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云
【關鍵詞】 高效課堂;校本教研;培訓;集體備課;課堂演練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068—01
一、培訓為先,修煉內(nèi)功,是實施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1. 以更新觀念為起點。學校始終把校本培訓視為提高教師素質(zhì)的一種有效策略。對教師著重進行新課標、教材、高效課堂專題、觀看名師課堂教學光盤、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合作學習及小組評價方式等內(nèi)容的培訓;外派學科骨干教師前往山西太谷、長沙、北京、南京、杭州、上海、蘭州等地參加前沿培訓,并在回校后對全校教師做一次培訓,達到一人培訓,多人受益的效果;還外派老師參加市級、區(qū)級和聯(lián)盟校組織的各類講課說話比賽、專題教研活動、老師基本功比賽等。讓老師們將“生本教育”理念扎根心底,進一步掌握理論,澄清思想,解決困惑,少走彎路,使我們的校本研修始終能在前沿、復雜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層次的探索。
2. 以提升內(nèi)涵為著力點。以“4481”(即四課:研討課、匯報課、優(yōu)質(zhì)課、精品課;四藝:普通話、三筆字、簡筆畫、計算機;八個一:一種好品質(zhì)、一本專著、一門學科、一篇論文、一件教具或課件、一項課題、一項特長、一對師徒)培養(yǎng)工程為突破口,讓教師在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享受職業(yè)幸福,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為高效課堂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二、教研為重,促進專業(yè),是實施高效課堂的有力支撐
1. 以集體備課為抓手。我們從集體備課抓起,選出業(yè)務能力強的骨干老師擔任備課組長,嚴格執(zhí)行“個人精備+集體討論+個人修改”的集體備課制度,在大家的共同研究中完成備課。具體分三步完成。第一次備課——備課組長根據(jù)本冊教材內(nèi)容,將各單元內(nèi)容進行細致分工,確定主備人,初案形成;第二次備課——集體研討,形成共案;第三次備課——處理好教案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老師們在不斷的理念碰撞中發(fā)現(xiàn)別人的真知灼見,依靠集體智慧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上好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以課堂為陣地。
(1)構建課堂模式。我校嘗試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著力探索如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學科教學中可操作的模式,在實踐中提出了“五步連環(huán)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驗過程中,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把握好“精講、適練,‘四個導”原則;二是抓好一個年級;三是抓住重點學科;四是抓實“1+1+N”舉措。學校成立高效課堂督察小組,對在過關活動中被評為一般課的教師由學校督促其制訂出整改措施,由課改督察小組對其跟蹤聽課,不限次數(shù),直至過關。
(2)開展課堂演練。在加強課堂技能技巧的基礎上,我們?yōu)樯虾谩八姆N課”進行演練。一是“推門課”,由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組成的高效課堂領導小組成員隨時進入課堂聽課。二是“研討課”,構建了“集體備課——上課實踐——評議交流——再上課實踐——再評議——再實踐”的課例研究模式;三是校內(nèi)賽課,賽課采用“備課——授課——評課”三環(huán)節(jié)進行;四是精品課,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種觀摩課、評優(yōu)課、示范課活動。通過優(yōu)秀教師引領,同行互助,幫助授課教師尋找問題,優(yōu)化策略,也使聽課教師從中分享智慧,提升水平。
(3)改進學習方式。具體做法是:各班建立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時做到學生性格、成績、性別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并對小組內(nèi)部進行科學分工。每學期評出優(yōu)秀小組及成員進行獎勵,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技能。
3. 以反思性教學為途徑。學校把教師的反思教學實踐作為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通的方式來抓。引導教師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反思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真正解決問題;反思課堂生成事件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思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以不斷養(yǎng)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開展“課后反思怎么寫”專題研討活動,激勵教師寫反思,寫教學隨筆、寫教學心得。讓反思來源于課堂,還原于課堂,植根于課堂,最終達到以記促思、以思促教的目的。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學校教學常規(guī)精細化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035)編輯:郭裕嘉