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樓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以高考為指揮棒,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為主,脫離現實生活,只能成為機械的灌輸課。陶行知先生提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高中物理新課改的重要內容。物理教學要由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樣的物理教學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抽象成物理知識的過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等的全面發(fā)展。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對新課改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展開論述。
一、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關系著學習的成敗。長期以來,物理教學是以知識講解與習題訓練為主,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大搞題海戰(zhàn)術,以提高學生的識記效果。學生并沒有親自實踐與體驗的機會,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教學枯燥呆板而機械,學生厭學情緒滋生。而生活化教學,著眼于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更加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調動,將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寓于生動而直觀的生活事物之中,整個教學更加富有生活氣息,更加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學習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在與生活的親密接觸中來展開快樂而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在學習“電荷?庫侖定律”時,教師就可以學生所熟悉的,在秋冬季節(jié)在脫化纖或是尼龍材質的衣服時,會發(fā)出“啪啪”的響聲,還可能會出現火花;在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時,頭發(fā)也會隨著梳子“飛”起來來引入新課。這樣的生活現象學生非常熟悉。這究竟與物理有什么關系,與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呢?從而激起了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展開主動的學習。
二、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將知識單向地傳遞給學生的過程,學生被動參與、機械接受,只是教學的從屬,信息的接受者,教學只是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記憶上,而沒有真正地理解。采用生活化教學,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來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加深體驗,獲取大量形象認知,學生是生活的主人,自然也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可以改變以往的被動接受,而是主體體驗的過程,這正是實現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生活,要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引入新知的學習,喚起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體驗,從而確立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高中生正處于由形象認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對知識的本質理解是建立在大量形象認知的基礎之上。采用生活化教學,將基本的概念與定理寓于豐富而直觀的生活現象與事物之中,更能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形成大量的形象認知,再由此上升為理性認知,同時又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這正是從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自然能夠實現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
如在學習“摩擦力”時,如果只是就知識本身進行講解,學生自然難以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就要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選取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上來比試一下誰的力氣大,誰能將瓶子提起。在提瓶子之前,先來洗洗手,不同的是女生直接用清水洗手,而男生則是用肥皂水洗手。結果女生很容易就將瓶子提起來了,而男生并沒有將瓶子提起。由此來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與思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所在。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交流與討論,從真實的生活現象中來抽象出物理知識,進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此時再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包含著摩擦力的知識。手鐲、戒指等難以摘下時,也可以用肥皂水來洗一下,摩擦力小了就可以摘下來了;雨雪天氣,路面太滑,可以撒些沙子來增大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進而減少交通安全隱患。
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創(chuàng)新并不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而是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應用的基礎之上,運用所學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能夠生發(fā)新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創(chuàng)新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知識的再運用與再創(chuàng)造。脫離生活的物理教學只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與運用,只有將物理學習置于豐富的現實生活之中,才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感受,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想象力更豐富,這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才能不斷閃現創(chuàng)新與智慧的火花,才能在探究中自主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的視野引向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實踐情境,從而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之中,這樣自然就可以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探究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調用生活經驗主動地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總之,現代物理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認知,將學生物理學習與運用的延伸到生活,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