注意積極開展評價改革工作,采用綜合化的評價方式,提升韓語教學效率及質量,為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提供助力。
在現今的韓語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并非無法解決,需要全面開展改革工作,將學生的實際就業(yè)需求作為主導,加強對其語言運用、聽說等綜合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優(yōu)化教學方式及模式,將學生作為中心,挖掘其潛能,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為其提供助力,為社會發(fā)展、國家交流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韓語人才,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樸藝丹.高職院校韓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09):170-171.
[2]彭靜敏.韓語教學的現狀與改革實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14):192-193.
[3]高瑋.漢韓語音對比與教學[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3(09):88-9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