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刑訊逼供現象的探討,人們總是從執(zhí)法者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等主觀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忽視了該問題產生的外在因素。由于對產生原因把握不準,自然措施也不甚得當。盡管法律法規(guī)一再明令禁止,刑訊逼供現象依然存在。如何從根本上來消除或者改善這種狀況,不僅是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的難題,也是世界上大多數重視保障人權的國家始終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刑訊逼供;危害;現狀;對策
一、刑訊逼供的現狀及其危害性
(1)司法現實和法治實現的需要。近年來,隨著杜培武、佘祥林等一系列冤假錯案的曝光,刑訊逼供更是被置于公共輿論的風口浪尖。最高人民法院近年在總結導致錯殺和可能錯殺的案件時發(fā)現其中多數存在刑訊逼供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明確將刑訊逼供列為偵查監(jiān)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2)保障人權和刑事訴訟法修正的需要。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近年來,黨和政府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等治國理念得到了全社會各個階層的積極響應,這些都標志著中國的法治建設和人權保障事業(yè)在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刑訊逼供的危害:①因刑訊逼供有很多人被屈打成招,從而形成冤案,放縱了真正的犯罪人;②刑訊逼供傷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嚴,使本來有可能如實供述的犯罪嫌疑人不愿供述或虛假供述。③模糊了有罪者和無罪者的外部差異,增加了偵查破案的難度。④刑訊逼供嚴重地侵犯了人權。⑤刑訊逼供還會嚴重降低刑事訴訟的效率。⑥刑訊逼供是以一種犯罪來對抗另一種犯罪,違反了程序理性原則,損害了人們對司法程序正義功能的預期。⑦刑訊逼供使無罪者處于比有罪者更壞的境地。⑧刑訊逼供還會造成人們對現行司法制度的對抗心理
二、產生刑訊逼供的原因分析
1.我國現行的法律體制不完善,部分法律制度欠缺
(1)我國刑事訴訟中沒有確立無罪推定原則。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 條規(guī)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任何人不能被確定有罪”,但這只能說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吸收。況且,我國立法機關的一貫立場是“既反對有罪推定,也不贊成無罪推定”。依他們的觀點說,我國對刑事案件的處理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以法律為準繩,罪當其罰。”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無罪推定仍不能被大多數的司法工作人員所接受。
(2)無完善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雖然最高院在對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中第61 條規(guī)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但這僅說明我國對非法采集的言詞證據不予采納。
(3)刑訊逼供的查證難,懲罰力度輕,有時甚至存在部門保護主義。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對刑訊逼供案仍然采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即舉證責任由主張的“被刑訊人”承擔。然而刑訊逼供一般是在被刑訊者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舉證已成為一個艱難的過程。其次,對于刑訊逼供的認定,在司法實踐中發(fā)生的指名問供、誘供、騙供及采取顯著輕微逼供方法的,不能認定為構成刑訊逼供罪。
2.刑訊逼供存在的主觀原因
(1)司法人員的認識誤區(qū)。在刑事訴論中,具體辦案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對于有些案件情況的認識和推定在違反科學、不合邏輯,甚至出現捕風捉影,產生先入為主問題,由此造成誤斷、錯判。當辦案人員在收集不到其他證據可供查明案件真象的時候,往往憑著個人的認識和判斷要求犯罪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符合辦案判斷的論述。
(2)部分執(zhí)法人員的素質低也是造成刑訊刑訊逼供存在的原因。有些執(zhí)法人員的執(zhí)法工作缺少主觀能動性,在辦理某些案件是往往被虛假的口供引入誤區(qū),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脫或躲避了法律的制裁,甚至于刑訊逼供使無辜的人蒙冤入獄
三、刑訊逼供的防控對策
(1)完善立法。建立在看守所集中提訊制度,這一制度要求對犯罪嫌疑人的訊問均在看守所進行,無論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還是未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通過在訊問環(huán)節(jié)引入羈押場所的介入從而降低刑訊逼供行為的產生,這一制度可以有效杜絕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刑訊逼供行為,因為看守所屬公安機關,與檢察院分屬兩個系統(tǒng),互相在制約上明顯,另一方面也可以弱化公安機關辦案部門刑訊逼供的程序,因為看守所必竟脫離了辦案部門的自身辦案區(qū)域,看守所在提審手續(xù)和管理上也較為完善,能夠很好地反映提訊時間和提訊狀況,有效地反映訴訟過程。檢察機關在看守所有駐檢察室,可以通過賦予相應監(jiān)督權力,便捷地開展相應的提訊監(jiān)督。
(2)加強監(jiān)督機制。平時加強教育,一旦查出刑訊逼供致人傷亡,應對刑訊逼供者的上級主管領導實行給予黨紀、政紀乃至撤職的處分。對刑訊逼供者依法懲處;對發(fā)生刑訊逼供的單位應當及時進行整頓,并制定有關預防的措施。
(3)排除非法證據。刑訊逼供就是一個典型的非法證據收集手段,因此對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肯定,也是對禁止刑訊逼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在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嚴禁刑訊逼供,但是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這種非法取證現象不容忽視的存在,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確立了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使實施刑訊逼供者最終無法從刑訊逼供中獲利,從而使其不得不放棄刑訊的意圖,從而達到遏制刑訊逼供的目的。
(4)嚴肅查處訊問違法者。加大對刑訊逼供案件的查處力度。首先要轉變執(zhí)法觀念,認識到刑訊逼供關系到人權保障,需要廣大的執(zhí)法者更新知識,接受新的刑事訴訟價值觀念,順應世界刑事立法潮流的發(fā)展。其次,應當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查處刑訊逼供者,偵查人員在偵查過程中的刑訊逼供行為,構成犯罪的,按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應當由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第三,刑法應適當放寬刑訊逼供罪的構成條件,適當加重對此罪的量刑幅度,使得執(zhí)法者在刑訊之前須權衡利弊,不敢輕易試法。
刑事訴訟的完善與發(fā)展,是一個國家走向法制化社會必須重視的關鍵一環(huán),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主與文明的重要標志,而徹底根除刑訊逼供行為更成為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主要趨向。
作者簡介:
宋歡(1988~),女,浙江金華人,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