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十幾年前,我?guī)е约旱睦硐搿粝耄ど狭俗约簣?zhí)教的人生歷程。在奮斗中我將理想與夢想留給了——我的學生。
一、愛心澆灌,傾心事業(yè)
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形成的共識。
在開學后班上一個叫王×的孩子,經(jīng)常在課下默默流淚,調(diào)查才發(fā)現(xiàn)是因為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忙著做生意,把他交給了午托之后基本上都不再過問。經(jīng)過再三做工作才把他的父母請來,通過耐心溝通,孩子的父母了解情況后,合理安排了自己的生意和王×的學習,這次的“家長會”改變孩子目前的狀態(tài),王×的哭聲沒有了,換來的是他清脆的笑聲。經(jīng)過他慢慢地努力,學習成績也在逐步上升。
通過這件事,更使我堅定了一個信念:愛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教育是傳遞愛的事業(yè)。
二、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言傳不如身教。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開始上課,突然有些學生懶懶散散的,教材連上第幾課還沒有翻到。于是我就提醒學生:“我想打開教材不是很難的事吧!下次請大家不要忘了!”說完我就繼續(xù)給學生上課。但是由于期中考試,正好這個班落了一節(jié)課,自己卻忘了,這時一個學生大聲說:“老師你自己都不知道上第幾課,還要求我們做到呀。”話語一落,班上所有學生的眼睛都齊刷刷看著我,我一聽這話頓時火冒三丈,心想你這學生是不是趁機想表現(xiàn)一下自己,同時也想讓老師下不來臺嗎?但轉(zhuǎn)念一想,課還是要上下去的,不能因為這件事破壞了整個課堂的氣氛。于是我就強壓住怒火說:“對不起,這是老師的錯,我表示道歉,但是好的習慣是應該養(yǎng)成的?!毕抡n后我又特地找了這位學生談話。學生很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只是和您開個玩笑,沒想到您這么誠懇,以后我會聽您的。”
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如果老師能耐心、真誠地聽取學生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議,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到以身作則,就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三、愛心鋪就成長路,春風化雨潤心田
做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做老師,最難的就是如何引導和轉(zhuǎn)化學困生,尤其是畢業(yè)班就更難了。
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即使是點滴進步,也應及時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六年級的小×,當有老師聽課時他又舉手又上黑板積極做題。這類學困生轉(zhuǎn)化時只要認真聽課一定能聽懂。因此在課堂上我采用以下辦法:每天上課至少提問3到5次,讓他沒有開小差的時間;做作業(yè)時選一些他會做且感興趣的題,面對面批閱并寫好鼓勵語言。同時在班內(nèi)開展“一幫一”的幫扶小組,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競賽,以激發(fā)學困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問中找到樂趣。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師,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該做的工作。但我認為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