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霜
“厚積薄發(fā)”這個詞語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了,但真正讀懂這個詞語并理解它所代表含義的時間并不長。今天,當在一生清貧的博文中再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倍感親切。歷經了二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后,才真正地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厚積薄發(fā),而且如何才能厚積薄發(fā)。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余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但不論教學怎樣改革,讓孩子們會讀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目標。那么,怎樣讓學生學會讀懂文章,會熟練運用學到的語言文字呢?在諸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最看好的便是潘自由教授提倡的“學會學習”思想與方法以及劉憲華校長提倡的主題閱讀。如果說潘教授的“學會學習”思想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書的話,那劉校長的“主題閱讀”便是讓學生在學會讀書的基礎上海量閱讀,厚積薄發(fā)。
2014年,我校邀請劉俊祥老師到我校做了有關“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專題報告,并為我校全體語文老師做了示范課。之后,我校老師積極投入到“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中來。尤其是我校的幾位優(yōu)秀教師分別對“單元導讀課”“讀寫聯(lián)動課”“以文帶文”等課型做了專項研究。在研究成果匯報會上,我們看到了學生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見識了學生廣博的知識底蘊,欣賞了學生流暢的美文,這些都與學生廣泛地閱讀分不開。尤其是2014年梅文春老師的三年級實驗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讀得最多的學生竟在一年的時間里閱讀了200多本書。在學生的循環(huán)日記中,我們讀到了個性鮮明的美文,每位學生均能做到選材新穎,語言生動、具體,習作能力超出四年級學生的水平。2015年,在梅文春老師的四年級實驗班的《詩詞小課堂》上,我們欣賞了由學生主講的宋詞鑒賞。我們?yōu)閷W生制作的精美課件所嘆服,為學生有模有樣的講解而叫好。看著孩子們沉浸在古詩詞的背誦中,我不禁想問:“到底是什么讓這些孩子將枯燥難懂的古詩詞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我想這一切要歸功于梅老師的教學有方,更要歸功于劉憲華校長所提倡的“海量閱讀”思想。
作為實驗小學的一名新教師(2014年剛調進),我見證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與主題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主題閱讀教學解決了“學生習作難”的問題,因為課堂上刪除了繁瑣的分析與講解,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品讀更多的文章,孩子們積累了大量的詞匯。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老教師,我也在嘗試著運用新的教學思想來改變我的學生。2015年,我擔任的是三年級的語文課,受我所鐘愛的《成語英雄》電視節(jié)目的啟發(fā),我想把《成語故事》書的閱讀引進我的課堂,讓學生在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在掌握成語內涵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成語,學會做人。我會利用每周四的下午第一節(jié)課來學習《成語故事》,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讀課及下午上課前的五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背誦成語,利用家長會舉行《成語英雄》展示活動,讓各位家長朋友積極參與到成語的積累與運用中來。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