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梅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提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學習”。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改革的方向,完全能完成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這種十分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被教育界人士譽為近十多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與認可。本文就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重要意義,及實際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意義;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樂于實踐、合作、競爭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競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習單位,系統(tǒng)利用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各類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的養(yǎng)成與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確立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數(shù)學教師的角色
1. 數(shù)學教師是組織者。教師主要是分配學習小組成員,確立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非智力因素,根據(jù)“小組內異質,小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六個人組成:兩名優(yōu)秀生,兩、三名中等生,一、兩名差生。小組內異質可以促進優(yōu)等生帶中差生,推動學習進步,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間同質可以確保各學習小組實力水平相當,為各小組間的公平、良性競爭提供了保障。
2. .數(shù)學教師是指導者。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教師的完全放手,學生因自身基礎知識掌握、生活閱歷與年齡因素等的限制,需要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推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保證小組學習不流于形式或剛開始就夭折。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小組合作學習初始階段,學生不知如何進行,當小組的討論遇到困難或偏離主題無法有效進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必要的點撥與指導,為學生指明學習方面,從而使小組討論順利進行。
3. 數(shù)學教師是評價者。合作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對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至關重要。評價得當可以讓學生看到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激起更強大的學習動力,產(chǎn)生主動進行合作學習的意愿;評價不當則會打擊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合作學習喪失信心,將合作學習扼殺在搖籃中。通過評價要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成功并不代表小組的成功,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才是最終目的。
二、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迸d趣是學生探索的動力。教師利用創(chuàng)設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與他人討論與交流解決問題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筆者根據(jù)小學生思維靈活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學習興趣需要調動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求知與探索的最佳狀態(tài),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注各小組合作的進程,適時給予必要的指導與點撥。在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經(jīng)過小組成員的積極探索與討論,基本能夠解決老師拋給學生的問題。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欲,為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經(jīng)過合作學習,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運用更靈活。學生嘗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甜頭,今后自然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三、師生一起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到底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情境。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小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探索的機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討論與交流,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到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我提出問題:如果只已知一個三角形中的一個角的度數(shù),能否判定出這個三角形的形狀。部分學生反應能夠判定,有些同學認為不能判定,但說不出道理來,此時我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將問題拋給各學習小組,讓各小組展開討論來解決這一問題。集體智慧勝一人,經(jīng)討論發(fā)現(xiàn):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可以判定,但銳角三角形只已知一個角的度數(shù)并不能判定形狀。此時再次引導學生:如果已知兩個角的度數(shù)否能判定三角形的形狀。學生發(fā)現(xiàn)除銳角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都可以判定,因為不管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還是銳用三角形都有兩個銳角。此時各小組的討論與交流異常激烈,最后學生終于達成共識:已知一個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個角為鈍角是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判定是三個角都為銳角。在如此寬松的學系氛圍中,每個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對知識的掌握更透徹,對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學習勁頭更足。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探索,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同時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與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要身體力行的深入貫徹小組合作學習,把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中國人事出版社 王坦
[2]《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zhí)鞂?/p>
[3]《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 李嘉駿
[4]《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