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科 吳海港 陳宏智
摘要:對“加味附子瀉心湯”治療鴨疫里氏桿菌、大腸桿菌混感病例進行臨床拆方治療試驗,選用死亡率、治愈率、免疫器官指數(脾臟指數、腔上囊指數、胸腺指數)、血液生化指標(谷丙轉氨酶、總膽固醇、總蛋白)作為臨床評價體系對“加味附子瀉心湯”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最終確定:黃連、黃芩、茵陳、丹參、川芎、附子為最佳有效組方。治愈率86.3%、保護率90.7%;組方能顯著提高提高感染鴨只的免疫力、提高免疫指數。降低感染鴨只血液膽固醇含量,抑制肝細胞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肝細胞的壞死。
關鍵詞:鴨疫李氏桿菌;大腸桿菌;中藥;治療效果
鴨疫里氏桿菌病是由鴨疫里氏桿菌引起的鴨、鵝、火雞等多種禽類的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該病呈急性或慢性敗血癥過程,以纖維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干酪性輸卵管炎為特征。
鴨大腸桿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兩種病在臨床上常呈混合感染”且二者在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流行病學等方面都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不易區(qū)別。
本研究根據中獸醫(yī)扶正驅邪、標本兼治的理論,以清熱燥濕、平肝利膽、活血化瘀、溫中為治則,選取黃連、黃芩、茵陳、葉下珠、丹參、川芎、附子等中藥按照一定比例組成組方,對人工感染鴨疫里默氏桿菌、大腸桿菌的鴨只進行治療試驗,觀察中藥復方治療效果,從而為篩選出療效確實中藥組方提供堅實的理論和臨床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原料試驗動物為7日櫻桃谷鴨購信陽華英集團。試驗用菌種RA,血清型為(1型),E.coli,血清(078)購自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黃連、黃苓等8味中藥購自信陽市藥材公司;試驗培養(yǎng)基為TSA胰酶大豆瓊脂(TSA)、胰酶大豆肉湯(TSB)、麥康凱培養(yǎng)基。
血清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和血清總蛋白質測定試劑盒。(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產品)
1.1.2 主要儀器專用培養(yǎng)皿;全自動生化分析儀(SYNCHRON CX5);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計(UV-1601);RE10-50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
1.2 中藥組斤和中藥藥液的制備
1.2.1 中藥組方根據中藥組方原則,做成6個試驗組分別為:方I黃連、黃芩、葉下珠、丹參、川芎;方Ⅱ黃連、黃芩、茵陳、丹參、川芎;方Ⅲ黃連、黃芩;方Ⅳ黃連、黃芩、葉下珠、丹參、川芎、附子;方V黃連、黃芩、茵陳、丹參、川芎、附子;方Ⅵ黃連、黃芩、附子。
1.2.2 中藥藥液的制備準確稱取中藥粉末(過20目篩),用10倍溫水浸泡12h,100℃煎煮三遍,300目紗布過濾,,合并藥液,用旋轉蒸發(fā)儀器濃縮中藥液濃度為1g/mL,加1%的山梨酸鉀,分裝,滅菌備用。
1.3 試驗方法
1.3.1 菌懸液的制備
將鴨疫里默氏桿菌接種于10mL的滅菌大豆胰酶肉湯+2%的小牛血清培養(yǎng)基中,在37℃恒溫箱中孵育增菌30h后作為感染原菌液;將原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至1×l05CFu/mL備用。
大腸桿菌菌種接種于麥康凱平板,37℃、24h后,挑選出典型菌落,放于肉湯中,在37℃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46h取出;用生理鹽水校正至1麥氏比濁管標準,使其含菌量為1×l05CFu/mL備用。
1.3.2 抗感染療效試驗
選7日齡淮南麻鴨隨機分成8個組,每組50只一組,將分好組的試驗鴨除空白對照組外每組鴨腹腔注入預試驗中的正式攻毒鴨疫里默氏桿菌菌液1×l05CFu/mL,0.5mL,大腸桿菌1×l05CFu/mL,0.5mL于感染后記錄7d內鴨的死亡數;死亡鴨及時解剖。每組分別灌服中藥組方I、Ⅱ、Ⅲ、Ⅳ、V、Ⅵ(感染后2d給藥、1.5mL/羽、每天兩次連用3~5d),Ⅶ組為模型對照組(只感染細菌不給藥),Ⅷ組為空白對照(不感染細菌也不給藥,正常飼養(yǎng))
各鴨組在相同條件下隔離飼養(yǎng),連續(xù)觀察7d統(tǒng)計鴨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
1.3.3 生理生化試驗
攻毒治療試驗結束后3d,從各組存活鴨只中隨機抽取5只鴨、清晨6點采血,4000r/min轉離心,收集血清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固醇和血清總蛋白。鴨只采血采血后稱重、屠宰,取脾臟、胸腺和腔上囊,去除結締組織后稱重,計算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指數=器官重(g)/活體重(kg)
1.4 數據處理
試驗調查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統(tǒng)計分析,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分析
2.1 鴨感染細菌后發(fā)病情況和病理變化
雛鴨接種菌液后第3-5天,有鴨只死亡,病鴨(出現拉稀、昏睡、食欲減退等臨床不適癥狀)持續(xù)增多,到第5-7天,新死亡鴨只持續(xù)減少,1周內死亡48.2%。病例剖檢,前期死亡鴨只病理癥狀不明顯,后期死亡鴨只肝臟灰黃,個別出現青綠色。其他臟器無明顯癥狀。
2.3 抗感染治療結果
抗感染試驗的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組的死亡率極顯著低于Ⅶ組治愈率、保護率、顯著高于Ⅶ組;V組的死亡率最低、治愈率和保護率最高;添加附子各組死亡率低于不添加附子組。
2.4 免疫器官指數
各試驗組鴨的免疫器官指數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鴨接種菌株后其脾臟指數、胸腺指數、腔上囊指數相比健康對照組略有降低、差異不顯著(P>0.05)。第v組脾臟指數、胸腺指數、腔上囊指數最高和其他各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第Ⅱ組胸腺指數、腔上囊指數高于Ⅷ組差異顯著(P<0.05);第v組胸腺指數、腔上囊指數高于第Ⅱ組差異顯著(P<0.05)。
2.5 血清生化指標
各試驗組鴨的血清生化指標測定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鴨接種菌株后,總膽固醇顯著上升(P<0.05),谷丙轉氨酶、總蛋白含量變化不大,差異不顯著(P>0.05);鴨灌服中藥后總膽固醇量有所下降和第Ⅶ相比差異顯著(P<0.05);第V組降幅明顯和其他各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灌服第V組中藥能顯著降低發(fā)病鴨的總膽固醇含量。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以7日齡淮南麻鴨為靶標動物、以RA,血清型為(1型),E.coli,血清(078)為毒株攻毒、7日內動物陸續(xù)發(fā)病死亡率48.2%;病死鴨剖檢以纖維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干酪性輸卵管炎為特征;發(fā)病鴨胸腺指數、脾臟指數、腔上囊指數略有下滑,差異不顯著;發(fā)病鴨只血清總膽固醇含量下降明顯(P<0.05)。
本試驗對“附子瀉心湯”進行了拆方和加減治療試驗,不同用藥組病鴨死亡率從9.3%~17.2%,治愈率73.6%~86.7%,保護率87.3%~90.7%。第v組脾臟指數、胸腺指數、腔上囊指數最高和其他各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鴨灌服中藥后總膽固醇量有所下降和第Ⅶ相比差異顯著(P<0.05);第V組降幅明顯和其他各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方Ⅱ;治療效果方V>方Ⅳ>方I>方Ⅵ>方Ⅲ>方Ⅱ。
本試驗證實黃連、黃芩、茵陳、葉下珠、丹參、川芎附子組方對鴨疫里氏桿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促進鴨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改善病鴨的血清生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