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方一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育是當今流傳最廣的藝術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對舞蹈教學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學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它可以引發(fā)我們對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為我們重新審視舞蹈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提供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啟示。本文借助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結合本人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實踐,分析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的適用性,并對其應用,提出了教學思想上貫徹“原本性”、教學內容上注重綜合性、教學方法上突出創(chuàng)新性、教學評價上把握多元性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學前教育;舞蹈教學
0 引言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當今流傳最廣的藝術教育體系之一。它在理念上追求“原本性”,主張藝術教育訴諸感性,回歸人本;在內容上強調綜合性,融詩、歌、樂、舞于一體;在方法上注重創(chuàng)新性,推崇即興創(chuàng)作。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方式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學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其“原本性”理念凸現(xiàn)舞蹈藝術的本質,融歌舞于一體的綜合性主張契合學前兒童藝術學習的特點,適用于開端、面向全體的特點符合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提高該專業(yè)舞蹈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藝術素質和人文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健全和諧的人格有著特殊的意義[1]。
1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適用性
1.1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符合當前藝術教育改革的方向
面對現(xiàn)今知識經濟時代,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改變了以往藝術學習的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的方式,不再以單純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在藝術教育中關注學生“全人”的發(fā)展[2]。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倡導學生本位的人本主義教育觀,符合21世紀的以人格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理念的文化價值觀。其核心思想中的人本性原則,在于他對音樂的追求并不是音樂本身,而是借著音樂去尋找人類已經遺失或將要喪失的心靈上最可貴的東西。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以人為本的人本性原則,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人格和諧發(fā)展的文化價值觀不謀而合,其教學思想符合當今我國藝術教育改革的方向。
1.2 “原本性”理念凸現(xiàn)舞蹈藝術的本質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從人的本性出發(fā),“回到人的本原”。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識技能的掌握,也不僅是素養(yǎng)的提高,而是作為個體人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個體情感自然真實的流露。音樂活動不是去追尋理性的教化,而是心靈的煥發(fā),人性的解放。正如奧爾夫傳的作者托馬斯說的:“奧爾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類學的基礎上,并以兒童的自然特點和生理特點為出發(fā)點。自我游戲、說話和發(fā)出樂音都是未成年人對自己定位和對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現(xiàn),同時也幫助他們獲得了社會交際的最初經驗”。[3]由此可見,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凸現(xiàn)了舞蹈藝術的本質精神,有助于我們找到藝術教育的核心。
1.3 綜合性主張契合學前兒童的學習特點
奧爾夫教育體系作為一種從音樂切入的綜合模式,和幼兒有著天然的親近。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沒有孤立的音樂,而只有與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音樂教學活動都是歌唱、誦讀、舞蹈、演奏的綜合體。節(jié)奏可以通過語言、音樂、動作、符號來表現(xiàn);圖畫可以演變成舞蹈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題;一個故事可以融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一種情緒用各種藝術語言來表述等。奧爾夫的這種綜合性音樂教育,無疑為我國當前學前藝術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典范,值得我們深入、全面的學習。
1.4 適用于開端的特點符合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接受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入學年齡一般都在15—20歲左右,錯過了舞蹈技能訓練的最佳時期,其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與舞蹈專業(yè)要求有較大的差距,不適合高強度的身體技能訓練。他們藝術經驗相對缺乏,但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他們實施舞蹈教育不能也不該在技能上下大工夫,而是通過舞蹈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興趣和藝術感悟力,提高他們的藝術情趣和品味,使他們成為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的“審美的人”“完整的人”[4]。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應將舞蹈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師范能力的培養(yǎng)整合,與“完整的人”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側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舞蹈的方式表現(xiàn)生活,表達情感的能力,以便將自身形成的舞蹈藝術素養(yǎng)融匯于將來的學前教育工作實際,這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
2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實施
2.1 教學思想上貫徹“原本性”,讓舞蹈教育回歸舞蹈本體
2.1.1 把握自然和諧的身體律動
“舞蹈教育始于對身體運動和身體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意識。在這個層次上,學生沉浸于對身體的意識和對運動的探索,促進著對自我及他人的認識和欣賞”[5]。借鑒奧爾夫“原本性”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把對于身體運動規(guī)律的了解放在第一位,讓學生以一種自由的心態(tài),在科學的引導下,建立起自己與自己身體交流對話的能力,開發(fā)學生身體能動性的最大可能,以求身心和諧自然自信地進入舞蹈世界,并在舞蹈中享受與自己生命體驗相契合的滿足感、快樂感。
2.1.2 找準舞蹈教學的切入點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身材先天不占優(yōu)勢,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不強,藝術經驗相對缺乏,但他們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吸收奧爾夫“原本性”教育的精髓,教學中需充分考慮學生的起點,考慮學生的藝術興趣、情感需求和接受能力,轉換舞蹈教學的視角,找準舞蹈教學的切入點。舞蹈作為多種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從文化的角度入手開展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從更高的層面學習舞蹈、理解舞蹈,挖掘學生的舞蹈天性和潛能,引導學生在探索、發(fā)現(xiàn)、思考、創(chuàng)作中,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對舞蹈文化內涵的理解,帶領學生輕松愉快、循序漸進地進入舞蹈藝術之門,奠定舞蹈學習可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2.2 教學內容上注重綜合性,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yè)特色
綜合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特色,也是我國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借鑒奧爾夫綜合藝術的思想,應對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構建起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綜合課程體系,以使舞蹈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系統(tǒng)。
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內容包括舞蹈基礎理論知識、基本訓練、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及創(chuàng)編、舞蹈鑒賞,各部分內容在統(tǒng)一的原則下具有相對獨立性[6]。構建綜合課程,需依據學科內的系統(tǒng)性及課程價值取向,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實際,整合學生的經驗及專業(yè)相關內容,將舞蹈教學內容分成多個單元,每個單元均有相關的舞蹈知識技能為切入點和主線,同時整合其它相關教學內容。單元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既有邏輯遞進關系,又有橫向并列關系,從而實現(xiàn)課程內容的縱橫勾通及相互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上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識,達到情感表達、藝術修養(yǎng)的多樣化,從而體現(xiàn)舞蹈教育的人文性、審美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
2.3 教學方法上突出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時代需要的人才
2.3.1 重視即興創(chuàng)作
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也正是這個體系經歷七十余年生命力仍長盛不衰的原因。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不僅提出了原理,更提供了進行即興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有教學提綱和評估辦法。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營造自由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型思維,改變學生頭腦中的所有藝術問題都有固定答案和模式的思維定勢,誘導他們用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鼓勵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變教師怎樣講為學生去怎樣做,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享受學習過程,還舞蹈藝術教育生機勃勃的本來面目,使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可能。
2.3.2 拓展學習空間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課程的實施不局限于課程和教材編制者所提供的內容,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學空間,而應該廣泛吸納各種信息,整合多種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習的空間。教學中,利用圖書資料、影視廣播、網絡媒體、音像資料等進行舞蹈的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展一些校內或校外文化活動,例如,舞蹈交流協(xié)會、沙龍、專題討論;深入到幼兒園,了解幼兒舞蹈學習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等,通過多空間多渠道多層面的舞蹈教學,拓展和延伸了舞蹈教學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理論在實踐中深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為他們走向社會,成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7]。
2.4 教學評價上把握多元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
2.4.1 評價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奧爾夫音樂教育課例中,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后要引導大家去做總結,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發(fā)表個人的看法,把自己的切身體驗提高到的欣賞、批評的層面。通過教師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生間互評,實現(xiàn)同學間相互幫助、啟發(fā)、交流和激勵;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體驗、感悟、想法,自我總結,將把自己的感性體驗升華到理性認識,這種教學和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反映出學生在舞蹈學習與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修養(yǎng)與審美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個人歸納總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4.2 評價應多層次、多方面進行
傳統(tǒng)的評價往往用一個最簡單的分數(shù)或等級來標志和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事實上,這樣的評價模式很難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奧爾夫理念指導下的舞蹈教學關注的不僅是學生舞蹈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在舞蹈活動過程中的探究發(fā)現(xiàn)、情感體驗、學習態(tài)度、合作能力等。舞蹈藝術本身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靈活性、多樣性特征,包含多個方面和層次,涉及很多領域,所以其評價和評價尺度也是應該包含學生的知識技能、參與態(tài)度、情感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8]。
2.4.3 評價要關注學生的自身發(fā)展
借鑒奧爾夫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和新課標倡導的評價方式,在藝術課程在評價上,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強調學生的個體感受,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各種能力。要求學生舞蹈學習中不能進行盲目的橫向比較,而是要更多的與自身進行縱向比較。比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作記錄或者寫出學習日志,經常檢查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點,主動地闡明他們學到了什么,明確學習目標和策略,確定自己的總體目標、挑戰(zhàn)下一步要實現(xiàn)的目標。通過持續(xù)的自我評價,可以鼓勵學生成為一個能意識自己學習與個人發(fā)展的主動學習者,激發(fā)學生改變自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認識,獲得成功感。
【參考文獻】
[1]李冰妮.奧爾夫兒童教育思想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5(9):108-110.
[2]張馨,張文祿.奧爾夫樂器在智力落后兒童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0(12):25-27.
[3]欒曉梅.奧爾夫理念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J].文教資料,2007(7):56-58.
[4]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4):22-26.
[5]威廉·凱勒.奧爾夫學校音樂教材入門[M].金經言,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6]區(qū)海嬰.在游戲中學習音樂——奧爾夫教學法實踐課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7]邊霞,劉麗玲.關于藝術教育若干問題的對話[J].學前教育研究,2003(1):55-57.
[8]楊麗梅.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簡介[J].父母必讀,2005(11):20-21.
[9]于長悅.關于奧爾夫教育體系的多維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18-2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